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支持与决策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支持与决策作用
发表时间:2005-12-29 18:33:22 作者:畅享网点击数:1135 评论数:0 【查看评论】
本文关键字:转贴文档
【摘要】本文从现代物流理念谈起,提出了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的迅速及时传递是至关重
要的,进而阐述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对现代物流的支持与决策作用。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支持,决策
现代物流是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它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也即市场流通的全过程。

现代物流必须完成几个使命:一是商品的流动,即商流;二是信息的流动,即信息流;三是资金的流动,即资金流。

商品的流动要达到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前期的信息流动,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现代物流中,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构建了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使企业能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一.现代物流理念
注重现代物流有两重含义:
? 现代物流是构成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物流活动放入供应链中进行理解和管理,利用专业分工的优势,重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所带来的价值。

? 在现代物流领域应着眼于引进新的物流理念,建立广泛的业务协作网络,强化物流基础,完善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

现代物流的优势表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响应市场要求,满足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


必须能在实时的需求信息下,快速组织生产资源,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并提高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二.物流信息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工程,其运作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

它的运作流程是,输入社会需求文件信息和供应商货源文件信息,形成产品生产计划、生产能力计划、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运输计划、仓储计划、物流能力计划,并进行成本核算。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所起的类似于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包括:
1. 市场交易活动功能。

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

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

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

2. 业务控制功能。

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

3. 工作协调功能。

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减少劳动强度系数。

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

4. 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

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

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

图1说明了在信息功能各层次上的现代物流活动和决策。

图1 物流信息的功能结构
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提供商所重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的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

其中物流信息系统对此行业的贡献不容忽视,所以中国要成为东亚乃至环亚太地区的物流中心,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是重中之重。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与决策作用
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也就是将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

同时对涉及物流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技术、工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这个意义上,物流信息系统将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衡量。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

图2 物流信息系统结构
从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图中可以看到,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离不开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

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与决策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 为物流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 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战略提供实施依据,确立正确的顾客服务水平和物流保障系统;
? 为客户的订单处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作业指令,订单处理过程是作业指令的发出和进行具体的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执行命令过程,有了及时准确的作业命令,才会有准确率高的物流作业活动;
? 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项目可行性建议;
? 为物流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指标体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看沃尔玛的经营策略。

零售业巨人沃尔玛连锁店,以每年两千余亿美元的销售额稳居全球企业五百强的前三位。

沃尔玛旗下在美国已拥有连锁店约3500家,在其他国家约1100家,全球雇员1200多万。

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那么其工作量之巨是无法估计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实际上,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是极其完备和先进的,在这一点上,沃尔玛远居世界前列。

有资料表明,到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在电脑和卫星(物流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通信系统上就已经投资了7亿美元,而它只不过是一家纯利润只有2%~3%的折扣百货零
售公司。

1983年,沃尔玛与休斯公司合作的花费2400万美元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到20
世纪80年代末期,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运行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每个配送中心约10万平方米面积,每种商品都有条形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由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和运送情况。

沃尔玛在全球的4000家门店通过它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可以在1小时之内对每件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在公司的通信卫星室里看上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解一天的销售情况,可以查到当天信用卡入帐的总金额,可以查到任何地区或者任何商店、任何商品的销售数量,并且根据销售的历史纪录以及目前状况和趋势,预测出未来的销售情况,为库存和采购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

整个沃尔玛公司的信息系统可以处理工资发放、顾客信息和订货——发货——送货,并达成了公司总部与各分店及配送中心之间的快速直接通信。

【结语】
现代物流活动的核心就是物流信息的管理。

商品、资金的流动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引导下进行的,在物流管理与决策的过程中,就是要掌握充分的、准确的、及时的物流信息,把物流信息传递到适当的环节和人员,从而根据物流信息作出物流决策。

试论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作用
物流系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电脑系统。

可是如前所述,物流系统还是应该看作是达成原来物流目的的有效机制,由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的信息流通系统即物流信息情报系统构成。

启动物流作业系统的是从物流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

无论多么好的物流作业系统,如果不能与物流信息系统相契合,也不能很好地运转。

可以说,只有这两个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一个总体系统,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物流系统。

从物流信息系统来说,信息和物流是同时进行的,其关键是两者内容相一致。

为此,必须信息先行,信息跟不上,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过去多认为只是为了物流活动才利用信息,现在则认为只有掌握信息,物流活动才能开展。

物流信息系统起着控制物流各种机能,并加以协调的作用。

目前在企业日益重视经营战略的情况下,建立物流信息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具体地说为确保物流竞争优势,建立将企业内部的销售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供应系统综合起来的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如何与企业外销售渠道的信息情报系统,采购系统中的信息情报系统,以及与运输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亦即建立不仅限于本企业还包括社会上多个企业之间的信息情报系统的重要性将日趋增加。

企业的物流已经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被编组进入社会系统的部分将日益增多。

在这种形势下,物流信息情报系统将日益成为社会信息情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安全威胁是指对安全的一种潜在的侵害。

威胁的实施称为攻击。

一般认为,目前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三类:信息泄露、拒绝服务、信息破坏。

其中信息泄露、信息破坏也可能造成系统拒绝服务。

泄漏信息: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如利用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破坏信息: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拒绝服务: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安全威胁可能来自各方面。

影响、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分自然和人为两类。

自然因素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火、雷、电、风暴、烟尘、虫害、鼠害、海啸和地震等。

系统的环境和场地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地线和其他防护设施不良造成的威胁。

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威胁。

硬件设备自然老化,可靠性下降的威胁等。

人为因素又有无意和故意之分。

无目的事件包括:操作失误(操作不当、误用媒体、设置错误)、意外损失(电力线搭接、电火花干扰)、编程缺陷(经验不足、检查漏项、不兼容文件)、意外丢失(被盗、被非法复制、丢失媒体)、管理不善(维护不利、管理松驰)、无意破坏(无意损坏、意外删除等)。

人为故意的破坏包括:敌对势力、各种计算机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