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父母交朋友
【教学目标】
【资源分析】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值“叛逆”的年龄,在家庭生活中,难免在一些事情上与家长发生冲突。

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亲子冲突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尝试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二)教材分析
在八年级上册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

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与家长的交往了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人交往的基础,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三)教学资源分析
1、网络资源
2、学生资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提问、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法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沟通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主动地化解同父母的矛盾。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Flash、歌曲
(二)对话的要领:
【板书设计】
两代人的对话
一、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积极沟通的前提。

二、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一)对话的步骤:
1、冷静;
2、分析原因;
3、寻找对策;
4、寻找时机;
5、尝试解决
(二)对话的要领:
1、彼此了解;
2、尊重理解;
3、理解父母;
4、换位思考;
5、求同存异;
6、彼此包容(三)对话的艺术:
1、学会赞赏;
2、认真聆听;
3、帮助父母;
4、心平气和;
5、面带微笑;
6、宽容不计较。

(四)对话的方式:
语言、书面、电子
【课后随笔】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之所在和矛盾,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使学生放松心情,保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冷静客观的做出分析和判断,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使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设计了一个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真实地展现出来,强调突出冲突,是因为冲突既体现了矛盾又可为后面讲对话的方式和艺术作好铺垫。

这个活动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发泄出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也是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活德育的理念。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家庭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这其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学生群体之间互相教育的资源,开发它、利用它,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里是通过“集思广益”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分享彼此的经验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使同学们真正从内心理解父母,主动去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呢?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血脉情深”这一环节。

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设计了一个“亲情计划”活动,希望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的小结提升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因为本册书的中心话题就是“交往”,因此,很自然的将与父母交往的问题与普
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联系到一起,既拓展了本课的内容,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还起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作用。

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设计本课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因为问题是普遍的客观的存在着的,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足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所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可以十分有效地实现生活德育的新理念。

【附录】
情景一:
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
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像了,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师将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简要摘录:
(一)对话的步骤:1、冷静2、分析原因 3、寻找对策 4、寻找时机 5、尝试解决
情景二:
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对话的要领:1、彼此了解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情景三:
展示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摘录,形成板书:
2、换位思考
3、尊重理解
4、彼此包容
5、求同存异
情景四:
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

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

情景五:教材P26毛毛的故事
阅读分析:毛毛的故事。

共三个题目。

(见教材P26页)
⑴第一问得出:交往的三个艺术: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板书: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⑵第二问得出:与家长交往的核心是爱的奉献。

⑶第三问,小组讨论: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引导学生思考:当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

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学生讨论,教师摘录,形成板书:
1、学会赞赏;
2、认真聆听;
3、帮助父母;
4、心平气和;
5、面带微笑;
6、宽容不计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