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________,锺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
[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遽掩其耳。 B.又誉其矛日。
C.其人弗能应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震动了林木,声响止住了行云。)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①致邑:给一座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2. 文言文阅读。
子罕①弗受玉
宋人或②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④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⑥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⑦,皆丧宝也,不若人⑧有其宝。”
——选自《左传》
(注释)
①子罕:人名。
②或:有人。
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④宝:指珍贵的东西。
⑤敢:表敬辞。
9.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欲负而走:______________。 钟铿然有音: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B.打孔,穿通
C.明确,真实
[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理解
1. 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②映:照。③偿:报酬,回报。④怪:对……感到奇怪。⑤资给:资助,供给。⑥遂:最终,终于。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与思考。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4.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讲的是____时期____和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 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⑥尔:你。
⑦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
⑧人:各人。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1)子罕弗受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敢献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与我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丧宝也 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片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志: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
若: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
[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辩斗_____________去人近___________不能决____________
[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
(1) 曾子衣敝衣以耕__________ (2)请以此修衣______________
(3)反,复往________________ (4)足以全其节也_______________
[2]用“/”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未穷青之技________
②自谓尽之________
③秦青弗止________
④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
[2]翻译句子。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 ________ ②云________
③鞭乎________ ②释之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惊弓之鸟 B.君子何之 C.置之度外 D.久而久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条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巡”字的读音是(_______),是(_______)结构。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②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在文中应选(______),“巡道工”就是(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我欲之楚(__________) 此数者愈善(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________,锺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
[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遽掩其耳。 B.又誉其矛日。
C.其人弗能应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震动了林木,声响止住了行云。)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①致邑:给一座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2. 文言文阅读。
子罕①弗受玉
宋人或②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④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⑥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⑦,皆丧宝也,不若人⑧有其宝。”
——选自《左传》
(注释)
①子罕:人名。
②或:有人。
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④宝:指珍贵的东西。
⑤敢:表敬辞。
9.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欲负而走:______________。 钟铿然有音: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B.打孔,穿通
C.明确,真实
[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理解
1. 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②映:照。③偿:报酬,回报。④怪:对……感到奇怪。⑤资给:资助,供给。⑥遂:最终,终于。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与思考。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4.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讲的是____时期____和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 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⑥尔:你。
⑦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
⑧人:各人。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1)子罕弗受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敢献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与我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丧宝也 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片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志: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
若: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
[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辩斗_____________去人近___________不能决____________
[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
(1) 曾子衣敝衣以耕__________ (2)请以此修衣______________
(3)反,复往________________ (4)足以全其节也_______________
[2]用“/”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未穷青之技________
②自谓尽之________
③秦青弗止________
④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
[2]翻译句子。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 ________ ②云________
③鞭乎________ ②释之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惊弓之鸟 B.君子何之 C.置之度外 D.久而久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条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巡”字的读音是(_______),是(_______)结构。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②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在文中应选(______),“巡道工”就是(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我欲之楚(__________) 此数者愈善(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