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练(四)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周练(四)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2.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3.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这一举措( ) 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4.据报载,1979年福建对50家企业实行改革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三明钢铁厂1980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同期增长了13.5%,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8%。

该“改革试验”应是( )
A.发展乡镇企业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

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6.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7.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

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8.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一位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与之相似的“蒸汽机+”的现象:蒸汽机运用于陆路交通,产生了火车,运用于水路交通,产生了轮船。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蒸汽机和互联网最重要的共性在于
A.工具性B.创新性C.实践性D.时效性
9.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
10.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来源:学科网][来源:学。

科。

网]
③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④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1.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

20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在中苏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A.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都曾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
C.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
D.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12.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这反映了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1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下图),它所反映的时代对应的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
14.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公布《存款保险法》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
1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16.表中摘引了某书的部分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该目录还能添加哪项内容()
A.柏林危机B.不结盟运动
C.欧洲共同体D.越南战争
17.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

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独立主义
18.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

如:
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

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19.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作家波德莱尔决窟让艺术超越平俗时空框架.而导向语言和道德王国之外的“不可知”意境,他的《恶之花》将形象同象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向传统思想和美学观点挑战.由此可见,他的作品()
A.提倡古典主义的质朴B.推崇浪漫主义的理想
C.具有现实主义之逼真D.已具现代主义之特征
20.下图是关于日本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没画。

漫画意在表明()
A.人们要警惕日本再次发动战争
B.日本已经具备“人常”的实力
C.日本发展导致其国内矛盾重重
D.日本没有谋求政治大国的诚意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

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材料二日本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神社里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许多战犯的遗骸。

纪念馆里主要的展品是日本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物,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

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
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

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致力于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强调,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应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应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涉及各地区的改革方案应首先在各地区内达成一致。

韩国领导人卢武铉指出,1945年,世界大国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大量牺牲,这些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创始常任理事国具有影响国际秩序的实力和道德名分。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也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考虑这样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作了什么贡献,是否具有道德方面的合法性。

卢武铉说,推选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当具有地区代表性。

例如,拟代表亚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只有得到该地区国家的支持才具有地区代表性。

(1)根据材料一,日本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做法反映了日本国内在对待法西斯侵略历史的态度上存在一种怎样的倾向?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对于它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造成了什么影响?除此之外,材料三认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有哪些条件不符合?
2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型抗旱水库),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1.C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 项错误。

2.A
【解析】根据题干中“美国里根政府针对苏联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而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导致世界油价下跌,苏联损失惨重”的信息,可知苏联是因为不能及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而付出沉重代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粮食危机对苏联经济的影响,故D项错误。

3.C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初步确立,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知,这一举措体现了民主协商,故C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D项错误。

4.C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题干信息显示为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故A项错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1992年十四大做出的决策,题干时间信息到1980年,故B项错误;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开始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克服了一些计划体制的弊端,使企业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曾强了企业的活力,因此企业利润明显上升,故C项正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十四大做出的决策,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D
【解析】AB两项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合,它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相对立起来看待,所以排除这两项。

C项说法本身也是错误的,亚太经合组织中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排除C项。

故答案选择D项。

6.C
【解析】1928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消灭个体劳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集体农庄,由个体分散的土地到集中大规模农庄,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选C;选项A不符合材料的本意,如果是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其认识背景应该是当时苏联面临的严峻国际局势,即被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以及本国工业和经济水平的落后;B和D的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差甚远,材料是要说明发展工业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的,在实践中的体现是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显然B、D不合题意要求。

7.A
【解析】中国接受美国音乐《四海一家》说明中美意识形态尽管不同,但其价值观中有共同之处,故A项正确;不同国度接受相同事物,不足以说明多元化趋势,故B项错误;《四海一家》的兴起不足以说明“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故C项错误;我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8.A
【解析】李总理的“互联网+”指的是用互联网来发展经济,把互联网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和蒸汽机的作用有些相似,都具有工具性,故A项正确;两者的比较不是创新的比较,故B项错误;两者的实践性差的很远,故C项错误;两者的时效性也有很大差别,故D项错误。

9.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可知赫鲁晓夫在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修改,用统一收购办法实际上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废除了”表述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巩固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排除C项,D项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

10.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该动物持有“对台军售”是指美国背着中国对台湾出售武器,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和
《建交公报》,这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和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背道而驰,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的选项是C项。

11.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1936年苏联颁布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中国在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不符合中国,C项不符合苏联,D项不符合中国。

12.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八十年代出现的价格双规现象正是这一体制的过渡产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D项表述片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职能权限在减少,排除B项。

13.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毕加索的作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的情形,所以其反应的是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符合题意的是D项,排除ABC项。

14.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图表可知美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失业人口减少的措施,是通过政府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主要针对的是金融行业,CD项针对的是美国的工业和劳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15.C
【解析】[来源:学科网ZXXK]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邓小平领导下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释放给农民,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所以符合题意的
是C项,ABD项内容不是在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内容,排除。

16.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两大阵营和冷战的开始,其中柏林危机造成德国分裂时冷战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A项,BC 项不属于冷战范围之内,D项属于冷战背景下热战的表现,排除即可。

17.A
【解析】
试题解析:题干中材料的信息说明“垃圾箱画派”等城市面貌,尤其是城市生活的阴暗面描绘出来,暴露出“丑陋”的一面,其有批判现实的功能。

他们追求画出“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垃圾箱画派”的作品所反映出的是一个真实的美国,A项正确;BCD三项均排除。

故选A。

18.B
【解析】
试题解析:A项表述片面化,它仅涉及到了外交方面,排除;B项表述涉及到了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正确;C项表述错误,当时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我国与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D项表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B。

19.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的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故D正确。

其它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

20.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由示意图看出日本在申常问题上存
在着三派势力的争斗,故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漫画无关,均排除。

21.
(1)目的:为了日本的生存发展和东亚的安定。

倾向:美化侵略战争,否认战争罪行(或答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缺乏正确认识和反省)危险:潜在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或答重新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影响:日本没有深刻反省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行,伤害了曾经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遭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反对。

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具备道德合法性。

不符合的条件:日本不是发展中国家代表: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不能体现地域平衡原则和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发动的法西斯战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概括得出;第二问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可知日本在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这就为其对外侵略扩展埋下了隐患;(2)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对外侵略,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有必要考虑这样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作了什么贡献,是否具有道德方面的合法性”可知日本的侵略行径伤害了亚洲国家人民感情遭到其人民的反对,所以其不具备道德性;第二问学生根据题干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应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这些标准来衡量日本是否符合其标准,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好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2.(1)问题: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国际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

解决: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国家经济秩序,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第一问学生结合材料可知是指在20世纪30年达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之下,各国各自为战,奉行自由主义而出现的争端问题;第二问学生可以结合二战结束后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来阐述二战后国际经济有序化和制度化发展的趋势。

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很好的基础知识和概况能力。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