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分布式热电联产 燃料乙醇应用获推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分布式热电联产燃料乙醇
应用获推进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形成一定规模。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发展已起步,呈现良好势头。

“十三五”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生物质能面临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规划》指出,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

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

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

同时,《规划》对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认为,到2020年,生物质能产业新增投资约1960亿元。

生物质能合计可替代化石能源总量约5800万吨。

生物质能产业年销售收入约1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万个,农民收入增加200亿元。

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2020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8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万吨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转化成多种能源产品的新能源。

记者发现,针对“十二五”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情况,《规划》界定为“发展已起步,呈现良好势头”。

而纵观全球状况,生物天然气和成型燃料供热技术及商业化运作
模式基本成熟,逐渐成为生物质能重要发展方向。

《规划》指出,由于对生物质能认识不够充分,一些地方甚至限制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应用。

由于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初期,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终端补贴等政策支持尚需完善。

那么,生物天然气及生物质成型燃料今后该如何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

生物天然气方面,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低碳生物天然气产业,年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建设160个生物天然气示范县和循环农业示范县。

记者发现,“十三五”全国生物天然气建设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省份以及畜禽养殖集中区等种植养殖大县,涉及种植养殖大县300个,2020年前示范县建设达160个。

《规划》一大亮点在于,推动全国生物天然气示范县建设,强调“以县为单位”建立产业体系,“整县推进”,构建县域分布式生产消费方式。

另外,《规划》还提出加快生物天然气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推进生物天然气有机肥专业化规模化建设以及建立健全产业体系。

生物质成型燃料方面,《规划》指出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

2020年规划年利用量3000万吨,替代煤炭消费量
1500万吨标准煤。

那么,哪些地方具备相应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呢?《规划》强调,特别是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淘汰燃煤锅炉任务较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区域,以及散煤消费较多的农村地区。

对此,积极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商业设施与居民采暖中的应用,加快大型先进低排放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项目建设自然成为建设重点,同时,技术进步和标准体系建设也要加快。

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分布式热电联产,燃料乙醇应用获推进
根据《规划》,我国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在“十二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十三五”生物质发电要稳步发展,生物液体燃料要加快示范和推广。

生物质发电技术基本成熟,今后要“稳步发展”。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截至2019年,我国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约530
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约470万千瓦,沼气发电约30万千瓦,上述方面到2020年规划装机规模分别为700万千瓦、750万千瓦、50万千瓦。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规划》对生物质发电进行分类布局。

在农林资源丰富区域,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推进生物质直燃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西部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在秸
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不难发现,“热电联产”是“十三五”生物质发电建设重点内容中的热词。

《规划》尤其提出“农林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分布式热电联产”,在保障措施上还特别强调:要加大扶持,“制定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

《规划》也提出要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鼓励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热电联产项目。

另外,沼气发电要积极推动酿酒、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沼气设施热电联产。

在生物质液体燃料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示范。

到2020年,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达到600万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大力发展纤维乙醇”“适度发展木薯等非粮燃料乙醇”“建设10万吨级燃料乙醇工程”“控制总量发展粮食燃料乙醇”等诸多内容均在表明“推进燃料乙醇的推广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一大重点,乙醇产业有望在“十三五”获得进一步发展。

另外,《规划》对加快生物柴油在交通领域应用和推进技术创新与多联产示范也有所提及。

需要说明的是,《规划》对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五大保障措施。

首要的是“协同推进”,要求将生物质能利用纳入国家能源、环保、农业战略。

研究将生物
质能纳入绿色消费配额及交易体系。

“优先利用”上,落实国家有关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和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建立生物质能优先利用机制。

确保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无障碍接入燃气管网、成品油销售网及城乡配电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