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教育
摘要“四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的内容联系,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要帮助学生理解“四个自信”的文化渊源和现实依据。
对此,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完善和拓展“四个自信”教育的平台与方法,科学把握“四个自信”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四个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n Analysis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ntegrate the Edu原cation of"Matters of Confidence"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ian Yu Abstract"Matters of Confidence"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i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key to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of"Matters of Confidence"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origins and practical basis of"Matters of Confi-dence".In this regard,we 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s the main position,constantly im-prove and expand platform and methods for the education of "Matters of Confidence",and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practical path for the education of"Matters of Confidence".
Key words Matters of Confidence;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三个重要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势而新。
“四个自信”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推动力,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积极构建有利于“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四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途径,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固本、铸魂工程。
它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在高校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全面的贯彻,也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继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故必须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所谓“四个自信”,指的是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其根本在于保持全体国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为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可见,从本质上讲,“四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目标与方向,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指导价值,更应成为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就当前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较为宽广,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立场问题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他们应当对社会主义及其优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坚定的信仰。
这种见解如何产生?信仰如何形成?自然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通过“四个自信”教育来达成。
“四个自信”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理解,引导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理论。
如何挖掘“四个自信”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将二者有效融合以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关键
2.1帮助学生理解“四个自信”的文化渊源
“四个自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深层联系。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国人血脉相连,常常地植根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在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四个自信”的文化渊源,树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2]。
包容并蓄、博采众长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凝结,是传统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的鲜活体现。
把握好文化源流是做好“四个自信”教育的关键一步。
2.2引导学生熟悉“四个自信”的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也不是盲目寻求的自我认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坚韧求索的成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凝结几代人心血与牺牲的信仰之路[3]。
改革开放
试析“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有效策略
田瑜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8.06.003
作者简介:田瑜(1985—),女,黑龙江宁安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
6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425 June2018(B)
总第425期2018年6月(中)
40年以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无数政治、经济、文化成果已经充分显示了这条道路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也直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这种生命力与优越性正是“四个自信”教育尤为需要向学生展示的。
2.3直面影响学生学习“四个自信”的社会问题
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很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大学生是对社会问题高度敏感的群体,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敏感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社会的消极看法和不满情绪,从而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在敏感问题客观存在的情况下,高校应当直面学生的质疑,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来解读发展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发展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消除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理念的疑虑。
3“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实施“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平台。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四个自信”教育中的正面作用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帮助高校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方针[4]。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征,为学生理解“四个自信”涵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相关制度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学生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理性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并由此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与信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实现与民族崛起密切联系起来,由价值认同、国家认同逐步向“四个自信”迈进。
在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联系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焦点事件的介绍和解析帮助学生增强分析、辨别能力,为他们真正树立起“四个自信”奠定基础。
3.2拓展和完善“四个自信”教育的载体与平台
“四个自信”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因为人的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本身也无法离开社会单独存在。
大学生虽然尚未步入社会,但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社会系统,其中的制度、人物、景观都会在不知觉中影响着他们。
要提升“四个自信”教育成效,首先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四个自信”相关教育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在感染大学生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让“四个自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持久影响。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在高校内的流动更为快速且多向,在造福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5]。
网络媒体具有多元、快速的特点,很多时候一条微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远胜于教师一节课的说教。
对此,高校应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建设互联网教学平台,丰富“四个自信”的教育载体。
此外,为了强化“四个自信”的教育成果,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的方式检验理论的科学性,感受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从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
3.3主动创新“四个自信”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由“学”到“悟”的过程。
教育的重中之重不在于教授学问,而在于引导学生建立起做学问的兴趣。
“四个自信”教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授,它更加是一种思维理念的培养。
在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时,要适当从现实中提取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同时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合理、生动,以实践作为教学根基,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以兴趣引领学习。
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四个自信”教育不应该只有理论传导,它既是理论教育,也是思想教育、信仰教育,因而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其中包含的价值理念,将教育的重点落实在“自信”上。
“四个自信”不只是当前我们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更是对民族和未来的自信。
高等教育培养的不仅是知识型人才,更是有着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教育不是说教,一味的理论灌输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要摆脱“结论式”的教学方法,将“四个自信”讲深讲透。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习惯于采用“结论式”教学方法,先摆出结论再进行说明。
但是,在文化多元、思潮泛滥的今天,学生接纳信息的方式已经极为广泛。
传统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自吹自擂、自圆其说的印象,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
实际上,教师在讲解概念之前,应当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交流意见,再针对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援引案例进行说明,以引导学生以客观中立的视角评价世情、国情,从而将理论的重点讲深讲透。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互动,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我们国家国情的特殊之处。
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使命。
“四个自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指导价值,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校应积极采取行动,突出“四个自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7(6):14-17. [2]勾英.将“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
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153-154.
[3]本刊编辑部.以四个自信为核心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4]张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四个自信”[J].北京教育
(德育),2016(10):40-43.
[5]潘学良.关于“四个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
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04-107.
编辑张效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