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讲课稿
一、教材的解读
1、对教材的理解(“解决问题”)
低段要求:学会从图、文中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借助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常用综合法)来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中段要求:能选择有关的信息数据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从中浸透剖析法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教课将为此后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
下优秀的基础所以此刻的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例题的定位
从例 2 表面表现的形式来看:左侧表现的是分步计算 ; 右侧表现的是综共计算在教课时不可以定位为“纯真” 地教课由分步到综合也不可以定位为“纯真”地教课“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这节课的教课应当定位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质问题
二、学情剖析
1、学生已有知识:①有必定的整理信息、剖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思想方法经验②知道乘、除法的意义③会用表内乘法、除
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一、两步计算的实质问

2、本课任务:
找准问题采集并选择有关的信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
实质问题
三、教课目的和重难点
教课目的:
1、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培育学生多角
度察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经过解决详细问题感觉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宽泛应用
在猜想与考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课要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课难点:在解决问题中求情理理
四、研究过程的打磨
1、(复习学生已有知识对新课的学习有必定作用)课前能否复

最先设计:
用增补信息或增补问题的方式复惯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计算解决
问题
问题:
学生感觉乏味;与例 1 的联系不够密切
解决方法:
1 、持续创建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讲堂氛围又突出了例 1 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觉知识间的联系
2、把旧知的复习揉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楚感觉到新
旧知识间的差别
如: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这 2 题的解决是旧知同时也是新知学习的思想步骤是为解决“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作铺垫
2、例题怎样表现
最先商讨:
方案 1:整体表现——学生找信息较难
方案 2:分步表现——有益于学生察看;表现出知识的层次性
问题:
学生找信息时总想数出一小圈的人数
解决方法:
让学生找出一眼能看出并能确立的信息
如:把主题图分步表现:先出示 2 大圈的人每大圈有 5 小圈;再出示“有 60 人表演”的信息让学生察看、找信息
3、怎样松手让学生自主学会用连除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试教时:
宋老师与我们组的老师同时感觉全过程“扶”得多“放”得少;教课形式与手段单调;虽关注了说思路但对“找中间问题”的思想训练给学生的时间与空间都不够
解决方法:(分 4 步达成)
1 、利用
2 个信息解决一步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2、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用到 2 个信息再列式计算(浸透“剖析法”解决一步的问题)
3、“要知道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又该解决呢请你们试着做一
做并同桌沟通(学生试试列式计算)
4、(反应)学生登台写出结果并说出每一步解决的问题
4、怎样有效表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试教时:
老师对每个问题、每种方法均匀使使劲量甚至把不好说出道理
的方法:
60÷5÷2=6(人)多次存心地表现出来学生只有苦思冥想地去
说理这样人为地增添了难度
解决方法:
1、以基础方法为主(连除)其余方法为辅
2、以面向大多学生实质水平为主兼备部分优生为辅
3、依据讲堂实质状况学生没有提到的其余方法例不用展现
5、练习形式与手段的选择:
这节课中的练习题有必定的难度:如:求“均匀每辆车每次运
多少千克 ?”而图中“ 2 辆车”属隐含信息
试教时:
老师为降低难度就把 3 种方法的算式直接都表现出来再让学生
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单调并且学生对第一步究竟该解决什么
问题是模糊的
解决方法:
1、明确问题后指引学生剖析、理解“每辆车每次”的含义(图中“ 2 辆车”属隐含信息)而后让学生独立达成最后全班沟通
2、变形式、手段进行同类题型的练习抓好切入点
如:(我会连)
①均匀每日售出多少张票 2×3
②一共演出了多少场954÷2÷3
③均匀每场售出多少张票954÷2
教师抓好切入点:
1、“ 954÷2÷3 中的 2 表示什么 3 呢”
2、“均匀每场售出多少张票为何用两步计算”
五、听后反省
领会:
1、课件的精巧充分调换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精神饱满;
2、教师亲和的语气、潇洒的神情、独专门教课风格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氛围活跃;
3、教师能做到换位思虑:出色的设计致使学生说理的清楚;
4、教师“扶” “放”到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虑与表达时间与空间因此学生学得轻松;
5、教师能灵巧驾御讲堂不拘泥教课方案
个人建议:
1、教师评论语假如更丰富、实时学生参加率必定会更高;
2、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到实时反扣或许成效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