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沈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沈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

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

”“我没事儿。

”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休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

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

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

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休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

”孩子说。

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

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

“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

”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

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

”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加雪,飘洒在地西,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

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

红毛犬连趺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掉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

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

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

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

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

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

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测了他的体温。

“多少?”
“一百来度吧。

”我说。

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

”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

”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

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

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

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

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

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

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

你不会死的。

那种温度计不一样。

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

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十分肯定。

”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

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

”“哦。

”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

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表现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

B. 作者没有对“我”的外貌进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但读者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

C. “我宁愿醒着”,意思是儿子认为自己快死了,担心一睡着就醒不来,所以宁愿“醒着”。

D. 小说用语平易朴实,却蕴含着深沉炽热的情感;文笔冼练,与《老人与海》的语言类似。

2.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3. 《祝福》中的标题,有其独特的魅力,本篇小说以“一天的等待”为标题,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
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

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

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

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

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

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

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

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

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写出了岛上的寂寞,但排长说“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给了父亲自信与坚定。

B. 父亲给母亲写信,每一封信都是介绍岛上的美好与快乐,没有写过半句在岛上的苦与累,这表现了父亲对小岛的喜爱。

C. 母亲上岛的坎坷遭遇,侧面表现了岛上的艰苦生活,这与父亲书信中所描绘的迷人小岛形成对比,这使母亲看到了父亲的乐观。

D. 父亲在一个特大风暴之夜依然决定上塔修理发生故障柴油机,维护好航标灯,表现了父亲对职责的坚守,以及对祖国的忠诚。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语言质朴无华,如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但也不乏幽默风趣,如介绍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B.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C.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却也刻画了一位坚定执着的母亲,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担当与乐观。

D. 小说的结尾写道了父亲“眼角却淌下泪水”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誓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

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灯塔”的含意。

7. 《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请从人物、情节、主旨的角
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好散文?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体会。

一篇好散文,无关短长,有时是肺腑之言,有时是灵魂的呼告,有时欲说还休,有时小径通幽,有时荡气回肠,有时微语低茫……无论怎样一种打开方式,我以为,好的散文都能够照见山河和众生,有生命和生机,有文学的内宇宙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虚构。

李陀、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里,两位有一个观点:“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

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给孩子的散文,要说该有怎样的面目,其实是涵括在好散文里的。

我们对散文的追求,首要的,是要“有我”,要能表达作者的真人、真性情。

往往好的散文写作者不都是专门的散文家,但他也许是文章家,是博学多才的杂家,因而常写常新。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材料二
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

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

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

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

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

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

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

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

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

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

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

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三
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

好的散文应该有学识、有见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所要的。

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

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

”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

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

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

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四平八稳,平庸无奇。

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

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

但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

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

简而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

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散文写作者可能是文章家,也可能是博学多才的杂家,但都不是专门的散文家,所以能常写常新。

B.散文的真实和虚构并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那么就有可能创作不出优秀的散文。

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地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可以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散文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散文家要避免使用苍白的、贫乏的语言,应该极力追求语言的华丽。

9.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照搬生活,在不“越界”的前提下,作者可以自由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

B.在创作中,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散文,与过于随意、语言苍白贫乏的“口水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虚构是小说的本质属性,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而散文则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D.当下散文创作面临着突破自我的困境,这说明了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A.余秋雨在散文《遥远的绝唱》中,详细描写了阮籍坐在牛车上吹口哨的情状和口哨独特的声音。

B.某作家创作散文《我的父亲》时,虚构了父亲因一场车祸而意外过世的事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

C.梅洁在散文《迁徙的故乡》中,记录了安阳镇移民在风雨之夜迁移的真实事件,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D.在散文《这里真安静》中,作者虚构了日俘深夜在柔佛州山上偷运花岗岩石时眼神和脸部表情。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2.在自媒体时代,散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和重生?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原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原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4. 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王位、皇位继位人。

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唯皇储称“皇太子”。

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

B.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宫变徵分别是宫音徵音的变调,羽声声调悲凉,变徵声调激愤。

C. 卿,既可指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又可指古代对人的敬称。

D.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

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如《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1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 文章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 荆轲与狗屠、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 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欣然应允并帮助太子劝说荆轲。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