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两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
胡晓国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榆中 730106)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

而新课程的实施 , 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 , 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面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和高要求 , 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 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 , 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 , 按照新课程性质的要求 , 通过实验教学 ,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 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 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 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 , 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很多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都觉得不顺手,特别是实验教学部分,传统教材以教师先演示讲解,学生后验证巩固为实验教学的基本流程,而新教材则以学生探究学习为先,教师引导归纳讲解为后的实验教学方式。

笔者做过调查,很多物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放弃了新教材的编排,采用旧体系中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做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

那么在新课程实际教学中,选择“学生验证”,还是选择“学生探究”?哪个教学效果更佳?这是一个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验证”与“探究”,是《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取向的差异
验证性实验教学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快速地获得知识,以利于开展应用练习。

这是实现旧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在旧教材体系中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教学把实验看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实验能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实施这个实验”,“实验得到什么结论”,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相统一。

探究性实验教学既强调证明科学内容,又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实现新课标中的“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教材体系中大多数都探究式实验。

二、“验证”与“探究”,是“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的两种课堂教育理念的选择
“告诉──验证──应用”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是偏重于为教师好教设计的“师本”课堂模式。

教师通过简单演示、推导,或者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按既定方向前进的“启发”后,得到公式、定理、结论,学生再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结论的验证实验,最后应用结论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

因为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因此课堂相当流畅,丝丝入扣,高效地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目标。

“猜想──探究──归纳──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偏重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课堂模式。

学生通过猜想,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通过探究
活动,开拓了视野,而总结与归纳丰富了他们对知识的内涵的认识,提高了知识应用的能力。

以生为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猜想的空间,为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更为有能力的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提供了条件。

三、“验证”与“探究”,是对新高考方向的不同把握
谈到教学方法,我们常会联系起高考,因为在实际教育评价中,高考始终是最重要评价指标。

(一)新高考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物理高考已发生很大变化,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其一,物理高考的形式和难度发生了基本性的改变。

作为综合科的一部分,物理试题题量和难度均有较大的降低。

其二,高考题更注重实践与应用,逐步增加了探究思想,探究过程的考察,特别是实验题,增加了实验的猜想,操作过程的设计与描述,结论的归纳总结等探究思维考察。

(二)验证实验教学模式在新高考备考中遇到的困难
采用验证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做了周密的安排,教学紧凑,这为知识的应用解题提供了更多的课时保证。

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出的课时进行习题题型的归纳与训练,到高三时教师再次把基础年级已做过的训练题重复演练一次,同时向更广度和深度的进行拓展,以利用考试中遇到熟悉的题型,从而提升高考成绩。

这是偏重于向广度、深度、难度要质量的传统备考方向。

在新高考备考中,这种教学方式遇到很大的问题:
其一,在“高效”的课堂中进行的广度、深度、难度拓展在新高考面前更多是“低效”的“无用功”。

基础年级与高三备考的重复演练扼杀了学生在基础年级对事物真理探究的兴趣,而高考中难题并不如期出现则浪费了师生大量的备考精力,备考的方向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未完......
原上草职称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