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家长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时间在半年以上,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年龄在0至18岁的儿童。

留守儿童由监护人监管,监护类型分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和拟向监护。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
1.学习艰难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家庭教育的主心骨缺位、亲情缺失、监护人的监管不力,留守儿童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普遍滞后。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甚至辍学。

有部分留守儿童回家后要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普遍下降。

2.心理变异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家庭气氛苦闷。

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情感就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内向、少言寡语、行为诡异。

隔代监护型的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疏于管教,放任自流,易形成张扬跋扈、我行我素、心理异化等性格特征;亲戚监护型的留守儿童会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易形成胆小怕事、孤僻、内向等性格特征;自我监护型的留守儿童由于孩子本身年纪小,自我管理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不良行为诱惑,容易走上邪路。

3.道德意识模糊
童年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黄金时期。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心中的榜样,是孩子一生的教练。

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家长平日的示范中不断形成,而家长的长期分离使留守儿童的道德视线模糊,行为偏激。

在校不遵守纪律,经常逃课,甚至有的殴打教师和同学。

原因是父亲的权威在家中消失,留守儿童就会变得胆大妄为,表现为不服从监护人的管教。

这主要出现在母亲监护的家庭。

4.卫生习惯不良
卫生习惯不良的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父亲监护,或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孩子。

由于他们缺乏日常生活的教育和培养,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爷爷奶奶只求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日常卫生不太在意。

而留守儿童由于本身年龄很小,卫生意识不强,无力在生活中讲究卫生。

5.安全得不到保障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家中的缺席,常表现出一种不安全感。

调查发现,监护人最担心的是留守儿童的安全,主要表现为交通安全事故、打架、受人欺负等。

的确,留守儿童在外受人欺负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受人辱骂、讽刺挖苦和被人殴打等。

6.缺乏良好教育环境
(1)家庭教育环境裂变,亲情缺失和残缺,造成家庭教育的功能弱化,甚至消失殆尽。

家庭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无人指导,监护人无时无力管理,情感关爱不够,留守儿童要承受很大的心里压力,负荷之大,不敢想象。

加之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知识贫乏,家教方法有限或不当,致使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2)农村学校教育承担着一定的家庭教育职责,加之课业负担重,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爱不够。

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在校感觉低人一等,在家空寂无聊,进而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3)社会环境糟糕。

留守儿童情感饥渴,得不到大人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就会在社会上寻找慰藉。

然而,社会是个大染缸。

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经不起诱惑,容易上当。

很多留守儿童放学之后喜欢在路上逗留或者去往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

久而久之,喜好吃喝玩乐,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三、成因分析
1.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根源
传统的城乡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僵化落后的体制虽然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转变。

就业非正规化、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社会名声污名化、发展机会弱化和社会认同“内卷化”,决定了农民工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也将长
期滞留在农村。

因此,城乡二元体制不打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也将长期得不到解决。

2.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教育问题重要原因
由于隔代监护、单亲监护、自我监护和亲朋监护的天然缺陷,留守儿童家庭实际上已经解体,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留守儿童便成为“问题留守儿童”。

3.经费不足是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重要瓶颈
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尚未结清,对留守儿童工作缺少良策,更无资金保障。

许多学校对留守儿童工作裹足不前,只是统计数字和报送名单而已。

四、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