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虑看汉日同形异义词

合集下载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体验为例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体验为例

一、概述中文和日文有着较为相似的发音和词汇,因此在中日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同形异义词。

这些同形异义词在听、说、读、写时会给中日语言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中日同形异义词展开研究,以体验为例,比较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中文中体验一词的含义与用法1. 体验的基本含义体验一词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比如“体验生活”“亲身体验”等用法,常常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验的衍生含义在汉语中,“体验” 还可以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验一下”“感受体验”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

三、日文中体験一語の意味と用法1. 体験の基本意味日文中的“体験”一词在基本含义上和中文类似,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例如“体験学習”“実地体験”等用法,也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験の派生的意味在日语中,“体験”还可以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

四、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异同比较1. 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基本相同,都是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这反映出中日两种语言对于体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2. 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比如在汉语中,“体验一下”“感受体验”是比较常见的用法,而在日语中,“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则是相应的表达。

这些衍生用法在中日两种语言中虽然有着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方式和表达习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结论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基本的含义上,中日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相似的,但在一些衍生的含义上,由于各自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一些差异。

汉日同形词对比与语际迁移偏误生成

汉日同形词对比与语际迁移偏误生成

7 ・ 5
这 一例 子 中 , “日本/日本 ” “ 名/ 名 ” 两对词 是 同义词 , 、有 有 这 这类 名 词在 汉 1 3同形词
中 占了大 多数 , 别是植 物 、 物名 称 以及很 多科技用 语 , 特 动 基本 上都 属 于这一类 词 ( “ 如 科 学/ 学 ” “ 园/ 圜” “ 科 、公 公 、 知 知哉 ” 。此类 词在 汉 日语 中词 义完 全相 同 , 使用 上 也 ) 在
L )” 。 新 闻/ 闰 新
日语里 的“ 固 ” 新 是报纸 的意思 ; 汉语 里 的 “ 闻” 应 的 日语 词 是 “ 工一 叉 ” 是借 新 对 二 , 自英语 的外来词 , 源于 “l S , 音 也相 似 。 来 IW ”读 e
() 2 日语 的意义范 畴 大于汉 语
日语 里 有一些 词语 的义 项 比与之 相对 应 的汉语词 的义 项要 多 , : 如 妻 子/ 子 妻
日 中“ 语 妻子” 的词义是 : 1 妻子。[ ] [] 2 儿女。而汉语里的妻子则只具备第一种词 义, 即妻 子 , 是指男 女结婚 后 女方 的称 谓 , 与丈夫 相对应 。 ( )日语 的意义 范 畴小 于汉语 3 还 有一 些 日语 词语 的义 项 比与 之相 对应 的汉语词 的义 项要 少 , : 如 同志/ 同志 汉语中“ 同志” 的词义是 : 1 为共 同的理想、 [] 事业而奋斗 的人。[ ] 2 人们惯用的彼此 之 间 的称 呼 , : 同志 。而 日语 中只有 第一种 词义 : 如 女 为共 同 的理 想 、 事业 而奋 斗 的人 。 ( ) 日意 义范 畴交叉 4汉 另外还 有 一些词 语在 两种 语言 中既有相 同 的词 义 , 有各 自所 没有 的词 义 , 也 意义 范 畴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中日同形词的分析比较

中日同形词的分析比较

中日同形词的分析比较作者:杨雁晶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4期【摘要】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便一直在频繁地进行文化交流,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着大量词形相同的汉字词。

这些词语词形一样,但词义却不尽相同。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介绍了中日同形词的类型,并对其中的同形类义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之后对于中日同形词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语;日语;同形词;同形类义词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将汉语和日语里书写形式相同的词语称为同形词,如“学生”“数学”。

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字都各自发生了一些改变,一些原来字形相同的词现在已经不同了,如“压力/圧力”“道德/道徳”。

习惯上,人们仍然把这些词也看作同形词。

一、中日同形词的分类从语义分析的角度,中日同形词主要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同形类义词三类。

(一)同形同义词同形同义词在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中不仅词形相同,而且意义也相同,以数词、动植物名称和学术用语居多。

比如一、二、花、草、春、夏、秋、冬、社会、科学、法律等等。

(二)同形异义词同形异义词虽然词形相同,但是词义有很大的差异。

如“丈夫”在汉语中有两个词义:①女性称呼自己的配偶为丈夫,例如他是我的丈夫。

②指有所作为的人,例如大丈夫能屈能伸。

但是在日语中,“丈夫”的词义为:①健康,例如おかげ様で丈夫です。

/ 托您的福,我很健康。

②坚固、结实,例如この織物は丈夫で長持ちする。

/ 这个料子结实耐用。

(三)同形类义词同形类义词的词形相同,词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这些词在义项、褒贬、搭配等方面有着各种差异,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仔细分析。

如“事情”在汉语中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例如:我还有点事情。

日语中“事情”的词义是:①物事がある状態になった役や原因(理由,缘故)。

例如:どういう事情で昨日学校を休んだの。

/ 你为什么昨天没有来上课?②その結果、物事が今どのような状態にあるかということ。

(情况,情形)。

例如:事情のゆるすかぎり会に参加します。

2021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日同形异义词分析范文1

2021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日同形异义词分析范文1

2021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日同形异义词分析范文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随着中国汉字的传入,日本出现了表记文字。

在时间的长河中,两国语言在日本融汇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同形词,可以说这些同形词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形同义的。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些同形词的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产生了全然不同的新词义,这就是所谓的“同形异义词”。

为了详细了解汉日同形异义词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六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日同形异义词,具体分析其词义异同,深入了解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勾当/勾当(こうとう) 汉语: (1) 主管,料理。

例: 事无大小,士彦一委仲举,推寻勾当,丝发无遗,于军用甚有助焉。

( 《北史·叙传》)( 2) 职衔名,指主管办理某种公务的官员。

例: 又以解潜为制置副使代姚古,以折彦质为河东勾当公事,与潜治兵于隆德府。

( 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 3) 本领,能耐。

例: 刚才爹见的两个妖精,伸眉竖眼,我多大点勾当,张跟斗,打的出他两个手掌去吗?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 4) 事情。

例: 张石庆曰: “吾者久困淹滞,作为庶民,故来谒舅舅寻些小勾当。

舅舅若何?”( 《前汉书平话》卷下)日语: (1) もっぱらその事务を担当して処理すること、またその人。

( 主管处理某项事务及处理该事务的人。

)( 2) 平安时代、大蔵省などの诸官司や摂関家の侍所などに置かれた事务职员。

( 平安时代在摄关门第等国家机构工作的人。

)( 3) 诸大寺で别当の下で寺务をつかさどった僧。

( 在各寺庙长官下面处理事务的僧人。

)( 4) 盲人の官名、検校の下、座头の上に位した。

( 盲人的官职名,在座头之上,检校之下。

)( 5) 「勾当内侍」の略。

( 勾当内侍的省略语。

)“勾当”一词本义是“主管,料理”的意思,后又引申为职衔名,指主管办理某种公务的官员,宋朝时代称各路属官为勾当公事。

汉日同形词概述

汉日同形词概述

238汉日同形词概述文/牛玲利一、汉日同形词的定义及形成根源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使得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尤其是文字和词汇方面。

汉日同形词是指日语中在字形上与汉字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汉日同形词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值得中日两国学者深思和研究的语言现象。

汉日同形词的形成根源有二:其一为,日语从汉语中借用而来。

这类词主要用来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名称,基本的动作、行为、状态等词汇。

日语从汉语中借词的情形较为普遍,由此形成的同形词大概占汉日同形词的60%至70%。

其二为,汉语从日语中借用而来。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典籍,发现日语中固有的词语已经不能满足翻译的需求,就利用汉语制造新词。

近代以来,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开放的姿态接触、学习新事物,那些新创制的和式汉语,后来又被反借回来,被汉语所吸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日词汇交流。

因此汉日同形词便产生了,虽然,大多数同形词仍然表示和汉语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同形词词义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二、汉日同形词的分类关于汉日同形词的分类,中日两国所分类别都大致相同。

一般认为汉日同形词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近义词。

“据日本学者芝田稔(1991)统计,在2500个高频会话双音词中,同形同义词数量居中占32.9%,同形近义词数量最少占5.75%,同形异义词数量最多占61.30%。

”余下高频词为非汉日同形词。

由此可见,汉日同形词数量之多,地位之重。

(一)同形同义词同形同义词,顾名思义,是指中日两国字形基本相同,语义和语用也基本一致的词,翻译时,在汉语、日语中均可互译。

既包括日常用语,也包括专业术语。

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1.动植物的名称,如,猫,狗,桃,西瓜,牡丹,花。

2.学科用语以及社会科学用语,如,数学,英语,民主,革命,政治。

3.其他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错误,标准,魅力。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摘要: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

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辨析;对比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对于两国来说,汉字是继承与发展文化所不可欠缺的媒体。

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在汉字词方面也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对中日汉字词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汉日同形词辨析汉字词,或称为“汉源词”是指位于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语言中存在的、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词汇。

它可以由几个汉字组成,也可以由一个汉字组成。

汉语中所有的词都是汉字词。

从词源上看,汉语中的汉字词绝大多数是汉族语言的词,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非汉族语言的外来词。

如葡萄、罗汉、马拉松、迪斯科等是音译外来词。

在日语中,“汉语”通常指吸收并改造汉语(中文)的词汇,当中包括和制汉语。

大部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其中一小部分与中文意思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范围的区别中日两国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保留了一定的相同意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派生意义。

由此产生了词义范围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日语词义范围大于汉语。

如「道具」,日语中该词有着和汉语相同的意思,表示工具、舞台道具等等。

除此之外,日语还有三种意思:①制作东西时使用的器具的总称。

如:「大工道具」(土木工具)。

②家庭生活用具。

如:「勝手道具」(厨房炊事用具)。

③手段。

如:「結婚を出世の道具に使う」(把结婚当作发迹扬名的手段);第二类,汉语词义范围大于日语。

汉日同素异序词对比分析

汉日同素异序词对比分析

汉日同素异序词对比分析作者:李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1期摘要:本文运用计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从数量、等级分布、形义区别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大纲》中的同素异序词。

揭示了汉日同素异序词形式意义对应关系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对日汉语教学应该以此为基础,根据日本学习者的特点,对这类词进行有效地教学。

关键词:汉日同素异序词对比分析一、引言由于地缘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汉日两种语言都使用汉字。

根据芝田稔(1991)、李泉(1991)、曲维(1995)、王蜀豫(2001)等对不同版本的汉日汉字词统计结果表明,汉日同素、同序、同义的词所占比例很大。

同时,汉日语言中也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词,这类词汉日语素相同,但语素顺序相异,如“贺年(汉)——年贺(日)、界限(汉)——限界(日)”等,我们把这类特殊的词称为“同素异序词”(忽略繁简字体差别)。

有的论著又称同素逆序词或同素反序词。

二、研究现状有关同素异序词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现代汉语词汇的同素异序词分析这部分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同形异序词的成因和如何规范同形异序词的问题上。

杨奔(1999)认为汉语同素反序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内在的发展规律,它不仅涉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领域,而且还涉及语言学、汉语史、方言学、修辞学等诸多学科。

张瑞朋(2002)分析了现代汉语同素异序现象形成的内部原因,指出了同素异序词对表达的积极作用,并讨论了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

唐健雄(2004)从《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取了338组同素异序词,从结构形式、意义关系和使用规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并列关系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词典释义相同而使用有差异,涉及语体、韵律等多种因素;规范这些词语应考虑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二)汉日词汇的同素异序词分析从同素异顺的角度对汉日汉字词进行分析的论文主要有五篇,均刊登在《日语学习与研究》上。

杨开济(1985)、方明礼(1986)从日汉互译的角度对同素异顺词进行了分析。

汉日同形词研究

汉日同形词研究

汉日同形词研究【摘要】所谓同形词,就是在中日语言中都存在的,互相借用的,基本上由两个字构成的词语。

其实,即使不懂日语的人都知道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国家,日语中有大量的词语来源于汉语。

汉语的引进,大大的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日本人的知识领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在这种汉字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的词还保持着原来的意思,而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同形词;汉语;日语;汉字;词汇;同形词众所周知,汉字是中国的文字。

经历史学家推测,汉字在二、三世纪时已经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后长达1700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直接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而且对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就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字的历史渊源而言,是日本人学习中国人的。

正因为中日两国汉字的这种渊源,使得中国人学习日语,日本人学习汉语时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如果依样照搬的话就很难准确的理解词义。

我们对汉日同形词汇作了一下比较,不难发现,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同形不同义;(2)同形同义;(3)同形类义。

前两种我相信大家不难理解。

而最后一种相对复杂一些,所谓的同形类义,就是构成词的汉字相同,但是意义相近,不完全相同的意思。

下面就上述的三种情况具体举例做些说明。

1.同形不同义同形不同义的词,在日语中称做“”。

指的是字形完全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词例。

例如:△地道·:中:①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他们在挖地道。

②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

地道药材。

③真正的,纯粹。

他的普通话说得真地道。

④(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实在,够标准。

他干活真地道。

日: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王さんは地道な人です。

2.同形同义同形同义的词,在日语中称做“”。

指的是字形完全相同,且意义也完全相同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不胜枚举,例如:学校·、运动·、湖畔·、经济·、宿命·、学习·、评价·、秘密·、茶·お……3.同形类义同形类义的词,在日语中称做“”。

日语中使用的汉字与中国汉字的比较

日语中使用的汉字与中国汉字的比较

论日语中使用的汉字与中国汉字的比较摘要: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是仿照中国的汉字创造的,其中有保留中国原有写法的汉字,也有日本人自创的,这部分汉字被称为和制汉字。

虽然两国使用的汉字中有的是相同的,但却表示不同的意思,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本文通过在词形词义上对两国汉字的比较,分析其不同点,探究从中折射出的两国文化的差异及相互交流与补充。

关键字:同形异义字同素逆序词四字成语文化交流通过学习日语,可以了解到现代日语中的文字主要有汉字、假名,此外还有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

日本虽然有固有的语言,但是没有固有的文字。

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文字是从中国传去的汉字。

后来大约在公元9、10世纪的时候,日本人利用汉字的草体以及使用汉字的偏旁等创造了日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现代日语中,有一部分汉字仍保留中国原有汉字的形和义,中日语中汉字的同形词是指原本是同一字体的汉字构成的词,而把中日两国汉字上述的字体差异忽略在外,有的词义对等或基本对等,有的词义不对等。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创造了属于本国的“国字“(即和字,日本模仿汉字的构词法创造的文字)。

一、同形异义字「お皿が床に落ちた。

」不懂日语的人或词汇量掌握不够的日语初学者乍一看这句子或许直译成“(某种)器皿落到了床上“。

很多人容易通过字面意思就直接进行翻译。

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日语中的「床」并不是表汉语中睡觉用的床,而是地板的意思。

这句话则译成”盘子掉到地板上了“。

诸如上述例子,日语中与中国汉字的同形异义字还有很多。

比如「妻子」,日语中指“妻子和孩子”,汉语中却仅表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妻子。

与此相对「丈夫」汉语中一般指女性称其配偶为丈夫,而日语中指精力充沛的状态,体质强壮,还可表东西结实、坚固。

除这些词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日语意思和汉语意思完全相反的同形异义词。

如「留守」日语中表示出门不在家,而汉语中我们会经常听到“留守儿童”,此中的”留守“则表示留在家中看家。

平时多注意的话,会发现更多的同形异义词如「大方」「新聞」「工作」「是非」「大家」「得意」「老婆」等。

考察汉日同形异义词的词义演变及其相互联系

考察汉日同形异义词的词义演变及其相互联系

考察汉日同形异义词的词义演变及其相互联系摘要:为了深入考察汉日同形异义词的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本文围绕“东西”一词,从历史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角度考察、对比词义的演变过程,并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汉日同形异义词“东西”词义演变对比一、引言历史上日语不仅受汉语的巨大影响,还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

由于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两国风俗文化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大量的汉日同形异义词。

为了探讨同形异义词的词义演变过程以及相互之间联系,本文以“东西”一词为例,参考和引用各类词典中的相关举例,从共时、历时的层面进行对比研究。

二、考察汉语“东西”的使用以及词义演变1.考察现代汉语“东西”的使用现代汉语中“东西”有两个读音:一是“dong(阴平)xi(阴平)”;二是“dong(阴平)xi(轻声)”。

每个读音所表现的词义项不同。

下面,主要参考《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具体了解一下。

第一,读音为“dong(阴平)xi(阴平)时,表示“1.东边和西边。

2.从东到西(距离)”等词义项。

举例如下:1.东边和西边。

/我和他分别住在大桥的东西两边。

/2.从东到西(距离)”/这座城东西三里,南北五里。

/第二,读音为“dong(阴平)xi(轻声)时,表示“1.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等词义项。

举例如下:1.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他买东西去了。

/肚子饿了,想吃点儿东西。

/2.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我很喜欢他写的东西。

/这小东西,真可爱。

/你算什么东西?通过以上词义解释及其相关举例,现代汉语“东西”的词义范畴可以概括为“方位”与“物”两大类。

另外,从语法形态来看,“东西”一般以名词来使用。

2.考察汉语“东西”的词义演变本文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通过举例详细考察汉语“东西”的词义演变。

从误用看日汉同形类义词的干涉现象

从误用看日汉同形类义词的干涉现象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1,2009第25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5(总217期)To t a l No 1217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糜 玲(—)女,江苏镇江人。

江苏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从误用看日汉同形类义词的干涉现象糜 玲(江苏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摘要:日语中存在着大量与汉语词形相同或相近的汉字词,这些词在汉字上有的与中文同形同义、有的同形异义、有的同形类义。

这当中,同形类义词与前两者相比,因为其似同非同的特点以及受母语干扰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日语学习者的误解和误用。

这篇文章以教学和生活中大量同形类义词的误用实例为基础,探究汉语是如何干涉这类同形类义词的使用情况,并归纳总结同形类义词的特点。

关键词:同形类义词;词义范围;语感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120—02 中日两国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字方面,都使用汉字。

在现代日语中,常用汉字有1945个,这其中半数以上与中文汉字字型相同或极为相似。

我们把汉语和日语中所用汉字相同的词叫做同形词。

迄今为止,关于汉日同形词的研究非常多,大家也都意识到同形词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母语干扰而产生错误,尤其是当中的同形类义词,最容易出错。

但是目前为止对同形类义词专门进行的研究并不多。

为了准确把握其确切语义,减少误解、误译,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其特点。

这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例句,找出错误原因,总结同形类义词的特点供学习者参考使用。

一、同形类义词的内涵我们把汉语和日语中所用汉字相同(忽略简繁体的区别),语义相近的词,叫做同形类义词。

具体说来,同形类义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义相近但有区别;二是词义相同但使用方法不同;三是词义相同但语感不同。

汉语词汇“远虑”在日语中的流布与意义变迁

汉语词汇“远虑”在日语中的流布与意义变迁

汉语词汇“远虑”在日语中的流布与意义变迁作者:汪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摘要:日语中存在着大量与汉语字形相近或相同的词汇,然其词性或词义却不尽相同。

其中,“远虑”一词在现代日语中出现频率颇高。

通过对“远虑”一词在汉语中的起源以及进入日语后的语义变迁情况的考察,探明了该词在日语中的流布和意义变迁过程。

关键词:远虑;汉语;日语;流布;意义变迁作者简介:汪珊(198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3一、引言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即已出现,并历经各种字体发展变迁直到今天,历经数千年。

同时,汉字也对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日本。

日本不仅利用汉字创造了假名,并且直接吸纳了汉语词汇,乃至在现代日语词汇中仍保留着相当数量的汉字词汇。

针对这些汉字词汇,中日学者有较多的研究,其成果亦可谓汗牛充栋。

根据学界的一般分类,这些汉字词汇首先被统称为中日同形词。

进而再根据其词义可区分为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两类。

鉴于同形同义词的研究价值不大,所以中日学者一般都将侧重点放在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上,如潘钧(1995)[1]、王运丽(2002)[2]、刘齐文(2004)[3]、王军(2008)[4]、杨金萍(2011)[5] 12-18等。

作为汉日同形异义词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将对“远虑”一词在汉语中的形成和进入日语后的语义发展和变迁进行考察,以厘清其在日语中的流布及其意义变迁情况。

二、古代汉语中的“远虑”作为现代汉语简化字词的“远虑”,其在古汉语中应标记为「遠慮」,读作「えんりょ」。

“远”字出现得较早,在甲骨文文献中已出现与之对应的甲骨文字,如[6]等。

据许慎《说文解字》:“遠,遼也,從辵,袁聲。

”“慮,謀思也,從思,虍聲。

”故知“远虑”即为深远的计虑,或作深远的计虑,亦指计虑深远。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
关于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以下几本书籍和学术论文:
1. 《汉日同形异义词研究》(作者,李华,出版时间,2008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这本书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著作,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日两种语言中的同形异义词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2. 《汉日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作者,张明,出版时间,2015年,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这本书主要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种语言中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情况和语义特点,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3. 《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述评》(作者,王刚,发表于《外语研究》杂志,发表时间,2012年)这是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述评,结合实例分析了中日两种语言中同形异义词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以上这些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智慧树,知到《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据日本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汉字在应神天皇时代,也就是在公元4世纪后期由( )带到日本。

答案: 渡来人2、从下列词汇中选出和“手帳”读音方式相同的词。

答案: 場所3、古代日本人发现有些日本特有的事物没有相对应的汉字来表达,于是就用汉字的造字法创造出了一些汉字。

这些汉字被称为( ),也可以称为( )。

答案: 国字和制汉字4、平假名被称为“仮の文字”,汉字被称为( )答案: 真名5、日语音节种类少,相对容易发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日语中发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汉语词汇非常多。

答案: 对6、下列词中哪些词属于近代音?答案: 麻婆豆腐,麻雀7、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古的汉字是殷周时期的甲骨文。

答案: 对8、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

答案: 对9、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记录音节、音素的叫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可以合称为表音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是音节文字,罗马字是音素文字,二者统称表音文字。

答案: 对10、日本最早的识字歌是( )。

答案: 伊吕波歌第二章1、日语里所说的“漢語”,它的来源不包括来华传教士创制的汉字词。

答案: 错2、汉语和日语当中存在大量“同形词”,是因为甲午战争后到民国初期汉语大量输入日语汉字词而造成的。

答案: 错3、汉日同形词如果从词义的角度区分,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类义词三类。

答案: 对4、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向东方传入的过程。

答案: 对5、在明末清初来华的主要是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

答案: 对6、在语言接触中最容易发生相互借用现象的是( )。

答案: 词汇7、在各类调查中都显示,日语书面语当中汉字词的用词量很大,大多在( )左右。

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所受 。 相 关 句子 : 州境 南接 襄 阳 , 西
通岷、 蜀, 物 产所 出, 多诸 珍异 。 时 既 与 梁通好 ,行 李往 来 ,公 私赠
遗, 一无 所 受。

解析: “ 知道 ”是 古今 异 义 的 同形双音节词 ,古义为 “ 懂得道 理, 精 通道 理 ” 。 翻译 :尽快 跟精 通 学 问之 道 的 人 商 量 并 且 到 古 代 典 籍 中 验 证, 老 师 就不 缺乏 了。 ②( 2 0 1 4年 辽 宁 高 考 ) 以 书 趣 光世 会兵 者 五 , 光世 讫不 行 。
相 关 句 子 :尉 佗 大 笑 日 : “ 吾
不起 中国 , 故 王此 ; 使 我居 中 国 ,
何遽 不 若汉 !” 乃 大悦 陆 生 , 留 与
饮 数 月。
《 桃花源记》 中“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的“ 妻子” , 古义指 “ 妻 和子 女” , 今义则指“ 男子的配偶 ” 。又
如《 蔺颇蔺相如列传 》 中“ 臣所 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 也” 的“ 亲戚” , 古义指 “ 父母兄弟 ,
通指家里亲人” , 今 义则 指 “ 跟自 己家庭 有 婚姻 关 系或血 统关 系 的 家庭 或其 他成 员 ” 。
48 . .
解析 : “ 中 国”是古 今 异 义 的 同形 双 音节 词 , 古义 为 “ 中原” 。 翻译 : 我没 有从 中原起 兵 , 所 以在 这 里称 王 。 假 如 我身处 中原 , 怎 么就 比不 上汉 王 ! ④( 2 0 1 2 年 山东高 考 ) 光武 所 幸之处 , 辄先入清宫 , 甚见亲信。 相 关句子 : 光 武 所幸 之 处 , 辄
古今异义同形词语的翻译在 文 言文 翻译 中是难 点 , 属 于理解 常 见 文 言 实 词 在 文 中 的 含 义 一 类。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 , 而 古 代 汉 语 词 汇 以单 音 节 为 主 。 古 汉语 中有 许 多 由两个单 音 节词 组成的短语 ,和现代汉语 的双音 节 词完 全 同形 , 最 容 易产 生误 解 。 平 时 复习 时要从 课 本 中认 真 梳理 和准确 理解 记 忆 。注意 把握 以下 翻译 时常 出错 的两 种情 况 : 由两个 单 音节 词 组成 的 短 语 。不 能把 古汉 语 中的 两个 单 音 节 词误 翻译 为现 代汉 语 的一 个 双 音 词 例如: 《 六 国论》 “ 较 秦之 所 得, 与战胜而得者 , 其实百倍 ” 中 的“ 其实 ” 是短语 , 指“ 那实情” , 不 同于现代 汉语 的转折 连词 “ 其 实” 。又如《 兰亭集序》 中的“ 亦将 有 感 于斯 文 ” 的“ 斯文” 是 短语 “ 这 篇文章” ,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形容 词“ 斯文 ” , 指文雅 ; 《 师说》 “ 古之 学 者必 有 师 ” 的“ 学者” 指 学 习 的 人, 词组 ; 现代汉 语 “ 学者 ” 指学 术 上有 一定 成 就 的人 , 名词 。 二、 古代 汉 语是 双 音节 词 , 现 代 汉语仍 然保 持 原貌 ,只 是 意义 大 相径庭 , 这类 词语 最具 隐 蔽性 , 在翻 译 文言语 句 时极 易 出错 如《 孔雀东南飞》 中“ 叶 叶相 交通” 的动词“ 交 通” , 古义指“ 互 相通连” , 今义指 “ 来往和运输 ” 。

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规律

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规律

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规律本文尝试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义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规律。

从举例分析中,归纳出了汉日韩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的规律:(一)由于汉语古今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二)由于汉字词被日语和韩语吸收后,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三)翻译西方词语时,汉语、日语和韩语出现了不同的译词。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或语言本身“语势”强弱的原因,出现了一个选择并进入各自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的过程。

标签: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演变规律汉外对比一、引言汉语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词汇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韩两国至今仍然使用汉字,特别是日语书面语中大量使用汉字词汇。

历史上,日语和韩语大量借用汉语词。

到了近代,有些汉语词在这些国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回到了汉语中。

日本自制的汉字词也进入汉语和韩语中,并被广泛使用。

中日韩三国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同形词。

这些汉字同形词虽然可以用相同的汉字(忽略繁简及个别字形的差异)记录,但之间的意义关系却是比较复杂的。

有词义完全相同的,比如:结婚、けっこん(結婚)、??(結婚);有词义完全不同的,且这样的差异只存在于汉语和日语、汉语和韩语之间,比如:汽车、きしゃ(汽車)、??(汽車);也有同中有异的,比如:把握、はあく(把握)、??(把握)。

这些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为什么会出现词义的差异,词义是如何演变的,其规律是什么?本文尝试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以上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该词在现代汉语、日语、韩语中的词义以及词义间的关联。

2.利用《汉语大词典》,同时参考《王力古汉语词典》《辞海》,查找该词是否源自古汉语。

根据释义以及可见到的古汉语用例情况,梳理与该词在日语和韩语中的词义相关的词义演变的轨迹。

根据日语方面《日本国语大辞典》记载的该词的出处,以及韩语方面《标准韩国语辞典》的相关用例,同时参考前人研究中提出的观点,尝试分析该词在三国语言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汉日同形词的来源

汉日同形词的来源

中国外资2011年8月下总第247期汉日同形词的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徐灿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殼殼殼殼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感到汉字词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特别是一些汉日同形词,初学者的误用情况更是常见。

本文试从日汉对比的角度,对汉日同形词的定义和来源做些探讨,以求在日语教学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汉字词中日汉字词汉日同形词基金项目:重庆医科大学校基金(项目编号:XBYB2007121)Abstract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always felt the word in Japanese characters in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especial-ly some of the same form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words for beginners misuse is comm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graph of the definitions and sources to do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in the Japanese teach-ing the desired results.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in Chinese and Japane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graphs1.汉日同形词的定义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词形相同的汉字词。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供大家参考!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发生的古今同形异义词1.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比如:先帝不以臣无耻,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古义:面朝北(称臣)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今义:使用方便,难达至目的古义:便,就;利,吉利比如:便捷此月内,六合正适当。

(《孔雀东南飞》)4.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读piányi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读biànyí比如;释之既朝许,因前言昂贵事。

(《史记·张释之本纪》)②方便比如:我吃饭外甥女过去,好像也昂贵。

(《林黛玉入贾府》)5.博学今义:学问广博精细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汪应辰而行无过矣。

(《义学》)6.不避今义:不挡住古义:不次于,不少于比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恃汤禹。

(《学说便宜粟疏》)7.不过今义;转折点连词古义:不超过比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8.不好今义:糟古义:不美比如:就是女子不好。

愁大巫为入报河伯,得更谋不好女,后日送来之。

(《西门豹治身邺》)9.不行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古义:不去,没有成行比如:王没用,示赵强且畏也。

(《廉颇蔺相如本纪》)10.成立今义:(非政府机构等)已经开始存有;(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古义:长大成人比如: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设立鬼神?(《祭典十二郎文》)11.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比如:初一激战,操军有利。

(《赤壁之战》)12.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比如:春秋三十存有三。

(《谭嗣同》)②一年比如:蝼蛄无人知晓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比如:文王拘而出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61从“遠慮”看汉日同形异义词黄建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摘 要:日语和汉语有许多词是用相同的汉字来标记的,意义却不一样,这类词叫做“汉日同形异义词”。

日语“遠慮”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日语中却有新的特有的词义。

造成汉日同形异义现象有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原因,本文拟从“远虑(遠慮)”一词看汉日同形异义词现象。

关键词:遠慮;同形异义;心理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261-3日语和汉语有许多词是用相同的汉字来标记的,意义却不一样,这类词叫做“汉日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往往会给日语初学者带来学习上的干扰,因此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教学者都应重视并充分理解汉日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曾有日语初学者问笔者,“おタバコは御遠慮ください”一句该如何理解和翻译。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对“遠慮”一词的理解。

“遠慮”来源于古代汉语,日语中却有新的特别的语义。

要理解“遠慮”,必须对该词的中、日文词义做考察比较。

造成汉日同形异义现象有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原因,本文拟从“远虑(遠慮)”一词看汉日同形异义词现象。

一、“遠慮”的汉语词义 首先从字形上来说,现代汉语的“远虑”一词,是古汉语“遠慮”的简体字。

关于“远”字,《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如下:远的繁体字写作遠,是形声字,之为形,袁为声。

远的本义指“遼也”,即遥远。

就是空间距离长。

释义:①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荀子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②久远,指时间长久。

刘向《战国策 赵策》:“此其迈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 ③程度上差距大,多。

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④深奥。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

” 《汉语大字典》对“远”字释义如下: ①《说文解字》:“遠:遼也。

从辵,袁聲。

” 《尔雅•釋釋上》:“遠,遐也。

”《廣廣》:“雲阮切,上阮云。

元部。

”《•廣廣阮廣》:“遠,遥遠也。

”②久远,指时间漫长。

《•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邢昺疏:“遠,謂謂終既葬日月已遠也。

”《吕氏春秋 大樂》:“音樂之所由来者遠矣。

”高誘注:“遠,久。

”③多,指差距大。

《吕氏春秋•審為》:“韓之輕於天下遠,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

” 高誘注:“遠,猶多也。

”④深远、深奥。

《易•繫繫下》:“其旨遠,其繫文,其言曲而中。

”孔穎穎疏:“其旨遠者,近道此事,遠明彼事,是其旨意深遠。

”⑤高远,远大。

《論語•顏顏》:“浸潤之簪,膚受之愬,不行焉。

可謂遠也已矣。

“何晏集解:“馬融曰無此二者,非但為明,其德行高遠,人莫能及。

” 《汉语大词典》的注释,对“遠”字的字义补充两点:①迂远,不切近事情。

《诗•鄘风 载驰》:“視視不臧,我思不遠。

”②超过,胜过。

鲁讯《野草 失掉的好地狱》:“战声遍满三界,远过雷霆。

”《古今汉语词典》补充一义“离去,避开。

”《左传 昭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关于“虑”字,《古代汉语字典》解释:虑的繁体字写作慮,是形声字,思为形,虍为声。

虑的本义指周密思考,且有一定的目的。

释义:①打算,考虑。

《论语 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忧愁,担忧。

杜甫《羌村三首》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 ③意念,心思。

《楚辞 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结合,连缀。

《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汉语大字典》对“慮”解释:《玉篇》“房七切。

愁貌。

虑,愁兒。

”《汉语大词典》的注释如下:①思考,谋划。

《书 太甲下》:“弗慮胡獲,弗為胡成。

”《史记 淮阴候列传》:“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②思想,意念。

《孟子 告子下》:“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徽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③忧虑,担心。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十问》:“兵强人衆自固,三軍之士皆勇而無慮。

”④大概。

《•論語顏顏》:“夫穎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観色,慮以下人,在邦必穎,在家必穎。

”⑤用绳结缀。

⑥扰乱。

⑦怀疑。

⑧通“録”。

讯察记录。

⑨姓。

“遠慮”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注释是“深远的计虑。

亦指计虑深远。

《论语 卫灵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小人無遠慮,特欲倉猝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四》:“吾乃知老成遠慮,勝少年盛氣多矣。

”在《古今汉语词典》中“远虑”注释为“长远的事先的考虑。

”《现代汉语词典》“远虑”的注释为“长远考虑”,与《古代汉语词典》的用法并无太大变化,基本相同,并且一般仍只用于“深谋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者简介:黄建华(1975.8-),女,福建诏安人,硕士在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1 08:2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1.0824.148.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63Leech 礼貌原则下的英语口译谢丽佳(四川民族学院 英语系,四川 康定 626001)摘 要:礼貌是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工具和手段。

Leech 的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对口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按照Leech 的礼貌原则对口译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英语口译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263-2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则。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交际更顺畅,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的礼貌策略和措施。

Leech 的礼貌原则是在格赖斯(H. P. 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对合作原则的延续和发展。

合作原则告诉人们该如何说话,而礼貌原则告诉人们如何通过说话维持友好和睦的关系,而维护这种关系的前提是相互合作。

礼貌虽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

译员的使命在于协助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达成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使双方在需要取得一致意见时能如愿以偿。

因此,Leech的礼貌原则在口译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

一、礼貌原则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

人们用它交流思想,协调相互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用语言进行交际,简单地说,就是说话,在语言学中称为语用。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与语言学有关的独立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即对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意义的研究。

语用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相互了解、以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相互合作。

首先对该理论进行阐述的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 P. Grice)。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作了一次“逻辑和会话”的演讲,并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格赖斯(H. P. Grice)将合作原则定义为: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实际所需的。

该原则划分为四个范畴:质、量、相关、方式四条准则,格赖斯认为这些准则适用于所有合乎理性的对话。

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1.质真准则(Quality Maxim)-- 提供的信息要真实。

a.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2.适量准则(Quantity Maxim)-- 从交谈的意图出发,努力使所说的话包含适量的信息。

a.需要提供尽量多的信息;b.不要提供多于需要的信息。

3.相关准则(Relevant Maxim)-- 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表达要清楚。

a.避免含混其词;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洁;d.说话要有条理。

然而,语言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交际双方的意图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为了追求特殊的交际效果,或者想改变对话的话题,或者出于其他什么原因,也可以违背其中的一条或几条准则。

例如,谈话一方有可能出于礼貌小学的校训或教育目标、教学理念等也常有“思いやり”一词出现。

如大阪市立中泉尾小学校的校训是“…思いやりをもち、ねばり強くやりぬく子”,名古屋市立長良中学校的校训是“元気、やる気、根気、思いやりの気”,多賀城市立東東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進んで学び、思いやりをもち、主体的にたくましく生きる生徒の育成”,尚志館高等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礼節、思いやり、教養”,広広市立大手町商業高等学校的校训是“思いやりと東かな心”等等。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思いやり”在日本的重要性。

四、结 语各日语辞典中出现的例句“せっかくのお誘いですが、今回は遠慮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どうぞご遠慮なく”、“喫喫は御遠慮下さい”、“遠慮なくいただきます”、“おタバコは御遠慮ください”等,其中的“遠慮”所表示的均是新增的、日语特有的词义。

汉语中的“远虑”一词传入日本,在日本特定语境中因日本人的心理等原因逐渐增加了词义,而汉语中该词却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词义并未发生变化,这是“遠慮”一词同形异义的主要原因。

汉日同形异义词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

有的如上所述,日语词义发生变化而汉语词义不变;有的汉语词义变化而日语不变,有的双方词义都发生变化。

还有的则是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日本造的词和汉语造的词词形相同,意义却不同。

正确理解汉日同形异义词的几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不仅有助于日语教学工作,也将有助于对日汉语教学工作。

这项看似轻松却又工程浩大的工作需要同时精通汉语和日语的有志之士努力完成。

参考文献:[1] 何华珍.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 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3]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罗 红作者简介:谢丽佳,四川民族学院英语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