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产生的。
如何减少水利水电工
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价值,是当前水电开发和利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当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还应该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水利水电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评报告及环保设计中的措施和要求,防止和减缓工程施工和运行造成的各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人们保护环境观念的加强,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要创新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节约利用资源、生态保护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结果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
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加之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對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升高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导致鱼类产卵期推迟。
(2)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3)对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影响了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
(1)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
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迫使动物迁移
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阻碍动物的迁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3、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损失。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区域水位上升,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
同时,导致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
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需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潜在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运行中,充分考
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在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
2、制订环评机制
环评机制是在某区域内建造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作用的项目时,在设计或者建筑开始之前,对其建造的场所附近区域内环境展开考察、推测以及评估,同时对保护环境的措施给出建议,并且确定出具体的保护方案。
在建筑水利项目之前,执行环评机制,是完成经济、水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一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建造水利项目的时候,不仅要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还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运用科学手段对建造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关的预防政策。
经过环评,能够为建造水利项目提供出最佳的为止,避免因为布局不适当而给环境带来灭顶之灾。
在建造水利工程之前,第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对建筑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水运动、水质量、土质、水生物、人口环境等进行考察。
第二,按照考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可能要建造的水利项目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推测影响的规模。
第三,对将要建造的水利项目展开全面的评估,对水利项目的建造开展全面的评估就是经过一定的准则规范和方法,全面对将要建造的水利工程的各个因素和步骤可能会对经济以及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变化,选择最佳的建造方案。
3、尽快创建以及执行对生态进行补偿的制度
为了避免或者降低水利项目的建筑对此区域内经济以及环境的不利影响,应该尽早创建以及执行对生态进行补偿的制度。
因为此区域的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造的水利项目的影响,特别是对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并且只依赖此区域自己的力量很难能够解决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问题。
所以,在水利项目建造时,就应该执行谁破坏了生态环境谁治理的补偿制度,确定需要进行补偿的责任方以及补偿的规模。
在建造水利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在建造成本中计提一部分费用,作为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补偿资金,用于补偿建造此区域的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推动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状态。
也能够说创建对生态进行补偿的制度,不仅能够解决治理在建造水利项目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还能够推动此区域内经济的前进,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4、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开展施工区大气、噪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废污水)监测,实时掌握施工期环境状况;实行环境监理制度,及时处理施工区环境问题;认真做好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做好临时用地的景观恢复和绿化,避免或减轻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5、用科学的发展来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
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
从水利实际看,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基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態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师们亟需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及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6、有效控制对河流的开发与改造
对于开发河流影响到生态效应的自然环境,改造要做到适当,不能进行一刀切。
总体上不要损害河流的自然功能,保持河流重视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水电开发与生态的关系,科学评价大坝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高度重视水利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谐相处的理念来认识和妥善处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确保水利事业健康快是发展。
三、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用,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辛玮琰.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哲学思考[J].天津大学,2012,06,
01.
[2]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2).
[3]任小朝.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0).
[4]阳大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