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测试题1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D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4
D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2.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3O 2=====点燃
2C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C )
A .CH 4
B .
C 2H 5OH C .CH 4O
D .C 2H 2
3.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对于“2H 2O=====通电
2H 2↑+O 2↑”,正确读法是( D ) A .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氧气
B .水通电等于氢气和氧气
C .水在通电后生成氢气加氧气
D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4.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B .将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
C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氢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5.在“2A+3B===2C +4D”的反应中,已知8 g 物质A 完全反应生成11 g 物质C 和9 g 物质D 。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B )
A .16
B .32
C .48
D .64
6.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图示中共有三种单质分子
B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C .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再分
D .图示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7.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
A .木炭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比木炭轻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重
C .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的质量等于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
D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
8.在反应2A +3B===2C +4D 中,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 与12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 .B 与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 .同时生成
D 的质量是9克
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之比是8∶11
9.3.0 g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 二氧化碳和1.8 g 水。
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C )
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0.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X =0.4 B .丁一定是单质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请根据图
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分解反应__。
(2)反应前的物质__可能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个数比是__2∶2∶1__。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元素种类不变等(答案合理即可)__。
1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 框中的物质属于__②③__(填序号: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 2S +3O 2=====点燃
2SO 2+2H 2O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分子__。
1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Mg +O 2=====点燃
2MgO__。
(2)鹏飞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我__不同意__(“同意”或“不同意”)鹏飞的观点,因为__任何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有气体参与了反应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 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 3N 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 却远多于Mg 3N 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O 2比N 2活泼(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__。
答案
DCDAB DD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