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
学大纲(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24学时
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学分:8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它由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组成。
它通过若干个项目及相应的素质训练,使人的运动机能大大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从竞技角度讲,它是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就可以反映出该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它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国家间交往的作用。
从健身角度讲,它是人们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最简易的运动形式,它可以全面发展人们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展人们的综合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它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人们具有竞争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养。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田径运动在整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田径运动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项目内容,对一般项目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
2、通过田径运动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基层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和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工作。
3、通过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并具有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等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田径运动知识,指导或引导他人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的能力。
5、初步了解田径运动基本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田径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
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均分在两个学期中。
具体见下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田径课程理论部分采用室内合班讲授方式进行,各章节由教研室不同教师分别讲授;技术部分采用室外单班讲授方式进行,每章节由各班任课教师独立讲授,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交叉考评。
二、正文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
教学要点及要求:
1、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内容,田径运动课程的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2、田径运动文化: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文化特征,田径组织和赛事介绍,田径运动欣赏。
3、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1)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构成及评定标准;
(2)走、跑的技术原理:走、跑的概念与周期的划分,跑的力学分析,决定跑速的因素;
(3)跳跃技术原理:跳跃的概念与阶段划分,跳跃运动的力学分析,决定跳跃高度的几个组成部分,决定跳跃远度的几个组成部分,决定撑竿跳高高度的组成部分;
(4)投掷技术原理:投掷的概念与阶段划分,投掷运动的力学分析,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
4、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工作:
(1)田径运动竞赛的任务和分类;
(2)田径运动会的筹备组织工作(组织方案、竞赛规程、组织机构和工作计划)。
(3)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和记录公告工作;编排前的准备工作,各项竞赛的分组编排,编排竞赛日程,编印比赛秩序册,比赛期间的编排记录工作,比赛结束后的工作。
(4)会场、比赛场地与器材的准备工作,计算机编排。
5、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赛前准备工作。
(2)各裁判长的职责、分工。
(3)径赛裁判法:赛前控制中心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发令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检查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终点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计时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赛后控制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
(4)田赛裁判法:跳跃裁判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投掷裁判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
(5)全能裁判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
(6)竞走裁判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
(7)裁判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
6、田径运动场地:
(1)修建田径场地的一般要求;
(2)半圆式田径场:半圆式田径场地的常用术语,田径规则对跑道的要求,3000米障碍跑场地;
(3)小型田径场地的设计;
(4)径赛跑道的计算与丈量:弯道计算线长度的计算,前伸数的计算,切入差的计算,直弦丈量法的计算与丈量,放射式丈量法的计算与丈量;
(5)跑道的画法:分道线的画法、分道跑起跑线的画法、不分道跑起跑线的画法和抢道标志线的画法;
(6)田赛场地:田赛场地的布局,铅球、铁饼、链球落地区的画法,标枪投掷区及落地区的画法;
(7)田径场地的修建维修与保养。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篇
教学要点及要求:
1、基层学校田径教学:田径教学任务内容,田径教学方法,学田径学习评价。
2、基层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课余田径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课余田径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3、竞走:竞走发展概况与技术特点,竞赛规则对竞走的要求,腿部动作,躯干与两臂动作,完整技术。
4、短距离跑:短距离跑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短距离跑的竞赛规则,蹲踞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直道与弯道),途中跑(直道与弯道),终点冲刺跑与撞线,全程跑,短距离跑的教学与训练法,短跑的专门练习。
5、接力跑:持棒起跑;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上挑式、下压式),4×l00米接力跑接棒人起动标志线的确定与起动方式,4×4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全程接力跑,接力跑竞赛规则。
6、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跑的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中长距离跑的竞赛规则,站立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全程跑(男1500米、女800米)。
7、跨栏跑:跨栏跑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跨栏跑竞赛规则,蹲踞式起跑与第一栏前的加速跑,跨栏步技术(直道与弯道),栏间跑技术(直道与弯道),终点冲刺跑和全程跑(男110米栏,女100米栏),跨栏跑的教学与训练法,跨栏跑的专门练习。
8、跳高(背越式):跳高运动的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跳高比赛规则,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的丈量与方法,背越式跳高起跳、过杆与落地技术,完整技术,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法,背越式跳高的专门性练习。
9、跳远:跳远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跳远竞赛规则,助跑的方法与丈量,起跳技术,腾空技术(蹲踞式),落地缓冲,完整技术,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跳远的专门练习。
10、推铅球:椎铅球运动的发展概况与启迪,技术特点,推铅球比赛的规则,握持球方法,预备姿势与滑步技术,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完整技术,推铅球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推铅球的专门练习。
第三部分实用技能篇
教学要点及要求:
1、田径健身锻炼:田径健身锻炼的特点与基本原则,田径健身锻炼的基本内容,田径健身锻炼的设计与指导。
2、田径健身锻炼手段与方法: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跃、健身投掷的作用与练习方法。
3、趣味田径运动:趣味田径运动的概述,趣味田径运动的分类,趣味田径运动的发展前景,趣味田径游戏的编排与设计,趣味田径项目的介绍,趣味田径运动的教学组织和竞赛。
三、成绩考核与评价
田径与训练课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影响学科建设和学科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教”“学”“评”完整教学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身体素质、专项技能与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社会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学期评价、单项评价、终端评价。
(一)成绩考核的分类及考核办法
成绩考核分为考查与考试两类。
考查包括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考查项目包括基本身体素质和技术部分的一般项目。
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基本技术。
考试中理论或技术有一项不及格,则该学期考试不及格,
1、基本身体素质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从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六类中各选定三项进行考试。
2、田径课技术部分一般项目技术评定办法
一般项目技评考试应在各学期根据单项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学习完各项目后随堂进行,并计入平时成绩。
3、田径课重点项目技术评定办法
重点项目技评应与达标相结合(必须在达标基础之上)。
田径课重点项目单项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技术评定考试。
4、田径基础理论考核办法
理论学习结束后,在学校统一规定的考试时间笔试,试卷从田径课程题库中随机抽取。
考核后,由3—5名教师集体阅卷、核分。
(二)田径课学期考核成绩构成法
表2 各学期田径课考核成绩构成表
(三)课程内容安排及考核说明
1、跨越式跳高、侧向滑步推铅球、俯卧式跳高、标枪、铁饼等介绍项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相关项目的技术课中进行介绍或课后适时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2、技术项目中的四个重点项目的技术分析等理论内容,未安排专门理论课授课学时,由任课教师在相关项目的技术课中适时讲解。
3、第一学期重点技术项目的技评和身体素质如有2项不及格则该期总成绩不合格,第二学期理论笔试成绩、重点技术项目技评和裁判考试有2项不及格则该期总成绩不合格。
4、竞走、中长跑等一般项目和跨越式跳高、侧向滑步推铅球、俯卧式跳高、标枪、铁饼等介绍项目不予技评考试。
(四)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考试内容:短跑、背向滑步推铅球和背越式跳高的技评与达标。
第二学期考试内容:跨栏跑、蹲踞式跳远的技评与达标;裁判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
注:具体达标和技评的评分标准见附件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明确田径课程是一门健身手段和学法课程。
通过田径课程的教学,主要应使学生掌握运用田径运动健身的方法。
2、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
要以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文件。
在制定教学文件和组织教学时,要有改革意识,要按照建立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
3、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不断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重视能力培养
教师要通过教学和实习作业,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指导锻炼身体能力,组织竞赛能力和管理田径场地能力的培养。
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开拓、创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教书育人
教师应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职责,联系教学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等寓于田径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新时代的人才。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刘建国,《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
参考书目:
1、张贵敏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一版。
2、孙庆杰等,《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7月。
3、中国田径协会,中国田径竞赛裁判工作指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4、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规则2008》,人民体育出版社。
5、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6、张宝帆,《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执笔人:苏本磊
审核人:罗孝军
批准人:唐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