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授课人:济南市长清中学陈永俊
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又是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具体体现,学好本节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对后面章节的复习大有好处。

学情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目的很明确,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为主,构建中学物理的知识网络。

《曲线运动》这一章是在复习完《直线运动》、《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更多的是应用了前几章的知识来处理曲线运动问题,而平抛运动这一节,又是运用了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节内容,在高考中有较高的地位,我们在复习时,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

教学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平抛运动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身边平抛运动的实例很多,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实例。

考虑我校学生实际和高三复习课安排,结合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更好地将科学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本节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自习课,了解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提前整理本节知识框架,对于不太明白的内容,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环节(正式上课),重在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来处理实际问题,并对规律进行加深与灵活运用。

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探究、去下结论、去解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高考的应试能力。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考点分析
考点一:平抛运动的一般解决思路
基础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 )
(2)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加速度方向也可能时刻变化.( )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 )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 )
(5)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越大,落地速度越大. ( ) 解析:(1)× (2)× (3)√ (4)× (5)√
【例题与练习】
典例1: 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其正切值tan θ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 m/s2)则
( ).
A .第1 s 物体下落的高度为5 m
B .第1 s 物体下落的高度为10 m
C .物体的初速度为5 m/s
D .物体的初速度是10 m/s
解析:因tan θ=
gt v 0=g v 0t ,对应图象可得g
v 0
=1,v 0=10 m/s ,D 正确,C 错误;第1 s 内物体下落的高度h =12gt 2=1
2
×10×12m =5 m ,A 正确,B 错误.答案 AD
跟踪短训:
1.初速度为V 0的平抛物体,某时刻物体的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大小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时刻物体的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相等
B .该时刻物体的速率等于
V 0
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D .该时刻物体位移大小等于
解析:设物体的运动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v 0t =12gt 2,解得t =2v 0
g ,可知C 项正确;t
=2v 0
g
时,竖直分速度v y =gt =2v 0≠v 0,由于v x =v 0,该时刻物体瞬时速度为v =v 2x +v 2
y =5v 0,
可见选项A 错误,B 正确;t =
2v 0
g
时,物体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相等,x =v 0t =
2v 20
g
=y .则该
时刻物体位移大小为s =x 2+y 2

22v 2
g
,选项D 也正确. 答案 A
考点二:多体的平抛运动:
求解多体平抛问题的两点注意事项:
(1)若两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或同一点)抛出,则两物体始终在同一高度,二者间距只取决于两物体的
(2)若两物体同时从不同高度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始终与抛出点高度差相同,二者间距由两物体的 和 决定.
典例2: (2012·课标全国卷,15)如图所示,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 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 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 D .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
解析:审题指导 关键点:看图获信息 (1)小球b 、c 的高度相同t b =t c (2)小球a 的高度比b 的低
t a <t b
(3)由图可知x a >x b >x c 答案:BD
跟踪短训:
2.(2013·深圳模拟)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H 和4H 高度处,同时将质量相同的a 、b 两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两小球同时落地
B .两小球落地速度方向相同
C .a 、b 两小球水平位移之比为1∶2
D .a 、b 两小球水平位移之比为1∶4
解析:a 、b 两小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时间t =
2h
g
,水平位移x =v 0
2h
g
,将h a =H ,
h b =4H 代入上述关系式可得A 、D 错误,C 正确;两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均与落地点沿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所以B 错误. 答案:C
考点三:物理建模 “平抛+斜面”模型
模型阐述:平抛运动与斜面相结合的模型,其特点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在斜面上,包括两种情况:
(1)物体从空中抛出落在斜面上; (2)从斜面上抛出落在斜面上.
在解答该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外,还要充分利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方法 内容 实例
总结
斜面 求平抛时间

解速度
水平:
竖直:
合速度:
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
分解位移
水平:
竖直:
合位移:
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
典例3: (2013·上海卷,19)如图所示,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已知A 点高度为h ,山坡倾角为θ,由此可算出 ( ). A .轰炸机的飞行高度 B .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C .炸弹的飞行时间 D .炸弹投出时的动能
解析:设轰炸机投弹位置高度为H ,炸弹水平位移为s ,则
H
-h =12v y t ,x =v 0t ,二式相除
H -h
x =12·v y v 0,因为v y v 0=1tan θ,x =h tan θ,所以H =h +h 2tan 2
θ,A 正确;根据H -h =12gt 2
可求出飞行时间,再由x =v 0t 可求出飞行速度,故B 、C 正确;不知道炸弹质量,不能求出炸弹的动能,D 错误. 答案ABC
跟踪短训:
3.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斜面上的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为t 1;若将此球改用2 V 0抛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为t 2,则t 1与t 2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解析:因小球落在斜面上,所以两次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由平抛运动规律知tan θ
=1
2
gt2
1
v
t
1

1
2
gt2
2
2v0t2
,所以
t
1
t
2

1
2
答案:B
附:对应高考题组
1.(2012·江苏卷,6)如图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A、B一定能相碰
解析:由题意知A做平抛运动,即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为自由落体运动;B为自由落体运动,A、B竖直方向的运动相同,
二者与地面碰撞前运动时间t1相同,且t1=2h
g
,若第一次落地前相碰,只要满足A运动
时间t=l
v
<t1,即v>
l
t
1
,所以选项A正确;因为A、B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同步,始终处于同一高
度,且A与地面相碰后水平速度不变,所以A一定会经过B所在的竖直线与B相碰.碰撞位置由A球的初速度决定,故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AD
2、(11海南)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

ab为
沿水平方向的直径。

若在a点以初速度
v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小球
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

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
圆的半径。

解析:小球做平抛运动
落到c点时的竖直位移为y=R
2

R
sin 30°
而y=1
2
gt2即
R
2

1
2
gt2
水平位移x=R+R cos 30°,而x=v0t
联立得R =
4v20
7+43g
=(28-163)
v2
g
板书设计:
平抛运动
考点一:平抛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例1 练习1
考点二:多体平抛运动分析
例2 练习2
考点三:建模“平抛+斜面”模型分解速度,分解位移
例题3 练习3
高考真题
总结:
一、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
二、“四个二”:两个三角形、两组速度公式、
两组位移公式、两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关系
三、平抛运动各物理量的决定关系(高度、
初速度)
平抛运动习题
1、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图1中的:()
答案:B
2、有一物体在高h处,以初速V
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速度为V
1
,竖直分速度Vy,
水平飞行距离S,则物体在空中飞行时间()
A、
22
12
V V
g
B、
2h
g
C

2
y
h
V
D、
1
S
V
答案:ABC
3.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
高3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的速度是(g取10m/s2)()
A.1.8m/s B.3.2m/s C.6.8m/s D.3.6m/s
答案:C
4、两同高度斜面,倾角分别为α、β小球1、2分别由斜面顶端以
相同水平速度V
抛出(如图),假设两球能落在斜面上,则:
①飞行时间之比②水平位移之比③竖直下落高度之比
答案:tan:tan,tan:tan,tan 2:tan 2
2
β
V0 V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