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贾生《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李商隐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 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 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 昏聩无能。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 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幽情。
个性展示
歌女。
这里指秦淮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 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 称之为亡国之音。
译文: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的 酒楼里唱着《玉树后庭花》。
“可怜”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 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 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托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 遇的感慨。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 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译文:可惜汉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座席靠近他,不是关 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 2、诗中的“求”“访”“虚前席”再现了了孝文帝怎 样的情状?
孝文帝求贤问贤的虔诚和虚心。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
2.“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运
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朦 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 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泊秦淮
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
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李商隐 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个性展示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笼罩。
停船靠岸。
烟笼 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清冷的河水。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船 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个性展示
贾生 李商隐
代指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无人能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贬谪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 能更是无人能比。
个性展示
可惜、可叹。 徒然。
指百姓。
可怜夜半虚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前背诵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 ●抒 情 方 式 : 直 抒 胸 臆 、 间 接 抒 情 ( 借 景 抒 情 、 寓 情 于 景 等 ) ●描 写 角 度 : 正 面 描 写 与 侧 面 描 写 ●观察角度:俯视与仰视 ●感 官 角 度 : 触 觉 、 视 觉 、 听 觉 、 嗅 觉 ●描写方法:动作、细节等 ●修 辞 手 法 : 双 关 、 比 喻 、 排 比 、 通 感 、 拟 人 、 借 代 、 夸 张 、
对偶、用典、设问、反问、反复 、互文等
●表 现 手 法 : 借 景 抒 情 、 托 物 言 志 、 虚 实 结 合 、 白 描 、 烘 托 、 衬托、象征、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联想、想象、以乐景 衬哀情、情景交融、渲染
课前检测
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
②荡胸生曾云,
。(
《望岳》)
③
,一览众山下。
贾生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 代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著有《 李义山诗集》。
知识备查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力主改革弊政, 却遭谗言被贬,郁郁不得志。代表作有《 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
》)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⑥
,拄杖无时夜叩门。
⑦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已亥杂诗》)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⑨马上相逢无纸笔 ,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 诵古诗词。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 诗句的炼字之妙。
知识归纳:
把握诗歌情感方法 1.通读全诗,把握整体内容和特点,注意不要漏掉注释部
分; 2.抓住诗歌的标题、意象、注释、诗眼、题材、作者等,
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情感; 3.联系诗歌内容(不要脱离诗歌)。
合作探究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
这首诗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 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 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 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