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测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教学大纲
一、学时
实验学时: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所有开设工程力学的专业,2年级。

三、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以确定应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测定梁承受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实验仪器及设备
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一套
2.应变片
3.电阻应变仪
五、实验原理
低碳钢的矩形截面梁,在梁的纯弯曲部分,沿梁的侧面不同高度刻划平行于轴线的纵向线1-1、2-2、3-3、4-4、5-5, 3-3线位于梁的中性层上,1-1和5-5位于梁的上下两表面,2-2和4-4位于梁中性层和上下两表面之间,各距3-3线等远,其距离分别为y 1、y 2。

这些线
段表示梁的纵向纤维。

梁受纯弯曲时,各层纤维处于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其长度将发生改变。

我们沿刻线方向粘贴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出梁受力后各纤维层的应变ε实,由虎克定律求出实验应力σ实.
实实εσ⨯=E (公式1) 式中:E 是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实验时采用螺旋手柄加载,可以连续加载,载荷大小由拉压传感器通过应变仪读出。

当载荷增加ΔP 时,通过两根加载杆,使得测试梁两端的受力点分别增加ΔP/2,本实验采用“一次增载法”,既对钢梁先加一初载荷P 初,读出应变仪的初读数ε初,然后一次加载至额
定载荷总P ,读出对应的应变值ε
总,其应变增量△ε实=ε总-ε初。

如此重复三次。

计算出三次应变增量△ε实 的平均值实ε∆后,即可由虎克定律求出应力增量
△σ实=E ×实ε∆ (公式2) 采用上式,可依次求出各层纤维的应力。

按纯弯曲理论,计算各层纤维应力增量的理论公式为 Z
I y M ⨯∆=∆理σ (公式3) 式中:弯矩△M= △P ×a (△P —载荷增量,a -加力点到支座的距离)
y 为各 纤维层至中性层的距离。

I z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 的惯性矩,对于矩形截面312
1bh I Z =
六、实验步骤
1.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并推算出各应变计
到中性层的距离y。

按指定条件把梁支座和加力点的位置调好。

2.根据电阻应变仪使用规程,联接好导线,将仪器调平衡。

3.采用上述“一次增载法”,依次测量1-1、2-2、3-3、4-4、5-5各纤维层的应变数值。

4.实验完毕后将仪器、工具等复原,填写实验报告。

七、注意事项
1.须按操作规程使用电阻应变仪,转动各旋纽时应缓慢、轻巧。

2.接好导线并拧紧,测量过程中不能触动导线。

八、思考题
1.如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误差,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梁的材料是普通碳素钢,若[σ]=160Mpa,试计算此梁能承受的最大载荷P
?
max
3.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材料弹性模量E的影响?当弯矩和截面尺寸相同时,各点的
应变值是否与E有关?
4.电阻应变测量为什么需做温度补偿?温度补偿计为什么能消除工作应变计的温度影
响?对温度补偿计有何具体要求?
九、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教科书:1.于文英,张润利.材料力学实验原理及方法,内部教材,2002年.
参考书:1.刘鸿文.简明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范钦珊主编.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