世界高科技的摇篮――美国硅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高科技的摇篮——美国硅谷
硅谷(Silicon Valley)一词是1971年当地报纸的编辑霍夫勒最先使用的,用来指旧金山湾南端沿101高速公路,从门罗公园(Menlo Park)、帕拉托(Palo Alto),经山景市(Mountain View)、桑尼维尔(Sunnyvale)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Santa Clara),再经坎贝尔(Campbell)拐到圣何塞(San Jose)这条长度大约32公里的狭长地带。
许多制造和设计电脑芯片的公司位于此处,名称来源于用来制造这些电子装置的高纯度的硅。
由于信息技术的辐射效应,广义的硅谷实际上已扩大到旧金山湾区9个县,主要城市有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等,总人口达670万。
硅谷于20世纪50年代初具雏形。
一般认为,国防工业、斯坦福大学、仙童公司和IBM 是推动硅谷发展的四大力量。
二战后,美国国防技术逐渐商业化,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开发、使用和经营,从而为硅谷播下了科技的种子。
斯坦福大学在1951年设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由此奠定了硅谷高科技中心的基础。
这是硅谷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惠普公司正是最早进入工业园的公司之一。
1952年,IBM在圣何塞建立了研究中心并设计了第一个硬盘存储设备,后又成立通用产品部,进行磁盘存储设备和磁带技术的开发。
1957年,从肖克莱公司出走的8位科学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并由此分支繁殖,孕育出英特尔、AMD 等科技行业的佼佼者。
1971年,报道半导体工业的杂志《微电子新闻》根据半导体中的主要成分硅命名此地,硅谷由此得名。
硅谷第二阶段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以苹果电脑的兴起为代表,个人电脑、通讯、多媒体等相关企业源源而生,兴办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公司、贸易机构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出现了斯坦福、阳光谷、库帕蒂诺、圣克拉拉等一批新兴城镇,成为惠普、施乐、英特尔、苹果等在微电子业中呼风唤雨的“巨子们”的所在地,主产全美1/3的集成电路和1/8的计算机,进一步将硅谷推高到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硅谷曾随美国经济一起步入低谷,90年代又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再度辉煌,成为新经济发展的“旗舰”。
特别是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工业在本区占支配地位。
随着新一轮创新公司衍生活动的发展,硅谷迅速成为世界知识经济的中心。
1997年,硅谷及其周遭上市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更高达4520亿美元,占美国高科技市场总价值的37%。
1998年,硅谷GDP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相当于中国GDP的四分之一左右。
如果把硅谷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来看,它将成为世界第十二大经济实体。
1999年,由硅谷牵动的美国互联网产业第一次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硅谷仅电脑和半导体的生产制造,就占了美国工业成长的45%。
此外,硅谷内聚集了多达8000多家企业,其中全球前100家大的高科技公司,有20%在此落脚,如Intel、HP、IBM、3COM、Sun微系统、思科、网景、甲骨文、苹果、雅虎等等;而且平均每周就有11家新公司成立,每5天就有1家新公司股票上市,每年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以及5倍于全美国薪资的平均成长率。
目前,有100多万人在硅谷就业,其中近40%至少有大学毕业文凭,有7000名以上的博士,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科技人才聚集地。
全美二分之一的风险投资公司落户和三分之一风险资金倾注于硅谷,据统计,全美共有600家创业投资公司中,有一半是以硅谷为根据地的。
硅谷注册的专利数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本土、德国和日本。
硅谷以每天几十项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而确立了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对硅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城市和社会有其发展的内在机制,并非仅依赖人为因素,硅谷也不例外。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
1.良好的自然条件。
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之称。
北加州原有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
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3.完善的基础设施。
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有力的科技后援,优良、丰富而又具有流动性的高科技人才。
这一切都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和商业环境。
4.人才优势。
在硅谷领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人才都是既懂得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全才。
只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组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又促使许多有才能的人自立门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生产、研究体系,加工协作方便,科学交流频繁,竞争激烈。
5.以科技为先导。
美国高科技企业一个显着特点是在科研上投入大量资源,它们往往由某种独创性的技术起步,然后不断改进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特尔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左右便增加一个倍,相当符合摩尔定律的预期。
在激烈的竞争下,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一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是大公司也不敢稍有怠慢。
竞争的结果是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培育了市场,也使整个信息产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斯坦福等一批高校功不可没,它们不仅为企业界输送了大量科技人才,而且以其雄厚的基础研究成为技术进步的后盾,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而且企业界和高校之间交流密切,实践中的经验能很快地反馈到基础研究中,如此良性循环,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6.发达的资本市场。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关系很大。
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办时,投资企业家马克库拉投资9万美元,借贷25万美元,占30%股份,从而推动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进而使革命性的个人电脑成为新兴产业。
Adobe 1982年创建时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H&Q的支持,后者获得了百倍的利润回报;Adobe公司在成长壮大后,又与H&Q合资成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得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