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的教育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一类是思想教育因素,一类是情感和意志教育因素,一类是技能教育因素。

发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主要使用列举知识点的方法。

列举知识点的方法是:先把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把所有的知识点分为已知的求知的两类,再从未知的一类中分出应知的部分,这部分就属于知识和智力教育的因素。

中学教案一般由案头、案身和案尾三部分构成。

A案头。

说明项有班级、上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主导教学方法和教具等到项目。

B 案身。

案身主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教案的表现形式:。

A 讲义式教案。

讲义式教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按教材的逻辑顺序来排列教学内容。

B 提纲式教案。

提纲式教案也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编制,它只写教学内容的大纲、细目和主要材料(如定义、事件、例证、引证、统计数字和例题的演算证明过程),课堂上机动性也较大。

C 程序式教案程序式教案是按照教学活动的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

D 表格式教案。

E 组合式教案。

常用的导入方式。

1,序言导入。

2,尝试导入。

3,演示导入。

4,故事导入。

5,提问导入。

6,范例导入。

此外还有复习导入,经验导入,悬念导入等。

尝试导入的成功,关键是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必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事导入中所用的故事要与所学新的知识联系密切并力求简短
运用导入技能的要求:1,目的性。

2,针对性。

3,多样性。

4,趣味性。

讲授技能概念:讲授技能是教师以独白语为主要交际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的特点:1,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2,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3,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讲授操作的主要方式。

1,描述。

描述是对事物的外貌、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人物的心理状态的口语表述。

2,叙述。

叙述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所做的口头表述。

3,解释。

解释有多种方式:定义式、注释式、翻译式。

此外,讲授还有讲演、逻辑论证、数学推演、解释、证明、归纳、剖析、例比、论证,设喻示等方式。

提问的类型和技巧。

提问按教育目标的层次可以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

回忆提问。

有复述、认知和选择等形式:复述提问、认知提问、选择或辨别提问。

回忆提问只适用于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不可总是停留在这一阶段,否则就会助长死记硬背的倾向。

分析提问可分为要素分析提问、关系分析提问和组织原理分析提问三种形式。

板书技能概念: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配合讲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合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技能的技能:一,文字板书的技能。

文字板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提纲式板书。

2,重点词语式板书。

3,问答式板书。

4,对比式板书。

5,演算式板书。

二,图画板书的技能。

三,统计图表述的技能。

四,综合式板书的技能.。

教学演示的类型和操作手法。

1,动作表演演示。

2,直观教具演示3,实验演示
动作表演演示的操作要领:第一,目的明确。

第二,熟练和逼真。

第三,动作表演与指导观察相结合。

直观教具有立体直观教具、活动直观教具和抽象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演示的操作要领是:第一,选择得当。

第二,要指导学生观察。

第三,要启发学生思考。

实验演示分为:(1)课堂教学实验演示。

(2)仪器操作演示。

(3)示范演示。

实验演示的操作要领是:把验证知识和操作示范结合起来,争取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第二,要熟练操作,保证一次成功,避免失败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干扰。

第三,要注意安全。

组织教学技能概念:组织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协调教与学的关系,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的特点是本身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传授知识和技能提供保证。

组织教学技能的作用。

1,激励作用。

2,约束作用。

3,高度作用。

4,调控作用。

组织教学技能的类型和应用方法。

1,课堂常规管理的技能。

2,激励的技能。

3,指挥调度的技能。

4,应变的技能。

激励是一种比执行常规更重要的管理方式,(1)情绪渲染激励。

(2)气氛渲染激励。

(3)成功体验激励。

(4)适当焦虑的激励。

(5)奖赏激励
运用指挥调度的技能应注意:第一,态度要严肃,不能乱发指令,一旦发出必须执行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指令必须要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力求少占用教学时间。

强化技能的概念强化技能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肯定,以促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强化的意义:1,强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强化能够巩固习得的行为,加速练习的进程。

3,强化能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强化的类型和操作手法1,语言强化的技能语言强化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行为及其结果给予肯定,从而巩固这种行为及其结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运用强化的语言可以是口语,也可以是书面语言。

2,符号强化的技能符号强化的技能是教师用约定俗成的视觉符号来肯定学生的行为和结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3,体态强化的技能体态强化的技能就是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传递强化信息。

4,活动强化的技能活动强化的技能就是让学生从事某种奖励性活动来达到强化的目的。

运用强化技能的要求1,强化要及时。

2,强化手段要多。

3,强化要有社会意义。

变化技能的概念变化的技能又称为变换刺激的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媒体、信息传递方式和教学环境气氛等要素及其组合的教学行为方式。

变化技能的类型和运用方法1,教态变化的技能。

它包括:(1)目光指向和视线长短的变化。

(2)面部表情的变化。

(3)动作和手势的变化。

2,语言变化的技能。

口语的变化主要有:音量的变化、语调的变化、音色的变化、语气的变化以及插入必要的沉默和停顿。

3,教学行为方式和信息通道变化的技能。

4,教学行为方式变化的技能。

5,课堂气氛变化的技能。

结束技能的概念: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时采用的,通过总结、概括等形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结束技能的意义: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学习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4,承上启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束技能的类型和运用方法1,总结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述,提纲挈领地再现知识的结构体系的教学和为方式。

主要手段有温故而知新、变换学习方式、变换论述角度等。

2,复述结束的技能复述结束是教师引导学生口头重复教学内容,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教学行为方式。

复述的形式有概括型复述、扩展型复述和变换型复述。

运用结束的技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3,谈话结束的技能谈话结束的技能教师就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和重点拟订问题,通过问答强化记忆、纠正错误、加深理解的教学行为方式。

谈话的方式有咨询式谈话、问答式谈话等。

运用谈话结束的技能,关键是善于处理重点突破和系统掌握知识的关系。

4,比较结束的技能。

比较结束的技能是使学生通过比较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相似知识的区别的教学行为方式。

比较有并列式比较、辨析式比较。

运用比较结束技能的技能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若把重点放在过去学的知识上,就有点喧宾夺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