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包括地球运动、海陆分布、气候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等自然地理知
识,对世界人口及宗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学段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地图、及分析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但对于地理事物的空间感知不强,读图能力相对较弱,综合能力较弱。
本学段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各种不同视角呈现的地理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聚落的含义、基本类型及发展演变过程;
2、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
3、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
2.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两幅图(城市和乡村),观察思考: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总结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新课讲解】
(一)新课讲解
(一)聚落与环境
1.什么是聚落?
地球上的人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住在乡村,有些住在城市,我们把人类的聚居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交通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及生产方式等。
3.聚落的形成条件
思考讨论:依照下面的图片进行分析,聚落在形成的时候需要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6.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的聚落、条带状的聚落
7.探究活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民居形态
(1)描述西亚传统的民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
教师: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厚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
减少白天从沙漠区吹来的热风。
(2)描述东南亚的民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两层竹楼、热带雨林气候
教师:在全年湿热的热带,双层竹楼或木楼,下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3)因纽特人之所以住冰屋,最主要就是就地取材,在北极地区,随处可见都是冰,为了防风避寒,当地人就用冰块建造房屋。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茅草屋,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筑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这种民居有利于通风散热。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经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古镇、古村落、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
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实例(1):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
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
实例(2):安徽宏村: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阅读资料,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资料一:丽江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1997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丽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资料二: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4.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
5.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保护传统民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确定保护的标准。
即确定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不能把所有的旧建筑看成是传统民居。
(2)要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3)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使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学地理课览天下奇观,做地理人炼博大胸怀。
一、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民居?
气候影响民居的墙壁、屋顶、建筑材料等等
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探究影响民居建筑特点的自然因素,除气候外,还有地理位置、土质等等。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预习性作业
将本节课知识点整理到笔记上,包括聚落的分类,影响聚落的因素等
2、课后巩固性作业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册
3、自留作业
网上查找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要求学生说出一些世界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反思提高,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已经结束了。
对于我来说,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新课程目标。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利用直观的图片、声音来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同时强化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主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点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受到知识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