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故事:一代医圣张仲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历史故事:一代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在今河南)人。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据说有一天,他遇到闻名当世的才子王仲宣,当时王仲宣有20多岁,张仲景看了看他,对他说;“你已身患疾病,到40岁时就会落眉毛,落眉半年之后就会死去。
”并且告诉王仲宣服用五石汤可免一死。
王仲宣不相信他的话,拿了五石汤但没有服用。
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仲宣,就问他:“你服*了吗?”王仲宣说:“服了。
”张仲景说“从你的气*看来,你并没有服*,你为何这样轻视生命呢?”王仲宣依然不相信,后来过了20年,果然如张仲景所说,王仲宣开始落眉毛,187天后死了,跟20年前张仲景说的一样。
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此出任长沙太守。
公元195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流行,不到10年时间,仅张仲景自己家族200多口人就病死了134人,单因害伤寒而死的就有90多人。
在家乡疬疫暴行的情况下,张仲景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返回故里,呕心沥血,钻研医学。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他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治伤。
张仲景的*名叫“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的病人。
张仲景舍*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后来,人们便称这种食物为“饺耳”或“饺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舍*和治愈病人的恩情。
返回故里后,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
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