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

A。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B。

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性别比例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

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A。

蛔虫和人体 B.水稻和稻田杂草
C。

狮子和斑马 D.根瘤菌和大豆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6。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7.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8.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可能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9。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

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C。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0.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11。

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代替草本植物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
A.温度B.水分C.阳光D.矿质营养
12.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

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

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13。

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A。

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

次生演替D。

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14。

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D.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5。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16.下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数量达到K 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
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
C。

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

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1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0.661。

542.813。

672。

941.650。

03
A。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

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C。

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3—4年中种内
斗争最激烈
18。

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的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同种生物的个体形成种群
B.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群落
C.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等于种群所具有的特征
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生命系统远远超过某一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19。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期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1—t2期间,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t4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
线上的个体
21。

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为( ).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22。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23.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4.下列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在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5。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处理方

植被

盖率
/%
小型土壤动

物种

个体

甲种植植

973726019。

8
乙不干预892811.9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26。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跳蝻、山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m只
27.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28。

下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
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λ值的大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9.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研究人员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研究人员利用的原理是()
A.寄生B.竞争C.捕食D.共生
30。

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能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1。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32。

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B.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C.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髙33。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 )
A.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如图丙所示
D.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3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所有梨树为一个群落B.竹海中的湘妃竹长得高低错落有致,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成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
D.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
3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6。

下列叙述不符合下图模型的是()
A.a是增长速率,b是种群密度,c是种群数量,d和e是“增加”B.a是植物,b是食草动物,c是华南虎,d和e是“被捕食”C.a是裸岩阶段,b是地衣阶段,c是苔藓阶段,d和e是“群落的演替”
D.a是人类活动,b是物种丰富度,c是种群数量,d和e是“必将导致增加”
37.某森林因为火灾导致植被基本毁坏,经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不仅恢复了植被,而且还发展成为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不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毁坏的森林的恢复时间将更长,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B.即使没有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该群落最终也一定会恢复到森林阶段
C.旅游可能使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D.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后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28∶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39。

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它自身却不能消化木纤维,但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状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便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

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欧洲百灵鸟与美洲百灵鸟的关系,捕蝇草与这种小虫的关系,依次是( )
A.寄生、共生、捕食
B.竞争、竞争、寄生
C.共生、竞争、捕食D。

捕食、竞争、捕食
40. 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物群落B.种群C.食物网 D.以上都不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41。

(5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3)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42.(10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1953

1973

1984

1996

叶面积指数 2.486。

6111。

2817。

76
光能截获率
/%
20。

342.388。

995.9
17。

4355。

50116.61150.81
1。

5014.5223.88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下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2分)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2分)
(4)当各项调查数据时,(2分)可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

43。

(每空2分共14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

44。

(11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2分)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

(2分)
(4)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2分)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