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大名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
5分,共40题,共60分)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网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
A 2。
C
【解析】试题分析:
1。
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点地理坐标为(130°E,20°S),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A故正确;②点地理坐标为(100°E,20°N),位于北京(116°E,40°N)的西南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③点地理坐标为(20°E,0°),位于北京(116°E,40°N)的西南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④点地理坐标为(50°W,20°S),位于北京(116°E,40°N)的西南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据图分析:图中四地所跨的经纬度相等.地球上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所以四地南北距离相等。
地球上不同纬线长度一般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东西距离越大.图中③地纬度最低,所以面积最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应用。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了学生构建经纬网,判断两点位置关系的能力.下面是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方格状或圆弧状经纬网。
①确定南北方向。
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如图甲中A在B的北方);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南面。
分别在南、北纬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如图乙中C在D的北方).
②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东面;同在西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西面。
分别在东经和西经的两点,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③定位:A在B的西北方,C在D的东北方。
(2)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①看极点定南北:如上图C比B更靠近南极点,所以C在B的正南方.
②看自转定东西:如上图地球顺时针自转,B位于A向东自转方向(东西方向以劣弧计算)上,因此B在A的正东方。
③综合定位:如上图C在A的东南方。
3. 读经纬网图,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 S1=0。
5S2
B. S1=S2
C. S1=1。
5S2 D。
S1=2S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A、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C之间相差60个纬度,一个纬度代表111km,AC最短距离S2=111km/1°×60°=6660km;A、B两点所在经线正好相对(经度相差180°),AB的最短距离S1=A到北极点的距离+B到北极点的距离=(90°-60°)×111km/1°+
(90°-60°)×111km/1°=6660km,所以S1=S2,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完成下列各题。
4. 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可能是
A. 1:200
B. 1:20000
C. 1:2000000 D。
5. 图示信息反映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
游比下游流速较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4. B 5。
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等高线图知识和方向的判断。
根据实际地区的大致长度可以估算图中的比例尺,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形,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4。
四个选项中比例尺差异较大,根据一般中学的面积大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0。
2千米更符合实际情况,选择B。
5. 该地区海拔都低于50米,为平原地形,①错;学校靠近海洋,无其他事物阻挡视线,可能看到日出,②对;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为西南向东北流,故③错。
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下游反之,故④对.选择C。
下图示意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景区
A。
流水潺潺,奇峰耸立 B. 山林茂密,空气清新
C。
青山飞瀑,云雾缭绕 D. 湖光山色,翠竹参天
7。
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措施是
A。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
封山育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6. B 7. D
【解析】试题分析:
6。
从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区,没有过高的山地A错误;没有瀑布没有湖泊CD 错误.
7. 农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区域坡度较陡,陡坡不宜修筑梯田,A错误;没有草原,不适合发展畜牧业C错误;B不属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南岭以南地区热量充足,应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热量条件来发展农业,故D正确。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
300~400米 B。
20 0~400米
C。
200~300米 D。
300~500米
9. 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8. D 9。
D
【解析】
8. 读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可得,陡崖相对高度为300-500米,故选D。
9。
读图可知,②处以上河段,为河流上游,河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为“V"型谷地,越到上游,河岸越陡,结合选项中河道的形状,故选D。
【点睛】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10. 如下图,图中各图等高距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则有关a、b、c、d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c=d B。
a>c>d>b
C。
b>d>c>a D. c>b>a>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四地等高距相同,故表示的水平实际距离越长则坡度越小,而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水平距离越大.故坡度越小,把图示的比例尺都转化为数字式,即1:50000;1:500000;1:100000;1:200000;故判断坡度由大到小为比例尺由大到小的a、c、d、b。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具有一定典型性,难度一般。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
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 沉积岩、变质岩
12。
图中②表示的是
A。
外力作用 B。
变质作用 C. 上升、冷却凝固 D. 重熔再生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 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岩浆冷凝会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形成的为喷出岩,在地下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
读图可知,图中A为来自于地幔的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岩(E),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沉积物经过外力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D),故选A.
12。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A为岩浆,B为侵入岩,D为沉积岩,E为喷出岩,②为岩浆岩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故选B。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山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抱犊崮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树,但在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分布着山东省罕见的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
木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 石灰岩
B. 页岩 C。
花岗岩 D。
大理岩
14。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A。
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
B. 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
C. 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
D。
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
15。
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能够生长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谷所在纬度低,属于亚热带②山谷降水丰富,土壤肥沃③山谷海拔低,气流下沉增温作用
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美丽的石钟乳,石钟乳属于石灰岩在流水侵蚀后形成的沉积地貌,而石灰岩的形成为古代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过去该地为海洋,有大量珊瑚虫存在,为海相沉积地貌,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隆起出露地表,后随着外力侵蚀形成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故选B。
14。
抱犊崮位于山东省,位于暖温带,①错。
当地山麓地带的植被按照地带性规律应当为落叶阔叶林,而当地南侧山谷存在常绿阔叶林主要为热量条件好所致,与降水关系不大,②错。
山谷海拔低,气流下沉增温作用,且南侧为冬季风(西北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③④对。
故选C。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过程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冰蚀 B。
水蚀 C。
风化与风蚀 D. 褶皱、断层
17. 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
A. 石灰岩形成之后 B。
页岩形成之前
C. 变质岩形成之后 D。
石灰岩形成之前
【答案】16。
B 17. A
【解析】试题分析:
16. 图中地表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U型谷、冰斗、角峰、刃脊等,A错。
流水侵蚀地貌主要体现在峡谷(沟谷:V型谷)、瀑布,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南方的丹霞地貌,还包括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如桂林山水、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云南路南石林、瑶琳仙境),B对。
风化与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主要表现为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C错.主要读图,图中有多条断裂带,断层发育明显,不能说主要内力作用是水平运动,A错。
根据断层符号,图
中有五处断层,B错。
褶皱、断层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
17. 地质剖面图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的辨析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理清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
通常岩层的形成呈现出老的岩层在下方,新的岩层在上方。
由图中可辨析出下方的砂岩先沉积,然后岩浆上升侵入到砂岩之中,使侵入岩附近的砂岩变质成变质岩,A错。
后上覆沉积页岩,故B正确.之后再沉积石灰岩,A、D错。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地质作用)。
18。
关于下图所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图所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较小
B。
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C. ③图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D。
④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成因之一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图所示为海陆大循环,在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中,流水对地表形态起到塑造作用,A错。
②图为锋面,锋面两侧气流运动方向相同,为暖锋,暖锋过后,气温升高,B错。
③图海洋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陆地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此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风,C错。
④图显示在迎风坡,受地形的阻挡产生降水的过程,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与此原理类似,D对。
故选D。
19。
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 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
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 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C
下图为山东省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该山村的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21. 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白天③此时风向由Q(右侧山顶)到P④此时风向由P到Q(右侧山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 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
A。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B。
山顶受太阳辐射多,山谷照不到太阳
C. 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
D.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答案】20。
A 21。
D 22. A
【解析】
20。
苹果树开花早,说明该地区气温高,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山腰地区气温高是受到逆温现象的影响,表示逆温现象的为A图。
故选A。
21. 读等压面图可知,此时山谷为一高压,山坡为一低压,所以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白天,此时风向由P到Q。
故选D.
22. 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故选A。
23。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①为水汽输送,我国夏季吹东南季风,将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下列各题。
24. 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 孟买 B。
上海 C。
悉尼 D。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25. 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A. 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 盛行西风影响
C. 暖流影响 D。
西南季风影响
【答案】24。
D 25。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认真审题,正确理解月降水距平、本月平均气温累计;由图可知从1—7月,本月平均气温累计逐渐降低,说明气温累积值越来越小,即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故排除选项A、B;根据月降水距平的变化可知,1月份附近为负值、7月份为正值,说明1月份降水少、7月份降水多,结合气温状况,该地位于高温少雨、低温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区;开普敦位于地中海气候、悉尼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选项D正确.
25.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根据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可知,12、1月该地处于当地的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26。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下图(图中n,n+10代表地理纬度)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说明图中n为30°,北侧n+10为北纬40°,①位于北纬40°以北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海洋影响明显,②③④位于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季风气候,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2014年某月某日某天气系统的风流场(某一时刻气流运动的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27. 该地可能位于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28. 据图可知
A. 甲降水最多
B. 乙地吹东南风
C。
丙海水温度最高 D。
丁地气压最低
【答案】27。
D 28。
B
【解析】试题分析:
28。
甲气旋中心降水并不多,读图可知风向为东北风,丙为低纬度地区故水温最高,丁为气旋附近并不是中心所以气压并不是最低。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 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完成下列各题 .
29. 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A。
79,13 B。
79,8 C。
21,13 D。
21,8
30. a 、 b 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① 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② 环节a 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 环节b 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 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
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蒸发,向下的箭头表示降水。
根据蒸发量的数值可知,蒸发量大的应为海洋,而海洋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会在海洋上空形成降水,故陆地降水量数值为21,海洋降水量数值为79;陆地蒸发量为13,遵循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可知陆地入海径流量应为8。
30。
根据分析可知,a为大气水汽输送环节,b为陆地径流输送环节。
大气水汽输送不可携带泥沙;大气水汽输送是由空气水平运动完成的,空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陆地径流输送雕塑了地表形态;大气水汽输送的是水汽和热量,陆地径流输送的是水和其他物.
下图中M为35°纬线,且该地常年盛行西南风,序号表示洋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所示可能是()
A. 北大西洋中低纬大洋环流
B. 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
C. 北太平洋中高纬大洋环流 D。
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
32. 该海域( )
A。
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
B. ②洋流海区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C。
③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D. ④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
【答案】31。
C 32. C
【解析】试题分析:
31。
常年盛行西南风的为北半球的西风带,所以,图示环流为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32.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高纬度的①受极地东风影响形成,A错误;大洋西侧的②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是沿线水温降低,等温线向南凸起,B错误;③为中纬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暖流,C正确,④洋流从南向北流,为暖流,D错误。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
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3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 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
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33。
A 34。
B
【解析】试题分析:
33. 诗句反映出五原春季开始晚,在二月是杨柳尚未发芽,而该地河流刚解冻时,长安的春花已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两地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五原纬度高,热量少,而长安纬度较低,热量丰富,这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34.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属于非季风区,由于深居内陆,东南沿海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使之降水较少,这反映出距海远近对降水的影响,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表现。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是“某大陆沿某纬线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回答下列各题。
35。
①地的洋流是
A。
寒流,自南向北流 B。
寒流,自北向南流
C. 暖流,自南向北流
D. 暖流,自北向南流
36. 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B. 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温带荒漠的形成与这里地处山地的背风坡有关
D。
山地植被中可以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35. A 36. C
【解析】试题分析:
35. 根据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地区。
则图示位于南半球,则①位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侧,结合洋流模式图判断为自南向北流的寒流。
故选A项。
36。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植被中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和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的海陆分布,并结合世界区域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洋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自然带的影响分析即可。
如图“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南半球温带地区
C.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38.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 信风的影响
B. 季风的影响
C. 西风的影响
D.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37。
B 38. C
【解析】试题分析:
37。
读图,根据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该山地位于温带地区,C、D错。
根据同一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判断位于南半球。
该山地可能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B对,A 错。
38. 结合前面分析,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只能在南美洲地区.所在地区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气候主要受西风的影响,C对.没有信风或副热带高压的影响,A、D错。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B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在水平距离50-80cm段,风速
A. 最大 B。
平稳 C. 下降 D。
提高
40。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 高空输沙量
B. 近地面输沙量 C。
地表粗糙度 D. 风沙活动高度
【答案】39. C 40. B
【解析】
39. 读图,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C对,B、D错。
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故选C。
40. 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
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
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
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
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41.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经营报2009年10月17日,在经过两年的激烈讨论之后,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将达成一个新的协定,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原因、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2)热带雨林气候。
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3)西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