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仁和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市仁和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少SO2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B.硅酸多孔、吸水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参考答案:
B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少量SO2气体通入氨水中:SO2+NH3·H2O═NH4++HSO3﹣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氮氧化物:NO+NO2+OH﹣═NO3﹣+H2O
D.向稀硫酸加入少量Ba(OH)2溶液:2H++SO42﹣+Ba2++2OH﹣═BaSO4↓+2H2O
参考答案:
D
A.将少量SO2气体通入氨水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NH3·H2O═2NH4++SO32﹣+H
2O,故A错误;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水合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B错误;
C.反应NO+NO2+OH﹣═NO3﹣+H2O中N元素化合价都升高,违反了化合价变化相等原则,故C错误;D.稀硫酸加入少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双选)()
A. 乙烷
B. 甲苯
C. 氟苯
D. 四氯乙烯
参考答案:
CD

4. (05年全国卷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该化学品可能是()
A. KMnO4
B. NaCl
C. (NH4)2SO4
D. CH3COOH
参考答案:
答案: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高
B.陶瓷、塑料、橡胶是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C.油脂是重要的体内能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
C

6. 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 + 3B(g) 2C(g) ΔH=-192 kJ·mol-1。

向M、N中,都通入x mol A和y mol 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平衡时A气体在两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相等,则x一定等于y
B. 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
C. 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
D. 若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再通入0.36 mol A时,
v(正)<v(逆)
参考答案:
A

7. 用1molMnO2和含HCl为4mo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共热),在不考虑HCl挥发的情况下,得到的氯气
A. 等于2mol
B. 等于1mol
C. 小于1mol
D. 大于2mol
参考答案:
C

8.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参考答案:
B
略9. 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

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10.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压强增大
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d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分析】A、依据图象分析,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
B、压强增大改变反应速率增大,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若正反应的△H<0,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D、图象分析,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平均分子质量减小,总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所以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A、依据图象分析,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可以判断反应热量变化,故A错误;
B、压强增大改变反应速率增大,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不符合平衡移动,故B错误;
C、若正反应的△H<0,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图象符合反应速率的变化,故C正确;
D、图象分析,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平均分子质量减小,总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所以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 常温时,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若a>7时,则该溶液pH一定为14-a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3c(Na+)=2c(CO32-)+2c(HCO3-)+2c(H2CO3)
C.将0.2 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2c(OH-)+c(A-)=2c(H+)+c(HA)
D.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2c(R2-)+c(HR-)>c(Na+)
参考答案:
C
略12.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H3+(甲基碳正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 A
B.7.2g C5H12含有的C-C键的数目为0.5 N A
C.14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 N A
D.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7 N A
参考答案:
C
13. 现将0.2molCH3COONa晶体和标况下2.24升HCl气体同时溶解于同一烧杯的水中,制得
1L溶液,若此溶液中c(CH3COO—)>c(Cl—),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pH小于7(298K)
B.c(CH3COOH)+c(CH3COO—)=0.20mol·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0mol·L—1
参考答案:
答案:D
14. 复印机实际上是一种静电印刷电器,它通过可重复使用的光感器进行工作,在复印机附近会闻到一种特殊气味,离复印机越近气味越浓,若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则试纸变成蓝色,该气体可能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仪器中:①启普发生器②分液漏斗③滴定管④容量瓶⑤洗气瓶⑥胶头滴管,在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是()
A.①②⑥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⑤⑥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

(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
是 (填化学式),通入该气体的目的
是;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
闭,打开(填k1、k2或k3);
(3)若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4)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

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

则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5)若E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
作;
(6)从E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mL,加两滴酚酞,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mL,若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填“有”或“无”)NO生成。

参考答案:
(1)增大铜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迅速、充分。

(2)N2排出D中的空气关闭k3,打开k1、k2
(3)锥形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4)Cu+2NO3-+4H+=Cu2++2NO2↑+2H2O
(5)向下调节量气管(或及时关闭k3,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6)有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G及X、Y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E、F、G在常温下为气体且B为红棕色,C的硫酸盐溶液通常为蓝色,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反应③④⑦的产物中的水已略去).
(1)写出G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电解X溶液的阳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使F按下列途径完全转化为Y:
则参加反应的F与整个过程中消耗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N≡N (2) Cu + 4H+═ Cu2++ 2NO2↑+ 2H2O
(3) 4OH—— 4e—═ O2↑ + 2H2O或2H2O — 4e—═ O2↑ + 4 H+
(4)2NH3+3CuON2+3Cu+3H2O
(5)1∶2

18. 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H2O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2)写出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F可能的结构简式.(4)写出A的结构简式.
(5)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
(1)杀菌消毒等;
(2)

(3)
、、;
(4)

(5)4:3;
(6)CH3CH2CH2CH2OH+HBr CH3CH2CH2CH2Br+H2O.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C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脱去1分子水生成F,可能发生消去反应,也可能形成酸酐,则F 结构简式可能为:

D被氧化生成G,G无支链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G含醛基,所以D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2OH,G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O,A是酯类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B、C、D,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组成存在“A(C20H34O8)+4H2O→B(C2H4O2)+C(C6H8O7)+3D
(C4H10O)”的关系,可推知B为CH3COOH,则A结构简式为

而B与氧化剂E反应得到过氧乙酸与水,则E为H2O2,据此解答.
【解答】解:C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脱去1分子水生成F,可能发生消去反应,也可能形成酸酐,则F结构简式可能为:
、、,
D被氧化生成G,G无支链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G含醛基,所以D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2OH,G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O,A是酯类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B、C、D,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组成存在“A(C20H34O8)+4H2O→B(C2H4O2)+C(C6H8O7)+3D
(C4H10O)”的关系,可推知B为CH3COOH,则A结构简式为

而B与氧化剂E反应得到过氧乙酸与水,则E为H2O2,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等,故答案为:杀菌消毒等;(2)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C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脱去1分子水生成F,可能发生消去反应,也可能形成酸酐,则F结构简式可能为:
、、,
故答案为:
、、;
(4)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5)1mol C含有3mol羧基、1mol羟基,羧基、羟基都能与钠反应,而醇羟基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1molC可以消耗4molNa、3molNaOH,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4:3,故答案为:4:3;
(6)D为CH3CH2CH2CH2OH,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2CH2OH+HBr CH3CH2CH2CH2Br+H2O,
故答案为:CH3CH2CH2CH2OH+HBr CH3CH2CH2CH2Br+H2O.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是对有机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根据有机物的分子式与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是热点题型.
19. (10分)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的CO和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O(g)+ 2H2(g) CH3OH(g);ΔH < 0
(1)反应达到平衡时, 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______。

(填字母,下同)
A.0.8 mol/L B.1.0 mol/L C.1.5 mol/L
(2)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判断平衡____ 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②t2时的平衡常数K与t1时的相比可能。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参考答案:
(1)A(2分)(2)C(2分)
(3)①使用催化剂(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②A、C(2分)
③(2分)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