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时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 黄花岗起义。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 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 件是什么? 1911年。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分析材料可知,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 观念,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等级陋习,而且促进了民主平 等思想意识的觉醒。 【答案】B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C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成立了 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任都督,故A项 错误;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D项满清灭 亡是在1912年2月,均和题干中的时间不符,都可以排除。 【答案】C
(C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4.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武昌起义的一幅浮雕。武昌起 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D ) A.同盟会成员 B.中华革命党 C.反清志士 D.湖北新军中倾向革 命的士兵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5.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 义胜利,下列口号和标语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7.[2019·清苑模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 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 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 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 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D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 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 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 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 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 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
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D
5C
2B
6B
3C
7D
4D
8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D
5C
2C6 见习题来自3A4B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 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 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 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6.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 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 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B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 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D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2.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你认为他们要研 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推翻 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知这段 话是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 【答案】A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 袋和双膝不再是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而 准备着。”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武昌起义的背景 D.统治阶级的自救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 迅速传播,出现了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 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 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些都是1911年武昌起义的背景。 【答案】C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其豪迈诗篇。因
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 B )
A.刘道一
B.秋瑾
C.黄兴
D.蒋翊武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如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写的绝命书,表明了他效 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广州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8.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 革命。请指出这种看法的依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 件是什么? 1911年。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分析材料可知,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 观念,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等级陋习,而且促进了民主平 等思想意识的觉醒。 【答案】B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C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成立了 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任都督,故A项 错误;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D项满清灭 亡是在1912年2月,均和题干中的时间不符,都可以排除。 【答案】C
(C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4.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武昌起义的一幅浮雕。武昌起 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D ) A.同盟会成员 B.中华革命党 C.反清志士 D.湖北新军中倾向革 命的士兵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5.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 义胜利,下列口号和标语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7.[2019·清苑模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 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 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 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 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D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 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 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 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 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 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
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D
5C
2B
6B
3C
7D
4D
8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D
5C
2C6 见习题来自3A4B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 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 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 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6.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 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 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B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 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D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2.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你认为他们要研 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推翻 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知这段 话是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 【答案】A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 袋和双膝不再是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而 准备着。”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武昌起义的背景 D.统治阶级的自救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 迅速传播,出现了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 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 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些都是1911年武昌起义的背景。 【答案】C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其豪迈诗篇。因
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 B )
A.刘道一
B.秋瑾
C.黄兴
D.蒋翊武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如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写的绝命书,表明了他效 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广州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8.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 革命。请指出这种看法的依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