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考试题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轧考试题
判断
1. 吉钢E1立辊轧机用于控制板坯的宽度和形状将板坯的边部由铸态组织变为轧态
组织(V )
2. 短行程控制用于控制大侧压引起的头、尾形状误差(V )
3. 自动宽度控制主要用于修改轧制力变化引起的宽度误差( V)
4. 实践证明,使用表面粗糙的轧辊轧制,比使用表面光滑的轧辊轧制,轧件的宽展
量大,这是由于前者比后者表面摩擦系数大的缘故,所有使摩擦系数增大的因素都促使宽展量加大。
(V )
5. 凸度是指传动侧距边部40mm处板厚与操作侧距边部40mm处板厚的差值
(x)
6. 在二级生产时操作工可以对各道次负荷进行修正,修正在下一块有效
(x)
7. 轧制时压下量愈大,相应的延伸和宽展也愈大。
(V )
8. 沿带钢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变化,取决于沿带钢长度方向温度、压下量的变化。
(V)
9. 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可归结为尺寸变化和温度变化两
大类性质极不相同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物理过程。
(V )
10. 轧制时许多因素是通过改变摩擦系数而影响宽展的。
(V )
11. 当轧制速度超过2m/s时,轧制速度越高,摩擦系数越低。
(V )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轧辊直径的增加,变形区长度增加,宽度值相应
减小。
(x )
13. 如果不清除氧化铁皮,经水平辊多道次轧制,氧化铁皮轧入带钢表面,不但难以清除,而且要大大增加板材精轧修磨量,甚至会造成次品或废品,同时会使轧辊磨损严重,增加轧辊重磨次数和缩短轧辊寿命。
(v)
14. 自动位置控制(APC是指这样的一个控制功能或控制过程,即在给定时间内
和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将被控对象的位置自动调整到所规定的目标值上。
(v )
15. 目前因为阶梯垫冲渣水冲渣效果不好,所以每次换支撑辊及未换支撑辊而需
要调整阶梯垫级数时都要对阶梯垫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v)
16. 凡是使摩擦系数降低的因素都是减小轧件宽展的因素。
(v)
17. 轧制过程中,立辊能起疏松板坯表面氧化铁皮的作用。
再用高压水冲击,可
以取得较好除磷效果。
(v)
18. 随着轧件宽度的增加,变形区的金属在横向流动的阻力增加,导致宽展量减
小。
(V)
19. 当钢温高于1280C时,在轧制过程产生大量的二次氧化铁皮,这是由于轧制
变形过程中,钢温升高,引起氧化铁皮黏度增加,高压水不易去除所致。
(v )
20. 吉钢R1四辊水平轧机轧制速度是0-3.14-6.28m/s (V)
21. 上、下轧辊的工作直径之差值,叫轧辊压力,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V)
22. 提高轧制速度,有利于轧件咬入。
( x )
23. 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在弹性限度以内,变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V )
24. 延伸系数等于轧前的横断面积于轧后横断面积之比。
(V )
25. 在产品标准中均规定有钢材尺寸的波动范围,即允许钢材的实际尺寸与公称
尺寸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一般称为公差。
(V )
26. 轧件的变形抗力越大,辊缝的弹跳值越大。
(V )
27. 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变形制度、速度制度和温度制度三部分。
(v )
28. 轧制较长的轧件通常采用三角形速度图。
( x )
29. 轧辊的咬入条件是咬入角大于或等于摩擦角。
( x )
30. 控制轧制可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 v )
31. 在相对压下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的直径增大或轧件的厚度减小时,会引
起单位压力的减小。
( x )
32. 在控制轧制时,一般都要使开轧温度尽可能的降低,但这种降低是有限度的,
尤其受到其终轧温度的影响。
( v )
33. 轧件宽度对轧制力的影响是轧件宽度越宽,轧制力越大。
( v )
34. 轧制压力就是在变形时,轧件作用于轧辊上的力。
( v )
35. 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的轴向调整装置是用来调整辊缝的,轧辊的压下装
置主要是用来对正轧槽的。
( x )
二、单项选择
1. R1轧机是将200mn厚的板坯轧制为(C)的中间坯
A 20-45mm
B 25-40mm C25-45mm
2. R1 水平轧机最大轧制力是( B)
A 30000KN B40000KN C 50000KN
3. R1 主传动电机功率是( A)
A 2x7000
B 2x7500
C 2x8000
4. R1 最大开口度是( A)
A 270mm
B 280mm
C 290mm
5. R1 轧制速度是( C)
A0-2-4m/s B 0-2.5-5m/s C0-3.14-6.28m/s
6. R1 工作辊尺寸是( B)
A①1300/ ①1200X 1550 B ①1200/ ①1100X 1550 C ①
1200/ ①1100X 1500
7. R1 支撑辊尺寸是( A)
A①1550/ ①1400X 1500 B ①1500/ ①1400X 1500 C ①1550/ ①
1400X 1550
8. R1做压铜棒调平时如将铜棒放在距工作辊辊端125mn处,则压下单侧调整量为
被压铜棒厚度差的 ( C )
A 3倍B、2.5 倍C、2 倍D、1.5 倍
9. 轧制时立辊轧机投用情况为( D )
A、在偶道次投用,奇道次时侧压开口度在大位置,立辊轧机不投用。
B、在所有道次全部投用。
C、立辊轧机在奇道次投用,偶道次时侧压开口度在小位置,立辊轧机不投
用。
D立辊轧机在奇道次投用,偶道次时侧压开口度在大位置,立辊轧机不投用。
10. 粗轧区域轧线有以下几种检测仪器 ( B )
A、热金属检测仪、高温仪、测速仪和测宽仪。
B、热金属检测仪、高温仪、测速仪、测宽仪和压力传感器。
C、热金属检测仪、高温仪、测速仪、测厚仪、测宽仪和压力传感器。
D热金属检测仪、高温仪、测宽仪及压力传感器。
11. 标高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下工作辊的上表面标高,保证轧机轧制线标高为
(A)
A +840 ±7.5
B +850 ±7.5
C +840 ±7
12. R1 入口侧导板开口度是( A)
A 650-1450mm B650-1550mm C700-1450mm
13. 钢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其含( C ) 量的多少。
a) A.铁、碳B .锰、硅C .硫、磷
14. 轧制后轧件长度上的增加量叫( B ) 。
a) A.延伸率B .延伸量C .延伸系数
15. 轧钢工序需完成( C ) 两大任务。
a) 精确成型和改善化学成分
b) 提高钢材变形抗力和增加硬度
c) 精确成型和改善组织性能
16. 轧制后,轧件高度上的减少量叫( C ) 。
A.压下率B .压延量C .压下量
17. 关于轧制节奏,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缩短轧制节奏可以提高轧机小时产量
b) 交叉轧制时间越长,轧制节奏越长
c) 纯轧时间和间歇时间越长,轧制节奏越短
d) 纯轧时间越长,轧制节奏越短
18. 运输较长轧件的辊道,广泛采用( C ) 传动方式。
a) A.空转B .集体C .单独D .圆锥齿轮集体
19. 轧制节奏是指( A ) 。
a) 开始轧制第一支钢到开始轧制第二支钢的延续时间
b) 一支钢从开始轧制到轧制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c) 单位时间内轧制钢的支数
d) 一支钢轧完到下一支钢开始轧制的空隙时间
20. 为了降低热轧时的轧制压力,应采用( A ) 的方法。
A.轧制时增大前、后张力B .增大轧辊直径
C•增大压下量 D .增大轧制速度
21. 轧废是使轧制成材率( B ) 的主要原因。
A.消失B .降低C .不变
22. 轧机的轴向调整机构主要用来使轧辊沿( A ) 方向移动。
A.轴线B .径线C .法线D .中线
23. 轧机调整时,( C ) 考虑辊跳。
A.不准许B .不应该C .应该
24. 在轧制生产中导卫装置或工作辊道或其他机械设备有尖角或突出部位易造成轧件
的( C ) 。
a) A.磨损B .耳子C .划伤
25. 轧制钢板时,头部出现了镰刀弯,是因为( A ) 。
a) 一边延伸大于另一边
b) 中间延伸大于两边
c) 两边延伸大于中间
多项选择
1. 除磷箱高压水集管的工作方式是(AB)
A两对上下集管同时喷水B 一对上下集管喷水C两对上下集管单独喷水
2. 改善咬入的方法有(ACD)
A 降低咬入角
B 轧制前端形状的影响
C 提高摩擦角
D降低咬入速度
3. 低温轧制的优点是(ABCD)
A 在加热工序节省了能耗
B 减少了氧化烧损;
C 减少了轧辊由于热应力引起的疲劳裂纹;
D 减少了氧化铁皮对轧辊的磨损。
4. 轧制过程中,影响轧件宽展主要因素有(BCD)
A温度作用而产生的热膨胀B压下量的影响C轧辊直径的影响D摩擦力的影响
5. 在轧制板带钢生产时,设置辊型的目的是(ABC)
A 控制板形,改善板形;
B 改善穿带条件,提高轧制的稳定性;
C 合理地使用
轧辊
6. 粗轧区主要产品缺陷有(ABCD)
A侧弯B镰刀弯C扣翘头D氧化铁皮压人
7. 检查除磷装置的内容有(ABCD)
A 除磷喷嘴是否堵塞、脱落
B 除磷喷嘴角度
C除磷集管是否破裂漏水
D 上下集管高度是否合适
8. 检查侧导板的内容有(ACD)
A实际开口度与显示一致B 对中偏差大于5mm
C 平行度差小于10mm
D 衬板磨损小于10mm
9. 检查立辊轧机内容有(ABCD)
A侧压运行无卡阻无异音B侧压开口度实际值与显示值一致
C AW(功能投用、退出正常D立辊辊面不掉肉
10. 粗轧有哪几个系统(ABCD)
A浊环水B净环水C高压水D接轴冷却水
四、简答题
2、“压入氧化铁皮”产生的原因?
答
(1)板坯表面存在严重纵向裂纹;
(2)板坯加热工艺或板坯加热操作不当,导致炉生铁皮难以除尽;
(3)高压水除鳞压力低、喷嘴堵塞等导致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4)轧制节奏过快、轧辊冷却不良等导致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
3、镰刀弯产生的原因?
答:
1)产生的原因:
(1)轧辊磨损不均,辊缝呈楔形;
(2)轧件两侧温度不均,轧制过程延伸不一致;
(3)立辊或侧导板的中心线有偏差;
(4)轧辊发生轴向窜动或两侧轴承磨损不均;
(5)侧导板开口度过大,带钢对中不良。
5、宽度不合产生的原因?
答:
1)产生的原因:
(1)板坯宽度波动或侧面清理超标;
(2)加热温度或带钢温度不均,轧制温度变化大;
(3)立辊测压设定不合理;
(4)精轧机组、卷取机张力设定不合理,拉钢现象严重;(5)测宽仪测量误差大;(6)钢带切边时,切边剪设定存在较大偏差。
6、中间坯有哪些技术要求?答:
1)厚度精度:设定厚度± 0.5mm
2)宽度精度:
BvlOOOmm寸,中间坯宽度为B+25mm
B>1000mm寸,中间坯宽度为B+30mm
3)其他要求:
(1)中间坯温度均匀,无黑印,温度满足下工序要求。
(2)扣翘头不影响CB咬入。
(3)侧弯不影响通板
(4)除鳞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