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王中学音乐教案陆萍:海滨音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滨音诗
——《大海啊,故乡》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演唱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法在表现歌曲情感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和《开蓝蓝、海蓝蓝》,引导学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准确的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白帆》和《海港之夜》,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多姿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歌曲的演唱,四首歌曲的不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大海啊,故乡》选自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海滨音诗》,本单元选择了一组表现大海的中外歌曲、乐曲,加上诗与画的组合,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大海变化万千的姿态,坦荡宽广的胸怀,感受人们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对大海的依恋,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

在设计思路上体现的是“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法。

一是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歌曲的情感,对于歌曲的处理,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让学生自己在反复的演唱中感受和理解,从而把握歌曲在音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二是探究,通过学唱欣赏这四首歌曲,探究音乐表现手法在表现歌曲内容情感上的特点,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在唱、听、说、议中去发现、探究。

三是升华,整节课以《大海》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步步升升,使教学唤发新时代的色彩。

通过学生的创编练习,将歌曲与诗画综合为一体,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有效地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播放张惠妹,《听海》
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意图:因为学生对流行音乐很了解,以这首歌调动他们上课的热情。


师:同学们到过大海吗?今天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近大海,去听听大海呼唤。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下面我们来做一组抢答题,看看哪一组同学最棒?
1、播放德彪西《大海》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海浪声、波涛声)
2、看一组海的图片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海、海浪、浪花……)
3、出示课件(两首诗歌《观沧海》、《致大海》)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吗?(曹操,普希金)
4、我国有哪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统计各组得分,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学生课后预习的情况。

教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唱唱大海。

二、学唱歌曲(新授)
1、《大海啊,故乡》
(1)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感受歌曲旋律特点(用flash,让学生视听结合)
(2)教师简单介绍(屏幕显示资料)
歌曲作于1983年,电视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歌词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音乐平易而亲切,全曲音域只有几度,旋律平缓,优美动听,该曲虽然采用3/4节拍,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穷。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除支反复的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于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3)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要求:满情深情,身体随旋律律动
(4)视唱歌谱,练习划拍,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和歌曲的情感
(5)再听音乐《大海啊,故乡》
思考:我们在演唱中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共同讨论、交流
教师:注意“是我生长的地方”的“是”字,不要念扁了,要打开腔体来念,不能用说话的方法来念“是”。

关于母音的念法,说话与唱歌是不大相同的,说话的母音,说话在前齿上,唱歌的母音是说在咽腔和咽腔的上部,这样的母音才有丰富的共鸣,才是放松而通畅的。

(6)用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柔和、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全曲。

①完整地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②处理歌曲重点、难点。

③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歌曲处理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④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7)欣赏乐坛新人童彤演绎的流行版《大海啊,故乡》设问:童彤演唱的《大海啊,故乡》和我们刚才演唱的《大海啊,故乡》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同样的歌曲速度加快了,情绪就更热烈欢快了;在咬字吐字上更夸张了,因此,歌曲的时代色彩更加突出。

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表现方法(节奏、节拍、速度)在表达同一首歌曲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

2、《天蓝蓝、海蓝蓝》
(1)欣赏范唱:让学生初次体会歌曲的节奏情绪
(2)跟琴唱词:让学生直接接触歌曲
(3)尝试唱歌谱,体会四拍子的韵律感和歌曲中节奏的对比;根据节奏、
旋律和情绪的变化分析歌曲的结构(三部曲式,可从歌谱的变化上引导学生分析)(4)用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和坚定有力的声音来演唱全曲
(5)比较《大海啊,故乡》和《天蓝蓝、海蓝蓝》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意图:再次让学生从音乐表现手法入手来分析音乐作品。

三、欣赏
1、童声合唱《白帆》
(1)学生先听一遍音乐《白帆》
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为几段体?各段之间有何特点?
(2)分组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白帆》是一首天真、柔美的童声二部合唱,描绘了白帆在蓝色的海面上飘荡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少年儿童祝白帆乘风远航,又带着欢乐回到身边的美好愿望。

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前段较为活泼,后段较为抒展;两声部以大小三度的和音为主,和谐而动听。

2、男声合唱《海港之夜》
(1)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①歌曲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复听音乐,讨论(分组讨论活动)以上问题③请同学们根据音乐展开想象,创编一段音乐短剧。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准确地理解歌曲)④检查活动情况(2)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的创编,对上面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四、探讨、创编
要求:
1、分四组探讨,每组负责一首歌曲。

分析歌曲内容情感和音乐表现手法上(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结构、演唱方法等)的特点。

选用一种(或几种)形式表现此歌,并排练。

意图:这是一个创作、排练、表演大海的实践活动,是在前面演唱、欣赏表现大海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能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

2、各组汇报、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
五、教师小结
鼓励学生刚才的创编
教师结束语:大海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艺术的海也正如自然中的美的一们往往不可言喻。

”表现大海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生就象大海,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曲歌唱大海的美丽多姿,一起歌颂大海宽阔的胸襟,朝着奋发进取的人生目标进军吧!
六,教学反思
由于受外来音乐和流行歌曲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课音乐感到陌生,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作为一堂音乐课的重点,通过《大海啊,故乡》这一节课教学,我有发下体会:
(一)成功之处:
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准备了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件,搜集了大量与本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视听资料,体现了音乐与语言、地理、诗歌、绘画等文
化融合,这对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分辨、探究艺术中大海的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2、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演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难以表现出真情实感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用听觉、视学直接感受音乐外,还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以人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定位不能过高,让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产生自信。

3、注重对比欣赏在教学中的运用
对比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歌曲学唱中我运用了《大海啊,故乡》的二个不同版本进行对比,运用了不同歌曲之间的对比欣赏;在创作部分运用四首不同歌曲的对比欣赏。

通过此种方法,使学生积累了音乐音响素材,在些基础上再去探讨老师的提问就容易多了。

(二)不足之处:
1、经过全面回顾和反思可以看出,课上有些活动的时间安排太紧,以致学生探究、创作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同学的分析和创作活动还流于表面。

2、对学生的“收放”还不能称得上收放自如,学生的思维拓宽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作者姓名:陆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