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化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作者:胡珍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3期
摘要: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标准下作业的批改应与时俱进,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法技巧的习得和运用,更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化学作业批改的参与度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的合作互动,使学生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更有信心,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

关键词:作业批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46-01
化学教学课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把握化学概念的核心,领悟概念所反映的化学思想方法,学会化学的思维,形成化学认知结构,发展化学能力,提高化学素养。

但是,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教师很难完成这样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复杂的过程。

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向外延伸,其中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調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作业的批改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目前我们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目前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批改功能单一
传统的作业只是学生解答,教师批阅。

当老师和学生在作业中产生思维碰撞擦出火花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对问题有想法而不能及时地记录下来,不利于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限制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评价作业忽视过程性评价,师生间缺乏多向交流沟通
学生往往只看作业本中对或错的符号,而不大会细细推敲教师的批改。

这样,教师虽然获得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但学生并没有从教师那里及时获得信息反馈,或即使获得了信息反
馈也未能及时地处理。

其次,学生之间也不大有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思维单一、保守,不利于多向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3、作业批改无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业采取“包批”的办法,学生无权过问。

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作为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甚至于教师直接在学生错题上订正,让学生毫不费力地得到正确答案,而无须再动脑筋思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我检查和反思积累的过程。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励学生的“自悟”,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

二、作业批改的互动尝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对初中化学作业批改进行了师生互动的尝试。

1、拓展作业功能
我尝试将作业批改格式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学生的解答;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互动;第三部分是学生的反思与整理。

每个页面二分之一空间学生写问题解答,要求学生写下较为完整的解题过程,可以让教师在批阅过程中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轨迹,了解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思维质量和问题所在;四分之一空间写教师批改评语和学生阅后反思,教师肯定学生思维亮点,指出学生思维中的误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关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批改意见后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或对教师的批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四分之一空间由学生自己在反思积累的基础上写出题目的探究和拓展变式,归纳整理,举一反三,使自己学一题会一类,做一题会一串。

2、运用特色评语加强指导
化学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判断习题解答正误、比较学习方法差异方面,单纯地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作用,而且无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将特色评语引入化学作业的批改中,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三、作业批改互动尝试的思考
作业批改的互动尝试,笔者已坚持了多年。

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疏导,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绩。

回顾这几年的实践尝试,笔者有如下体会。

1、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拓展作业批改的功能,纠正学生只关注批阅符号而不会深思的行为,培养学生及时检查和纠正作业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对作业的反思和整理,使学生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归类、规律小结。

拓展作业批改功能,可以使老师精选题目,学生精做题目,并在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基础上整理归纳,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由“学会”变成“会学”,“会思考”,“会整理”,“会探究”,“会创新”。

2、要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生,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指导,然而却因为仅仅被打上一个对错符号而挫伤了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业格式的改进、评语的添加,从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而教师没有想到的学生的奇思妙解,又让教师感到自身的不足而努力钻研,寻求更大的发展,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有所进步
作业的面批是提升学习成绩和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面对面的沟通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能做到人人面批。

而尝试互动批改,可以使一部分有小问题的同学及时在老师评语的提示之下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进行修正。

而教师的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学困生的身上,使班级同学共同进步,不使一个差生掉队。

4、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情感上渴望着每次作业都能以自己最佳的状态去完成,使学生由单纯地、被动地做作业,变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作业批改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激起学生的“情”,引发学生的“趣”,满足学生的“需”,达成学生的“学”,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