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一时的准噶尔汗国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雄一时的准噶尔汗国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明清交替时,准噶尔部族逐渐壮大并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虽然准格尔人口不多,但其领土面积可不容小觑。

然而在这个时期,清朝正忙于确立中原统治,无暇顾及西北地区。

因此,如果准格尔汗国能够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与清朝和平共处,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可是他们非要与清朝对抗,导致了长达70年的战乱。

尽管如此,最终准格尔汗国还是被清朝所消灭。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内部分裂和不和,导致内乱和削弱实力。

准噶尔汗国在噶尔丹去世后虽然东进的势头受到遏制,但仍然保持着强大实力。

然而,葛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和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都是枭雄,内部争斗不断,导致准噶尔汗国内部的不稳定性。

准噶尔汗国的衰落始于噶尔丹策零去世后。

在他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喇嘛达尔扎、次子那木札尔、三子策妄达什和女儿乌兰巴雅尔。

次子那木札尔由于母亲贵族的关系,继承了汗位。

但那木札尔显然是个昏庸之主,行为举止荒唐,长大后更是“纵容谗言,杀害自己的兄长管事官桑”。

这种行为引起了诸台吉的不满,于是他们与那木札尔的女兄长夫联合起来,攻杀了那木札尔,立喇嘛达尔扎为汗。

同时,当时的两位同族诸台吉大、小策零的部众试图拥立策妄达什,但却遭到了喇嘛达尔扎的忌恨。

喇嘛达尔札不久后就杀了他的三弟策妄达什和小策零之子达什达瓦。

大策零之孙达瓦齐知道大祸将至,于是与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联合谋划,阿睦尔撒纳率军于山岭僻境绕道入伊犁,袭杀喇嘛达尔札,迎立达瓦齐为新的汗。

但是在达瓦齐立后,他又不满意阿睦尔撒纳的独裁行为,于是两人率部众互相攻杀。

最终,阿睦尔撒纳失败了,“率领所部的两万余人来投降”。

由于这一系列的内乱,准噶尔汗国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不断有台吉率领部众投降清廷,甚至达瓦齐手下的大将玛木特也投降了清廷,“随后准噶尔的骁将玛木特见诸台吉纷纷投降,清廷随即调集大军,意识到准噶尔的事已无法挽回,达瓦齐也无法助其,于是脱身归降清廷”。

一直关注西北地区的乾隆皇帝认为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机会已经到来,于是发动大兵,以降军为向导进行征伐。

由于准噶尔汗国内部的纷争,战争并没有什么惊险的地方,“天山南北两路都没有流血而平定了局面”,最终达瓦齐被俘虏。

这标志着准噶尔汗国这个曾经称霸西北的国家灭亡了。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阿睦尔撒纳以及之前归降的部落,如硕特部、辉特部等部族,在接受封赏后再次背叛了清廷。

这激怒了乾隆皇帝,他决定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清剿反叛行为。

事后,乾隆还决定将新疆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以永远消除边疆的麻烦。

《清稗类钞》、《啸亭杂录》和《圣武记》的记载非常明确:“一旦封赏叛变,额鲁特部族不应再考虑信任和恩情”,在付出不小代价后,这场叛乱终于被平息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阿睦尔撒纳和那些原本归降的部落、硕特部、辉特部等在受封之后再次背叛了清廷。

震怒的乾隆皇帝决定对反叛行为进行痛击,并在此之后决定将新疆纳入中央政府,以永远消除边疆祸患。

《清稗类钞》、《啸亭杂录》和《圣武记》对乾隆的态度记载非常明确:“上以诸贼甫受封赏,辄叛,知额鲁特概不可以恩信结”(除文字不同,语意相同)。

在付出了不小代价后,清廷终于将这场叛乱镇压下去。

同时,厄鲁特蒙古也迎来了自己的浩劫。

乾隆皇帝和他派驻的将领一致认为,如若想稳定新疆局势,必须将漠西蒙古连根拔起。

于是,就有了无比惨烈的屠戮。

如《啸亭杂录》所载:“时厄鲁特慑我兵威,虽一部有数十百户,莫敢抗者。

呼其壮丁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妇孺悉驱入内地赏军,多死于途,于是厄鲁特之种类尽矣!”除了杜尔伯特部始终没有叛乱得以保留,准噶尔其他各部被清军从新疆抹去。

据史料记载,“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被清军杀者占十之五,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因此,曾经称霸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就此沉寂,不再成为边疆的祸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