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
教学⽬标
1、了解幼⼉园“重上课,轻游戏”的原因
2、明确本书的学习指导思想、理论框架
教学内容
⼀、问题的提出:
游戏本⾝对幼⼉的⾝⼼发展的作⽤并未受到重视,造成了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和忽视游戏的⽭盾现象。
“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长期以来难以扭转。
⼆、对原因的分析:
造成幼⼉园游戏的问题的原因有来⾃社会的外部原因,还有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原因。
第⼀章游戏的基本概念
教学⽬标
1、了解游戏的社会⽂化涵义
2、认识游戏定义问题的研究⽅法
3、掌握幼⼉游戏的特征与实质
教学内容
⼀、游戏的社会⽂化含义
1、游戏的性质判断
2、游戏的价值判断
理想主义的游戏价值观功利主义的游戏价值观
⼆、游戏的特征理例举法
1、定义
2、分类可分游戏特征列举法和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⑴什么是游戏特征⾏为列举法
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加维的游戏⾏为的五个特征
我国教育⼯作者认为游戏有四个特点
⑵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定义
游戏发⽣的背景特征(五个)
三、游戏的特征与实质
1、游戏的外部特征:表情、动作、活动对象以及⾔语
游戏动作分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
幼⼉所扮演的⾓⾊分三种:机能性⾓⾊、互补性⾓⾊、想象的或虚幻性⾓⾊幼⼉游戏的外部⾏为特征包括五个⽅⾯
2、游戏的动机与体验
游戏活动的动机有: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
什么是游戏性体验
游戏性体验可分五种主要成份
游戏性体验产⽣的外部条件必须包括四个特征
3、游戏的实质
游戏的主体性表现为幼⼉的主动性、独⽴性和创造性活动
第⼆章游戏在幼⼉园教育中的地位与特点
⼀、在幼⼉教育领域运⽤游戏的三种策略
福录贝尔的游戏理论
蒙台梭利的游戏理论
“⼈性本善”的⼉童观对游戏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游戏的影响
⼆、游戏在当代幼⼉教育中的应⽤
1、⾏为主义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2、银⾏街课程⽅案与游戏
3、以⽪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4、前苏联幼⼉园教学模式与游戏
三、游戏在我国幼⼉园教育中运⽤的历史
四、幼⼉园游戏活动特点与分类
1、幼⼉园游戏发⽣的条件
2、幼⼉园游戏的分类
⽪亚杰的认知发展分类
帕顿提出的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前苏联关于幼⼉园游戏的分类
第⼆章游戏在幼⼉园教育中的地位与特点
教学⽬标
1、了解幼⼉园游戏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游戏在我国幼⼉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
3、掌握游戏在不同模式的幼⼉园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内容
⼀、在幼⼉教育领域运⽤游戏的三种策略
筛选、改造、再造
福录贝尔的游戏理论
蒙台梭利的游戏理论
“⼈性本善”的⼉童观对游戏的影响
杜威的经验观与教育观对游戏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游戏的影响
⼆、游戏在当代幼⼉教育中的应⽤
1、⾏为主义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2、银⾏街课程⽅案与游戏
3、以⽪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4、前苏联幼⼉园教学模式与游戏
三、游戏在我国幼⼉园教育中运⽤的历史
我国幼⼉教育领域中游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可分四个阶段
四、幼⼉园游戏活动特点与分类
1、幼⼉园游戏发⽣的条件
2、幼⼉园游戏的分类
⽪亚杰的认知发展分类
帕顿提出的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前苏联关于幼⼉园游戏的分类
第三章幼⼉园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理论基础
教学⽬标
1、全⾯理解幼⼉主体性发展的理论
2、了解游戏与学习分离和对⽴的的历史根源
3、掌握幼⼉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
4、掌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园教学原理
5、掌握幼⼉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幼⼉主体性发展的条件与特点
1、游戏是幼⼉的基本活动的特征:对象性、社会性、主体性和发展性
2、游戏活动可以有利于幼⼉主体性素质的全⾯培养(四点)
⼆、幼⼉游戏的客观依据
游戏之所以成为整个学前期幼⼉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满⾜幼⼉⾝⼼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母婴游戏的特点(七点)
什么是“元交际”
母婴游戏对⽂化延续的意义。
如何理解游戏是幼⼉学习与掌握社会⾓⾊的重要途径。
四、幼⼉与环境的相互作⽤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
1、特殊性探究阶段
2、多样性探究阶段
3、重新定向阶段
五、如何理解游戏过程是幼⼉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六、伙伴相互作⽤对于幼⼉在游戏中的学习作⽤表现三个⽅⾯
1、范例
2、修正与强化
3、经验互补
七、按照幼⼉发展的内容幼⼉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社会的、情感的和运动的学习
⼋、幼⼉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有何不同
1、在认知活动的⽅式上在游戏活动中幼⼉主要以感知、动作和表象作为认识活动的⼿段,学习活动的特点带有显著的具体形象性。
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通常注重以语词为⼯具的认知活动⽅式和抽象思维活动,注重的是以读写为核⼼的学业技能的训练。
2、从经验的内容或学习的适应功能的指向性来看,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训练是⼉童掌握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学习经验,⽇常⽣活中的学习则使⼉童获得社会实际⽣活的经验。
3、幼⼉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还带有“概念的形成”的性质,幼⼉在游戏过程中依靠与⼈和事物的直接接触、交往与相互作⽤获得的经验,幼⼉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概念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
九、幼⼉园教学不应以上课⽽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1、是由幼⼉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2、是促进每个幼⼉在原有⽔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个别化教学的需要。
3、幼⼉⾝⼼发展的⽔平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必要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园教学原理
1、主动性原理
2、个别化原理
3、社会化原理
⼗⼀、游戏课程的⾃然⽣成
第四章、幼⼉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
教学⽬标
1、全⾯理解幼⼉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
2、明确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的实施条件
3、掌握幼⼉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与质量标准
教学内容
⼀、⾃由游戏活动的特点
1、⾃由游戏活动是以幼⼉的主动性、独⽴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2、⾃由游戏活动是幼⼉的交往活动
⼆、⾃由游戏的质量标准
1、如何让⾃由游戏成为“有益”的活动(三点)
2、⾃由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两点)
三、教学游戏的质量评价标准
1、选⽤的游戏因素必须符合幼⼉的年龄特点
2、选⽤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任务的难度与幼⼉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4、每个幼⼉实际参与的和⼼理参与的可能性
5、幼⼉⾃⼰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四、幼⼉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1、独⾃的发现学习
2、协同的发现学习
3、操作型接受学习
4、讲授型接受学习
教学活动类型与活动要点(见书表格)
五、各年龄班教学活动模式
六、有意学习的三个条件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式⽅法的选择注意点(三点)
七、幼⼉园内部的条件
1、物质条件
2、⼯作制度
3、教师的观念与教育技能
第⼀章游戏的基本概念
⼀、游戏的社会⽂化含义
1、游戏的性质判断
2、游戏的价值判断
理想主义的游戏价值观功利主义的游戏价值观
⼆、游戏的特征列举法
1、定义
2、分类可分游戏特征列举法和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⑴什么是游戏特征⾏为列举法
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加维的游戏⾏为的五个特征
我国教育⼯作者认为游戏有四个特点
⑵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定义
游戏发⽣的背景特征(五个)
三、游戏的特征与实质
1、游戏的外部特征:表情、动作、活动对象以及⾔语
游戏动作分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
幼⼉所扮演的⾓⾊分三种:机能性⾓⾊、互补性⾓⾊、想象的或虚幻性⾓⾊
幼⼉游戏的外部⾏为特征包括五个⽅⾯
2、游戏的动机与体验
游戏活动的动机有: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什么是游戏性体验
游戏性体验可分五种主要成份
3、游戏的实质
第⼆章游戏在幼⼉园教育中的地位与特点
⼀、在幼⼉教育领域运⽤游戏的三种策略
福录贝尔的游戏理论
蒙台梭利的游戏理论
“⼈性本善”的⼉童观对游戏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游戏的影响
⼆、游戏在当代幼⼉教育中的应⽤
1、⾏为主义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2、银⾏街课程⽅案与游戏
3、以⽪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4、前苏联幼⼉园教学模式与游戏
三、游戏在我国幼⼉园教育中运⽤的历史
四、幼⼉园游戏活动特点与分类
1、幼⼉园游戏发⽣的条件
2、幼⼉园游戏的分类
⽪亚杰的认知发展分类
帕顿提出的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前苏联关于幼⼉园游戏的分类
第三章幼⼉园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理论基础
⼀、幼⼉主体性发展的条件与特点
1、游戏是幼⼉的基本活动的特征:对象性、社会性、主体性和发展性
2、游戏活动可以有利于幼⼉主体性素质的全⾯培养(四点)
⼆、幼⼉游戏的客观依据
游戏之所以成为整个学前期幼⼉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满⾜幼⼉⾝⼼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母婴游戏的特点(七点)
什么是“元交际”
四、幼⼉与环境的相互作⽤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
1、特殊性探究阶段
2、多样性探究阶段
3、重新定向阶段
五、如何理解游戏过程是幼⼉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六、伙伴相互作⽤对于幼⼉在游戏中的学习作⽤表现三个⽅⾯
1、范例
2、修正与强化
3、经验互补
七、按照幼⼉发展的内容幼⼉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社会的、情感的和运动的学习
⼋、幼⼉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有何不同
1、在认知活动的⽅式上在游戏活动中幼⼉主要以感知、动作和表象作为认识活动的⼿段,学习活动的特点带有显著的具体形象性。
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通常注重以语词为⼯具的认知活动⽅式和抽象思维活动,注重的是以读写为核⼼的学业技能的训练。
2、从经验的内容或学习的适应功能的指向性来看,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训练是⼉童掌握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学习经验,⽇常⽣活中的学习则使⼉童获得社会实际⽣活的经验。
3、幼⼉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还带有“概念的形成”的性质,幼⼉在游戏过程中依靠与⼈和事物的直接接触、交往与相互作⽤获得的经验,幼⼉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概念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
九、幼⼉园教学不应以上课⽽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1、是由幼⼉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2、是促进每个幼⼉在原有⽔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个别化教学的需要。
3、幼⼉⾝⼼发展的⽔平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必要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园教学原理
1、主动性原理
2、个别化原理
3、社会化原理
⼗⼀、游戏课程的⾃然⽣成
第四章、幼⼉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
⼀、⾃由游戏活动的特点
1、⾃由游戏活动是以幼⼉的主动性、独⽴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2、⾃由游戏活动是幼⼉的交往活动
⼆、⾃由游戏的质量标准
1、如何让⾃由游戏成为“有益”的活动(三点)
2、⾃由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两点)
三、教学游戏的质量评价标准
1、选⽤的游戏因素必须符合幼⼉的年龄特点
2、选⽤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任务的难度与幼⼉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4、每个幼⼉实际参与的和⼼理参与的可能性
5、幼⼉⾃⼰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四、幼⼉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1、独⾃的发现学习
2、协同的发现学习
3、操作型接受学习
4、讲授型接受学习
教学活动类型与活动要点(见书表格)
五、各年龄班教学活动模式
六、有意学习的三个条件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式⽅法的选择注意点(三点)
七、幼⼉园内部的条件
1、物质条件
2、⼯作制度
3、教师的观念与教育技能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
(第三、四章)
第三章影响⼉童游戏的因素
影响⼉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
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
(⼀)游戏场地
1.室内游戏空间密度对⼉童游戏的影响
室内空间密度的影响:即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
较⼤的空间能增加运动性游戏和打闹游戏的发⽣频率,较⼩空间则能产⽣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要根据⼉童游戏情况,适当调整空间密度。
不同的空间对⼉童游戏有不同的作⽤,因此在有效空间内应经常调整空间密度,以便诱发游戏的各种功能。
室内空间结构的影响:包括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区隔的⽅式等。
不同的开放与分隔区域以及区隔形式对⼉童游戏均产⽣不同的影响。
2.户外游戏场地对⼉童游戏的影响
户外游戏场地与室内游戏场地引发的游戏不同。
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童的运动机能性游戏,有利于⼉童的动作和⼤肌⾁运动能⼒的发展。
创造性的场地能更好地激发⼉童的想象⼒、合作性等,因为各种运动设施之间组合成为整体,⽽且各种设备有多种⽤途。
(⼆)玩具材料
玩具材料的种类、数量、特征对⼉童游戏均有⼀定影响。
(三)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长短对⼉童游戏的质量有⼀定影响。
游戏时间长,容易发展出社会和认知层次较⾼的游戏形式,时间短,⼉童没有时间协商合作,往往只能从事社会和认知层次较低的游戏形式。
⼆、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同伴、电视、课程⽅案等。
1.家庭
亲⼦关系:⽗母在⼉童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
⽣活在和谐的家庭中,形成了安全依恋的⼉童游戏的积极性⾼,活动能⼒强。
育⼉态度:分为四种,过度保护、发号施令、放任⾃流、民主和谐。
⼉童的游戏品质、对游戏的偏好以及游戏的风格不同程度地受家长的育⼉态度的影响。
家庭结构:完整家庭的⼉童⽐单亲家庭⼉童开展想象性游戏的能⼒更强,游戏的内容更丰富。
2.同伴
游戏中结成的伙伴关系。
有同伴玩时,游戏更趋于复杂化,⼉童更能发现物体的性质,并更多地运⽤想象和装扮来使⽤物体,同时,有伙伴还增强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熟悉的伙伴间容易发⽣社会性装扮游戏,游戏⽔平更⾼,更趋于复杂,不熟悉的伙伴倾向于开展平⾏的机能性游戏。
同龄伙伴间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展开,混龄伙伴间游戏可促进新的社会⾏为的发展。
与不同性别的伙伴⼀起,游戏的⽅式也有所不同。
3.电视
电视对⼉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节⽬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符合⼉童的⼼理特点及发展⽔平,另⼀⽅⾯取决于⼉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是否适宜。
⼀般幼⼉观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每天半⼩时,学前末期不超过⼀⼩时,才不⾄于影响对游戏的参与,并有助于丰富⼉童游戏的内容和发展⼉童的想象⼒。
4.课程⽅案
以⼉童为中⼼组织的教育⽅案强调认知的过程,以教师为中⼼组织的教学⽅案强调认知的结果。
前者更多地激发了⼉童的想象性游戏,后者更多的引发了操作性游戏。
三、个体因素
1.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游戏类型、内容、玩具、⾓⾊等⽅⾯的喜好。
性别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的结果,有⽣理因素的影响,与⽗母的教养⽅式、社会⽂化传统等也有密切关系。
2.个性差异
游戏兴趣的差异表现在游戏性强或若,即爱玩不爱玩⽅⾯,游戏风格的差异表现在想象性强或弱,即爱想象和不爱想象⽅⾯,但风格的差异只能看作是在某⼀特定发展阶段上的倾向性或特征。
3.年龄差异
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幼⼉园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理论基础
⼀、幼⼉主体性发展的条件与特点
1、游戏是幼⼉的基本活动的特征:对象性、社会性、主体性和发展性
2、游戏活动可以有利于幼⼉主体性素质的全⾯培养(四点)
⼆、幼⼉游戏的客观依据
游戏之所以成为整个学前期幼⼉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满⾜幼⼉⾝⼼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母婴游戏的特点(七点)
什么是“元交际”
四、幼⼉与环境的相互作⽤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
1、特殊性探究阶段
2、多样性探究阶段
3、重新定向阶段
五、如何理解游戏过程是幼⼉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六、伙伴相互作⽤对于幼⼉在游戏中的学习作⽤表现三个⽅⾯
1、范例
2、修正与强化
3、经验互补
七、按照幼⼉发展的内容幼⼉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社会的、情感的和运动的学习⼋、幼⼉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有何不同
1、在认知活动的⽅式上在游戏活动中幼⼉主要以感知、动作和表象作为认识活动的⼿段,学习活动的特点带有显著的具体形象性。
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通常注重以语词为⼯具的认知活动⽅式和抽象思维活动,注重的是以读写为核⼼的学业技能的训练。
2、从经验的内容或学习的适应功能的指向性来看,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训练是⼉童掌握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学习经验,⽇常⽣活中的学习则使⼉童获得社会实际⽣活的经验。
3、幼⼉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还带有“概念的形成”的性质,幼⼉在游戏过程中依靠与⼈和事物的直接接触、交往与相互作⽤获得的经验,幼⼉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概念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
九、幼⼉园教学不应以上课⽽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1、是由幼⼉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2、是促进每个幼⼉在原有⽔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个别化教学的需要。
3、幼⼉⾝⼼发展的⽔平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必要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园教学原理
1、主动性原理
2、个别化原理
3、社会化原理
⼗⼀、游戏课程的⾃然⽣成
第四章 学前⼉童游戏环境第四章、幼⼉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
⼀、⾃由游戏活动的特点
1、⾃由游戏活动是以幼⼉的主动性、独⽴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2、⾃由游戏活动是幼⼉的交往活动
⼆、⾃由游戏的质量标准
1、如何让⾃由游戏成为“有益”的活动(三点)
2、⾃由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两点)
三、教学游戏的质量评价标准
1、选⽤的游戏因素必须符合幼⼉的年龄特点
2、选⽤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任务的难度与幼⼉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4、每个幼⼉实际参与的和⼼理参与的可能性
5、幼⼉⾃⼰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四、幼⼉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1、独⾃的发现学习
2、协同的发现学习
3、操作型接受学习
4、讲授型接受学习
教学活动类型与活动要点(见书表格)
五、各年龄班教学活动模式
六、有意学习的三个条件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式⽅法的选择注意点(三点)
七、幼⼉园内部的条件
1、物质条件
2、⼯作制度
3、教师的观念与教育技能
“幼⼉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持幼⼉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持幼⼉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
”
⼀、学前⼉童游戏环境概述
⼴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游戏空间、材料、时间。
精神环境主要指⼈际关系和⼼理氛围,如师⽣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等,它是⽆形的,但时刻为幼⼉所感受和体验着。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环境随着幼⼉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变化);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参与布置的,能为幼⼉所⽀配的,允许幼⼉按照⾃⼰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
⼆、学前⼉童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空间的创设
1.室内游戏区域:常设的区域有⾓⾊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
在设置室内游戏区域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年龄班和幼⼉的⼈数以及各类游戏教育的功能来设置游戏区;空间布局要合理,注意体现区隔性、相容性、⽴体性。
2.户外游戏场地:地质地貌多样化;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合理的区域分布(沙⽔区、运动器械区、种植区和⾃然区);保持环境的⾃然性。
(⼆)游戏材料的提供
注意:有⽬的、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投放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的年龄特点(半成品材料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增);灵活投放游戏材料(时间和投放⽅式);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
(三)游戏时间的安排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种类的游戏安排游戏时间;恰当安排游戏时段。
在安排游戏时间段时,教师应注意:游戏时间要“专项专⽤”;要善于利⽤各种时间爱你让幼⼉进⾏游戏;保持作息制度的灵活性。
(四)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
从幼⼉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尊重幼⼉的意愿,明确⾃⼰在游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