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静脉炎、皮下血肿、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
标签: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炎;皮下血肿;静脉血栓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1]。
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静脉置管具有保护血管,长时间输液不受肢体活动限制、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省操作时间、方便随时静脉给药利于紧急抢救等优点,广泛运用于临床。
1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套管针型号,选择血管,根据患者静脉选择原则,选择前臂、手背或下肢粗直、弹性好、易暴露的静脉,避开皮肤、皮下血管和淋巴索的病理部位进行穿刺。
皮肤常规消毒,松动套管,快速穿刺方法,留置针与皮肤呈45°进针,较15°~30°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减少,皮肤受损范围小,针刺皮肤的时间缩短,疼痛减轻。
另外,在血管正上方快速进针,缩短了针尖在皮下运行的时间与距离,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 cm处,使留置针固定更牢。
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封管液的使用护理
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溶液具有抗凝作用。
阳爱云等[8]报道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用10 mL的肝素稀释液与3 mL肝素稀释液的堵管率无明显差异,但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3 mL肝素稀释液。
主要是由于3 mL稀释肝素液只能充满存留于导管内,不能冲洗血管内的药液、药物而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3留置针留置时间
在使用留置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增加。
据研究,血粘稠度正常的患者一般可留置2~5 d,最有效的期限为3 d。
通过50例的研究,留置时间2~27 d,平均留置天数为8~9 d,患者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7 d,而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5 d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4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5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5.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
5.2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2]。
5.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2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患者,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
5.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
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
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3]。
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在使用深静脉导管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和护理,避免发生导管堵塞;在堵塞发生后及时采用2000 U/mL的尿激酶进行疏通,对于完全堵塞的导管,应尽可能抽出导管内液体、再注入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心态,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
护士自身的素质在协调护患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最受患者的信赖。
通过护士的言行、熟练的操作技能、无微不至的关怀,能给患者创造一个乐意接受治疗的良好合作的心态。
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提高导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美娟.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学,2011,32(6):87-88.
[2]江发英.静脉留置针拔针后针眼处置新方法的观察[J].临床医学杂志,2007,(2).
[3]王世芬.静脉留置针患者拔针后针眼处置方法预防感染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