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测试 常见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2.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A.13 ℃B.12 ℃
C.11 ℃D.10 ℃
3.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A.大气降水较多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辐射强
解析:1.A 2.D 3.C第1题,该城市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可以推断该气旋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故答案选A。

第2题,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

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 ℃,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 ℃,其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

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第3题,该地6日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此时气压最低,大气降水最多。

故答案选C项。

下表为2018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4~5题。

4.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 .凌晨 B .中午 C .午夜
D .傍晚
解析:
4.B
5.D 第4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对。

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对。

依据图中材料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

材料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

故B 正确。

第5题,与12号相比,13号最高温降温幅度小,说明最高温降温是由于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冷空气还未到达。

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点前后,故排除A 、B 。

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 错。

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

故D 正确。

2018年3月下旬,北京市发布雾霾橙色预警。

据此回答6~7题。

6.大气污染加重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雾霾天气的出现也有气象原因。

从自然条件考虑,下面所示的天气系统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
7.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自然现象出现后雾霾可能会加剧的是( ) A .暴雨
B .强风
C.降雪D.降温
解析:6.C7.D第6题,A表示冷锋,B表示暖锋,D表示北半球的气旋。

气旋气流上升,锋面活动有风或降水,均不易形成雾霾天气。

C表示北半球的反气旋,为高压系统,近地面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水汽或粉尘的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7题,降温会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对流减弱,大气更稳定,污染物继续集聚,从而加剧雾霾天气。

同时,降温有利于水汽的凝结。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 h内下降超过24 hPa。

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

2018 年 1 月 3 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

下图为美国东部 1 月 3 日降雪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洋②地形③城市④湖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美国东部海面冬季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是()
A.内陆寒冷气流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
B.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内陆的低压中心吸引海洋暖湿气流
D.海洋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温剧烈
解析:8.C9.A第8题,据图中降雪量分布特征可知,沿海多内陆少,湖泊周围多,故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海洋、地形和湖泊,C项正确。

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炸弹气旋”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相遇。

由图分析可知,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冷空气南下,风由内陆吹向沿海;沿海地区为暖流,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海洋空气为暖湿空气,因此当寒冷的气流与海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容易形成锋面,从而导致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炸弹气旋”,故A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
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
11.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
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
解析:10.A11.B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3日到4日前后气温骤然下降,说明该地经历冷锋天气系统,冷锋主要是冷空气势力较强,自高纬移向低纬度,使得所经地区产生降温,故答案选A。

第11题,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不易受冷空气的影响,A错误;3月份,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频繁南下,华北地区多冷锋天气,B正确;东北地区6月份为夏季,冷空气活动较弱,C错误;华南地区纬度较低,1月份即使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也不会降到-6 ℃,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2.在广州举行的大型运动会一般多在11月份举行。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季风进退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秋季节,能够给广东沿海地区带来降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从气象因素考虑广州大型运动会选在11月举行,期间天气以晴好为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年份,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相比,不易发生春旱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锋面雨带长期停留在南方,则会出现________现象;当上图中A天气系统影响南亚时,北印度洋的海水向________流(东或西)。

解析:第(1)题,夏秋季节,能够给广东沿海地区带来降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夏季风和台风,前者主要是以锋面雨的形式,后者则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产物。

从气象因素考虑广州大型运动会选在11月举行,期间天气以晴好为主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的锋面雨带已退出我国大陆地区,台风发生频率较低。

第(2)题,一般年份,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相比,不易发生春旱的是东北平原,其主要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第(3)题,若锋面雨带长期停留在南方,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现象;图中A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当其影响南亚时,也就是印度低压强大时,为印度的夏季,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海水向东流。

答案:(1)锋面气旋锋面雨带已退出我国大陆地区,台风发生频率较低
(2)东北平原纬度高,蒸发弱;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3)南涝北旱东
13.(2019·济南模拟)读2018年10月11日8时(北京时间)地面天气系统图,回答以下各题。

(1)据图判断乙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画出天气图中a→b气压的空间变化曲线。

(3)描述未来几天,b地的天气变化。

(4)比较乙丙两地的气温日较差,解释其中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陆地轮廓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乙处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北半球高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因此乙处吹西北风或者偏北风。

第(2)题,根据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a、b两点的气压值为1 010 hPa,a→b之间经过一个低压槽,槽线上各点气压较周围低,介于1 005~1 010 hPa,所以a→b气压先降低,再升
高。

第(3)题,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因此b地位于锋面气旋中冷锋的前方,冷锋降水在锋后,所以随着冷锋移动,未来几天的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出现大风、阴雨天气。

第(4)题,与丙地相比,乙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变化大;乙地位于高压脊中,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因此乙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答案:(1)西北风或者偏北风
(2)见下图:
(3)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大风、阴雨天气。

(4)乙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原因:与丙地相比,乙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变化大;接近冷气团的源地,大气湿度较小,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