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5-01-23T13:19:57.3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胡媛媛刘侠
[导读]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其是女性多见,男性较为少数。

胡媛媛刘侠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236001)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296-02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其是女性多见,男性较为少数。

损伤的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即使轻微的创伤都可引起骨折。

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加重护理的难度。

此外,护理得当与否也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多年来我们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科学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4年5月,共收治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74例,其中男22例,女52例;年龄80~91岁,平均84.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11例,经颈骨折28例,基底骨折15例,粗隆间骨折2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24天,平均5天。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活经历多,已形成了自己的行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或厌倦,甚至因自己的受伤后生活习惯受到干扰而感到烦躁不安;伤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长、手术费用高而连累晚辈,从而忧郁不振。

术前的护理应着重从心理上解除患者的顾虑,与之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最关键的是针对患者高龄的特点,经常与患者谈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的原理、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使患者及家属逐渐了解病情,消除紧张、顾虑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各项护理工作。

2.2 牵引护理
患者为高龄老年人,因此在临床上多采用皮肤牵引的方法,使错位的骨折复位,少数采用骨牵引的方式。

牵引时,应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密切观察病人患肢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肢体的肿胀程度;定时测量肢体的长度,防止过度牵引;皮牵引时,应注意防止绷带松散、脱落,松紧适宜,避免牵引过紧,造成腓总神经损伤;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酒精滴注针眼处。

2.3 一般护理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通风、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病室内。

我科多采用牵引床,可协助患者行上肢肌力练习;病床有护栏,可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做好压疮风险评估,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4 增强病人的手术耐受力
对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须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心、肺、肾功能。

对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至少2次,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对糖尿病患者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调节饮食,定时监测血糖变化;有支气管肺炎者,术前应劝其戒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而加重咳嗽、咳痰。

鼓励和督促患者积极进行床上活动及锻炼,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方法和深呼吸.;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需要。

2.5术前常规准备
根据医嘱采集血标本,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做好皮试及通知患者禁食水。

术晨做好导尿、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并于麻醉前应用抗菌药预防术后感染。

3、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24 h内持续心电监护直至平稳。

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者,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末梢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

有针对性地观察血压、血糖变化,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2 体位护理
对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6小时内给予平卧位,置患肢于外展15-30°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或患肢外踝处应放置沙袋,防止患肢内收外旋。

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脱位。

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中的躁动状态下或卧床翻身操作中。

准确地保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

无论是搬动病人还是护理操作、床上大小便,都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翻身时以患侧为主。

3.3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渗血,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量。

密切观察肢体血运、感觉、活动情况等。

3.4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观察
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手术致血流缓慢、创伤致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应加强护理,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回流。

早期积极离床活动,以及肌肉关节主动活动、肌肉按摩和关节被动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l]。

3.5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因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应加强对症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整,以防止发生压疮、口腔感染、便秘、肺部感染等。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妥善使用便盆与接尿工具,预防泌尿道感染。

3.6 功能锻炼指导
老年人伤后如果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老年性痴呆、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死亡的
主要原因。

手术后患者能够早期离床,恢复生活活动能力是预防上述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2]。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两类,我们对于不同的手术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案。

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我们尽可能让患者早下地活动,术后24 h进行静态股四头肌锻炼,第2天进行患肢主动功能锻炼,3 d-14 d(平均7d)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强调避免内收患肢或盘腿等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

对于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我们根据患者的骨质和内固定的稳定情况制定康复方案。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静态股四头肌锻炼,肢体的按摩和被动活动。

每月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再完全弃拐行走。

对于内固定欠稳定者,我们避免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主要是进行静态股四头肌锻炼、肢体的按摩和被动活动。

术后6周待骨折部有初步生长连接后,再扶拐不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后再完全弃拐行走。

4、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且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

因此,除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会外,应定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并发症[3]。

笔者认为,患者入院后均应适当地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在饮食宣教方面,除一般文献上的护理之外,我们对每个患者都鼓励其小口喂食,少量多餐,防止呛咳及腹胀;喂食时可适当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吞咽;喂后保持此卧位半小时,以利于消化。

对于有心功能减退的病人,应保持大便通畅,嘱其勿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梗;强调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预防肺水肿。

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均应定时监测血糖,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稳定。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指导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加强翻身拍背,戒烟酒,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祛痰镇咳药;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参考文献
[1]武兰芳.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8C):16231624.
[2]王春贤,姜利英,齐桂兰.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6,20(12C):33143315.
[3]樊巧燕,韩贵兰.沟通技巧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3,17(5C):5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