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4不一样的感冒 (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模拟活动、讨论交流(预设10分钟)
活动一:现场模拟或讨论到医院如何就医的流程。
结合就诊流程图进行,。
分组讨论,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就医情境,清楚就医地流程。
三、调查(预设10分钟)
活动二:调查医生的检查结果
1.小组合作,对比组内同学的化验单。
2.讨论交流
3.小结
感冒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医生可以根据血液化验结果来诊断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7.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8.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
六、迁移应用(预设2分钟)
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对以上的经历。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练一练
八、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材料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 病毒
微生物
安全用药
病毒性感染有时不治疗也能自愈,抗病毒药可能会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细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叫消炎药)。出现高烧、鼻塞、咽喉痛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退烧药(或冷敷)、减充血剂咽喉含片等进行对症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病毒和细菌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病毒则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要私自增减药量、改变用药时间、停止用药,不要不经诊断盲目用药或私自在医嘱之外增加其他药品。
3.要记录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并告诉医生,避免药物过敏。
4.口服药一般用一定量的温开水送服。外用药禁止口服。
5.不可服用过期、变质的药物。
6.根据医嘱自己购买药品时一定要到正规药店购买正规药企生产的药品,保健品、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用于治疗。
态度责任:结合医生的处方,正确认识安全用药常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会请病假,知道去医院就医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药不同,要经过化验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盲目用药或凭经验用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科学思维:通过收集资料,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究实践:学会请病假,知道去医院就医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药不同,要经过化验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盲目用药或凭经验用药。
组内自主对比化验单,交流讨论每个人化验单的信息,找相同和不同之处,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1.阅读分析自己.汇报小结
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它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细菌按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几大类。
病毒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密切。人类的传染病大约80%是由病毒引起的。
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锻炼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五、安全知识(预设3分钟)
1.有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化验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针对病因或症状合理用药。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 4不一样的感冒 教学设计
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
不一样的感冒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2.1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 医生检查感冒的化验单、诊断书,有关病毒、细菌的资料
学生:医生检查感冒的化验单、诊断书,有关病毒、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
提问:同学们感冒时都有什么症状?
如何请假?
感冒需要化验吗?
……
基于真实的情境提出的真实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活动一:现场模拟或讨论到医院如何就医的流程。
结合就诊流程图进行,。
分组讨论,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就医情境,清楚就医地流程。
三、调查(预设10分钟)
活动二:调查医生的检查结果
1.小组合作,对比组内同学的化验单。
2.讨论交流
3.小结
感冒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医生可以根据血液化验结果来诊断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7.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8.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
六、迁移应用(预设2分钟)
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对以上的经历。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练一练
八、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材料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 病毒
微生物
安全用药
病毒性感染有时不治疗也能自愈,抗病毒药可能会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细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叫消炎药)。出现高烧、鼻塞、咽喉痛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退烧药(或冷敷)、减充血剂咽喉含片等进行对症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病毒和细菌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病毒则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要私自增减药量、改变用药时间、停止用药,不要不经诊断盲目用药或私自在医嘱之外增加其他药品。
3.要记录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并告诉医生,避免药物过敏。
4.口服药一般用一定量的温开水送服。外用药禁止口服。
5.不可服用过期、变质的药物。
6.根据医嘱自己购买药品时一定要到正规药店购买正规药企生产的药品,保健品、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用于治疗。
态度责任:结合医生的处方,正确认识安全用药常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会请病假,知道去医院就医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药不同,要经过化验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盲目用药或凭经验用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科学思维:通过收集资料,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究实践:学会请病假,知道去医院就医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药不同,要经过化验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盲目用药或凭经验用药。
组内自主对比化验单,交流讨论每个人化验单的信息,找相同和不同之处,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1.阅读分析自己.汇报小结
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它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细菌按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几大类。
病毒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密切。人类的传染病大约80%是由病毒引起的。
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锻炼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五、安全知识(预设3分钟)
1.有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化验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针对病因或症状合理用药。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 4不一样的感冒 教学设计
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
不一样的感冒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2.1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 医生检查感冒的化验单、诊断书,有关病毒、细菌的资料
学生:医生检查感冒的化验单、诊断书,有关病毒、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
提问:同学们感冒时都有什么症状?
如何请假?
感冒需要化验吗?
……
基于真实的情境提出的真实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