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薛城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薛城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中)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B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C .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黄庭坚)
D . 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2. (2分) (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朝如青丝暮成雪
B . 会须一饮三百杯
C . 钟鼓馔玉不足贵
D . 与尔同销万古愁
3. (6分) (2020高三下·桂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宋代以来,对于上古金石碑铭的审美,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将这种借助器具追怀历史的审美趣味称为古雅。

可以认为,()。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器物,将遥远的历史拉入人生现场,为空间性的当下生活,了历史和时间。

或者说,我们通过古雅,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古器物的存在,使抽象的往昔历史变得坚实,变得可感,变得,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前所未有地富有。

中国金石学____于证经补史,这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审视古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认知先于审美。

没有认知基础的审美,是盲目的审美,是假装在审美。

就此而论,如何在追求古雅生活趣味的同时激活历史,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古雅是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辅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
B . 古雅是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C . 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就是古雅
D . 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是古雅,它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植入金碧辉煌立体感发祥
B . 移入金碧辉煌立体感发端
C . 移入琳琅满目纵深感发祥
D . 植入琳琅满目纵深感发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通过古雅,不仅仅我们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B . 通过古雅,我们不只是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C . 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D . 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4. (9分) (2017高三下·闽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
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

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

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

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 .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12分) (2018高三上·黄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鸣沙山听沙
张抗抗
①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

②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扎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

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

《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

鸣沙山,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鸣沙似泣。

③鸣沙山,我不是来看你,而是来听你。

④那么多年里,我的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

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或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沙声低沉而凄厉,缓慢而尖锐,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

那个声音多年来始终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⑤二十五年前,千里河西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是为了莫高窟,那座佛教艺术的殿堂。

瞻仰千年的洞穴遗存的壁画雕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但心里另有所念,心心念念的,是茫茫大漠中这座神奇的鸣沙山。


站在山脚下,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余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暮色中静静蹲伏。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一座巨型雕塑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

多少个世纪,沙子在风中低声祈祷、或在风中激昂呼号。

沙漠缺水但不缺风,狂风暴风寒风,一年四季都在大漠巡回。

鸣沙山,你是一座山,却也不是。

你本是连绵的沙丘,和大漠连在一起。

但你从沙漠中站起来了,你是站立的沙漠。

此后的漫长岁月,莫高窟在你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

⑥然而,此刻的沙山,四下静默悄然无声,鸣沙山固执地保持沉默。

我听不见沙鸣。

我随同伴们一起纵身跃入沙海,双手代桨,挂在陡峭的沙坡上,连滚带爬地往下溜。

一时间,前前后后人影憧憧,像一座座移动的小沙丘。

就在下滑的那一刻,我似乎听见身下传来微弱的响声,窸窸窣窣,嗡嗡嘤嘤,难道这就是鸣沙么?我俯身侧耳,聆听细辨,听到的仿佛一种如泣如诉的呻吟……我一时不由思维停滞感官笨拙,身子顿时悬停在沙坡的中段。

当我不由自主地溜到了沙山脚下,那个声音消失了,就像一个乐章末尾骤然中止的休止符,连震荡的余音都没有。

月夜已有了寒意,月色迷茫,大漠寂寂,静谧的山谷中,万籁无声。

⑦我惊异我惶惑,鸣沙山,我听不懂你。

我沮丧地坐在沙地上清理鞋子里的沙子。

很快,每个人脚下都倒出了一小堆沙子。

是的,每一个游客无论滑到山脚还是步行到山下,都在无意中削裹下一层沙子。

沙子既会歌唱,也能怒吼。

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

我虽然没有听见如雷的鸣沙,但不等于这世上没有沙鸣。

⑧鸣沙山,这一刻,我似乎听懂了你。

但我仍然不明白,鸣沙山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复原功能?有人说,那是因为风——是风之手,将沙子一一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

每夜每夜,风都在沙山重复着同一游戏,乐此不疲。

风相信散沙可以任意塑造,当风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会自己跳跃走动并手舞足蹈。

这强悍的粗暴的风,是世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也是一种强效黏合剂。

⑨是的,是风。

可是,为什么别处的风没有这般神力,为什么偏偏在敦煌?在鸣沙山?告别敦煌那一日,在机场偶遇一位甘肃朋友,闲谈时我说起了关于鸣沙山的疑问。

他解答说,他恰好对此有过一番研究:由于鸣沙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日间蒸腾的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冷风涡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面的风,沿着这一带沙丘的坡地顺势而下,在鸣沙山的谷地交汇。

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像一把巨大的熨斗,来回来去地摩挲,一夜之间,便将鸣沙山“人马践之”的踪迹一一抚平,抹去了沙山的每一道伤痕。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我恍然大悟却又越发迷茫!风能够把以往的一切全都删除,风过之处,真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么?
⑩鸣沙山,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2)第⑤段写鸣沙山却多次提到莫高窟,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赏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在构思上的表达效果。

(4)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8高三上·武邑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

九岁通《五经》。

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

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

举万历五年进士。

观政刑部。

张居正夺情,元标抗疏切谏。

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

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

是进贤未广也。

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

是断刑太滥也。

大臣持禄苟容,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谴者。

是言路未通也。

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

是民隐未周也。

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

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弱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遜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

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

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给曰:“此乞假疏也。

”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谪成都匀卫。

卫在万山中,夷獠与居,元标处之怡然。

益究心理学,学以大进。

巡按御中承居正指,将害元标。

行次镇远,一夕,御史暴死。

元标谪居六年,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

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

寻劾罢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

(选自《明史·邹元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B .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粥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C .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D .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虽圣志者/未可谓在延无人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奔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B . 丁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忧”。

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父丧称“丁内艰”,母丧称“丁外艰”。

C . 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在金朝与元朝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

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

D .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增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居正夺情,邹元标抗疏切谏。

邹元标认为张居正虽然有才,但学术根基却非正途;志向虽然远大,却过于刚愎自用。

B . 邹元标上疏规劝,认为张居正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有关官员指出问题,张居正也不在意,致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刑罚实施得太无节制。

C . 邹元标认为幸好是张居正遭遇父母丧事,还可以挽留,倘若张居正去世,放弃教学,陛下的学业就不能完成,志向也终究不能确定。

D . 张居正死后,征召邹元标授官吏科给事中,邹元标首先陈述培养道德观念、亲近大臣部属、严肃法令准则、尊崇儒家品行、整顿地方吏治五件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

是民隐未周也。

②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未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
本词最后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历代称颂,你认为这四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饮酒》中陶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6高三上·安庆月考) 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七、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

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符号)。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高呗。

”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

大师说: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1. (1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要发展,就会受到别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以致产生许多反复、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反映在叙事性文章中,也必然不是平推直进的,而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请以“原来如此”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1、
2-1、
3-1、
3-2、
3-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8-1、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七、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