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ppt1(课件+作业+单元检测,44份打包) 语文版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突然·猝然 突然:是形容词,意思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猝 然:是副词,意思是突然,或出乎意料。两词虽然都有出乎意 料的意思,但作为形容词的“突然”使用范围较广,在句中可 作定语、状语、补语,而作为副词的“猝然”则只能作状语。 例:脑中风指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 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 现以_猝__然__昏扑、不省人事或突__然____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 遂、舌强语塞、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究生 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
仅不仓 乎”精神,
金先生
携带装着情书的小手提箱,“有时也 皇失措, 即面对磨
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
反而有 难、艰辛
姓罗的女 同学
不跑警报,洗头
些悠闲 而保持乐 惬意,从 观、豁达、
姓郑的男 同学
不跑警报,煮莲子汤
容稳重 从容心态 的精神
3.文章第十二段写跑警报时有小贩做生意、卖小食品,然后详 尽地描写其中“丁丁糖”和“炒松子”的成色、做法甚至吃 法。细读这段文字,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我的理解:这些描写似乎不像是头顶上响着空袭警报而像是 在踏青或者是逛庙会。作者将小贩的动作,“丁丁糖”和“炒 松子”的成色、做法甚至吃法等进行细致传神的描绘,表现了 人们的悠然自得,这种反差使人深切地体会出他们身处逆境而 泰然自若的心态。
浪漫情怀,坚强品格 面对日本飞机的狂轰乱炸,跑警报应该是紧张、恐惧的, 还应该有伤亡、毁坏等,应该是十分恐怖、痛苦的事情。但是 阅读汪曾祺的《跑警报》,没有轰炸、死亡的威胁,没有恐怖、 紧张的氛围,相反却有着一种闲情逸致,一种悠闲自在。
比如有马姓学生在晴空万里的时候携诗集一卷、饮食一 点,在郊外消闲一天;比如在古驿道上,有赶马帮的口哨,有风 土化的装束,有情歌,有马项上的铃声,“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 道,有时会引起远客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
◆ 知识链接 ◆ 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 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汇集 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 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 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 000人,均学有成就,有 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 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 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参考答案:(1)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不间断。指话很多, 说起来没个完。使用正确。(2)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 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使用正确。(3)一马当先:原指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 面,积极带头。使用正确。(4)身无长物:贫穷,一无所有。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比如跑警报有“漫山遍野”中的几个“点”,古驿道的一 侧,“极舒适”,可以买到小吃,“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比如 沟壁上,有私人的防空洞,用碎石砌出来的对联“人生几何,恋 爱三角”,还有“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2.技法指导 如何才能掌握幽默诙谐的语言技巧,来达到寓庄于谐的目的呢? (1)要善于发现、观察生活,捕捉荒唐滑稽的现象,并能生动地概 括和提炼。通过不断积累,开拓思维,以期逐渐达到信手拈来、涉 笔成趣的境界。 (2)幽默诙谐的语言富有含蓄美。它不明确直言事物的意义,而是 让人们从谈笑风生中去揣摩和领会。因此,在运用这一语言技巧 时,一定要给读者留下联想生发的思维空间,切忌露而不含。 (3)要时时注意从群众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广播影视中汲取幽默 语言的营养。
1.写法归纳 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幽默,即有趣可笑却意味深长;诙 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这种语言技巧,可谓是“笑”的 语言艺术,但这种“笑”并非插科打诨,而是要借助于“笑” 这种喜剧性的手段,寓庄于谐,暗示出某种思想,启发人们去思 考,令人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去领悟某种深邃的思想和内在 的含意,从而产生生动隽永、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本文就是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去写“跑警报”的一段真实经历的。
2.文章写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除了描述侯同学,还写了哪些 人物?他们各有哪些表现?有什么共性?描写这些形象有什 么作用? 我的理解:
人物
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共性
作用
马同学
早起看天……向郊外走……慢慢回
表现中国

从容不 人民“儒
侯同学 对警报特别敏感;给女生送伞
迫,热爱 道互补”
哲学系研 作可以捡到金子的逻辑推理,并且“ 生活,不 的“不在
4.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用“皮实”一词来概括这种“不在乎” 的精神,这里说的“皮实”是不是一种“麻木”或者一种无可奈 何的反应?“不在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皮实”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韧性,这种“不在乎” 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生命力的体现。而麻木则是一种最 大的悲哀,如古人所说“哀莫大于心死”,如鲁迅先生《故乡》 中中年闰土的心态。而本文的中国人在日本飞机的阴影笼罩下, 依然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的这种“皮实”正是我们民 族的希望。正是有了这种“不在乎”的精神,中华民族“是永远 征不服的”。
5.抗战期间,日本空袭有过多少次,无法统计,也有血肉横飞、 一片焦土的印象,在本文中我们感受的却是诗意,为什么? 我的理解:①汪曾祺走的是文人创作之路。他力求淡泊,脱离 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他自觉吸收传 统文化,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②汪曾祺追求自然、通脱、 仁爱的生活理想。汪曾祺敏锐的眼光使他首先看到了那些历 经磨难而又能倔强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坚韧精神,作家的责 任感又促使他要把这种精神、这种信念告知世界。
3.随堂练笔 请你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段文字,突出一个人或物的特征,不 少于150字。 4.他山之石 自习课,班主任没来。嘿!你瞅瞅,说笑逗唱,百家争鸣。男低 音、女高音此起彼伏,侃港台明星侃得云天雾地。想学习的感 叹道:“说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小事、趣事、无用 事,事事关心。”
同桌的他,眼珠转了几圈,没有发现“敌情”。便从书包掏出 一本书,包上语文书皮,压在物理书下,用手捂住边缘,眼睛又迅 速地扫了一周。说时迟,那时快,这一系列动作都是眨眼工夫 完成的。同时,他又叮嘱了我一句“帮我看着点儿”,就开始 “两耳不闻班里事,一心只攻课外书”了。 过了一会儿,窗下的“哨兵”忽然发出了“特级警报”:“鬼 子进村了,同学们快隐蔽!”一阵桌椅的碰撞声之后,一切都 像静止了似的。
落.枕 (lào)
大腹便.便 方便.
(pián) (biàn)

吓.唬 恐吓.
(xià) (hè)

奔.跑 投奔.
(bēn) 空
(bèn)
横.行 横.死
(héng) 背
(hèng)
皮薄. 薄.弱 薄.荷 间.隔 间.架 校舍. 舍.弃 空.袭 空.缺 背.诵 背.负
(báo) (bó) (bò) (jiàn) (jiān) (shè) (shě) (kōng) (kòng) (bèi) (bēi)
1.文章开头讲雷海宗教授讲课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①作者要写跑警报,却不是开门见山点出来,而 是从雷海宗教授讲课的故事写起,既引出了跑警报的话题, 又使文章增添了趣味性;②巧妙引出昆明的空袭警报之多; ③通过雷海宗教授与女学生的一问一答,表现了一种幽默风 趣的情调,体现出联大师生面对警报从容不迫的精神,为全 文奠定了幽默轻松的感情基调。
6.《跑警报》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 我的理解:①创新词,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例:言而有信。 ②巧用成语,化用俗语。例:心平气和;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名闻全校,贵在有恒;侯生送伞,已成定例。③化用数学术语, 一语双关。例:人生几何,恋爱三角。④借用典故。例:这位 侯同学长得五大三粗,却有一副贾宝玉的心肠;侯生送伞。⑤ 妙用哲学逻辑推理。例: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 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⑥ 庄谐化用。例: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 些信(人如其信);“腻歪”“凑四合六”“被甩”等方言的 运用。⑦悠闲自在朴实的描写。例:马尾松林吃“丁丁糖”。 总之,本文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亦庄亦谐,幽默风趣。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驿.道(yì) 起讫.(qì) 楔.子(xiē) 漱.口(shù)
咝.咝(sī) 坟茔.(yíng) 迟钝.(dùn) 搅.和(jiǎo)
短褂.(guà) 松脂.(zhī) 猝.然(cù) 真髓.(suǐ)
(2)多音字 落
便 吓 奔 横
一字不落. (là)
落.成 (luò) 薄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
9 跑警报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
喜欢汪曾祺的人都知道他画马铃薯是一绝,这是有原因 的。“文革”的时候他被下放,当时所里交给他一项任务,到 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接到任务后, 汪曾祺每天一早起来就到马铃薯地里掐一把花,几枝叶子,回 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他居然真的写成了《中国 马铃薯图谱》,可惜,书稿在“文革”中被毁了。
③生活遭际。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 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 适、恬淡的心理定式;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表现在 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表现在他 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 边,美在本分。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 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 也心境释然。
2.字形辨认 点zhuì缀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拾duo掇
kè嗑松子
kē磕碰 kē瞌睡 kè溘然
迟dùn钝
清dùn炖 混dùn沌 鸡zhūn肫
巨fú幅
fú辐射 幸fú福 蝙fú蝠
大ɡài概
灌ɡài溉 慷kǎi慨 马jiù厩
名huì讳
wéi违背 wěi苇席 wěi纬线
3.词语辨析 (1)善于·擅长 善于: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擅 长”仅指某种技能;“善于”的使用范围比“擅长”宽泛。 例:无论你是__擅_长___与其他玩家分享心得、经验,还是善于 ______向大家诉说一段心情故事。如果你能标新立异,《星 尘传说》皇家记者团有奖征文活动将是你才华展示的最佳舞 台!
◆ 走近作者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 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 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1939年考入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中文系教 授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的中学执教, 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 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4.词义辨误 (1)一说起提案,徐剑光就滔.滔.不.绝.(√? ×?),我几次想岔 开话题听听他对其他委员提案的看法,却一次次被他拉回来。 (2)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 ×?)时,而在心浮气 躁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在众声喧哗时;一个 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在人微言轻时。 (3)2014 年 1 月,上海大众新帕萨特“双喜临门”,不仅以单月 销售 27 084 辆的优异市场表现再度演绎“一.马.当.先.”(√? ×?), 2014 款车型也以崭新面貌巅峰启程。 (4)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掌握本领,不然身.无. 长.物.(√? ×?),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八十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期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 很高的赞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 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 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 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 之先。和谐是汪曾祺作品素朴美的灵魂。汪曾祺继承传统文 化中淳朴、高洁的精神遗产,追寻陶渊明的恬淡、魏晋文学 的风骨,又深得李白、王维、孟浩然诗的禅魂和明洁,从而形 成了他自己的朴素和谐的美学主张。他指出:“我追求的不 是深刻,而是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