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相飞一会儿——“外国小伙撞大妈”舆论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点评 │CASE COMMENTING
让真相飞一会儿
——“外国小伙撞大妈”舆论解读
文 / 谢 婧 郭佳钰
2013年12月3日,一组名为“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图片在网络媒体上引起热议,并有新闻报道说:“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外国小伙儿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女子死命撕扯外国小伙,外国小伙不得不自己支付1800元药费,女子方才作罢。

”一时间网上充斥着对“北京大妈”的鄙视,“丢人丢到国外去了”“中国大妈惹不起”等等谩骂嘲讽铺天盖地。

甚至有一家公司对外宣称:“请联系这位外国朋友,我公司愿替他赔偿1800元,并奖励其文明行为1000元。

因为作为中国人,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但没有想到的是该事件发生的下午警方就将真实的事发情况和视频向公众公开,视频显示,“中国大妈”的确被“外国小伙”所撞,事发时“外国小伙”用中文爆粗口骂人。

这一消息另盲目下结论表达自己愤慨之情的网友瞠目结舌。

在这次具有戏剧性的、情节跌宕起伏、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中,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信息真实性亟待核实
我们来看一看信息发布者配图的文字:
“12月2日,在北京朝阳区某路口,一个身穿黑色衣服,操东北口音的大妈突然倒地不起,旁边一个外国
男子看见大妈摔倒之后,赶紧上前扶
了起来,哪知道大妈突然伸出手抓住
这名外国小伙不放,说是外国小伙撞
倒了她,要求对方赔偿。

当时这名大妈倒在地上抱住外
国男子的腿,在地上打滚称外国男子
撞倒了她,导致她的腿动不了了,但
是围观的人发现,这名大妈在争吵过
程中能够正常的使用双腿,并没有什
么异样。

这场大妈讹小伙的事情,导致
当天现场交通瘫痪1个多小时,小伙
的衣服也被大妈撕扯烂了,里面的棉
絮都露了出来。

最后小伙急得哭了起
来。

事发不久警方到场,双方前往
煤炭总医院。

经医生检查、X光拍摄
后诊断该女子并未受伤。

女子随即
再度瘫软大呼难受。

最后在双方调
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
“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
开。

信息的发布者作为事件的目击
者,发布了一个他看到的事件片段,
用看似客观的描述将事件引导向了大
妈讹诈的舆论方向。

首先,对于这则
新闻的发布者来说,有吸引性的新闻
信息固然好,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也
同样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
播者和消费者,这虽然加速了信息的
传播率,扩大了信息的覆盖率,同时
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作为专
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保持新闻的
真实性已不再是简单的要求。

在这条
信息高速路上,与自己同行的不只有
同行竞争对手,还有不计其数的“路
边摄像头”。

相比社会中的个体,新
闻工作者对信息真实的责任感和意识
更强,但效率却没有随时发布信息的
个人高,在信息采编和发布上的程序
的复杂性加大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难
度。

但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复杂,判断
和批判新闻的真实性,不盲目跟风,
理性和更为客观的报道和分析新闻才
是新时代的责任。

其次,对于普通的
社会公众来说,也应该树立对自己发
布信息真实性负责的观念。

在这个人
人都是信息消费者的大数据时代,信
息的感染力会成倍的增长,要有小小
的蚂蚁也可以搬动大象的意识。

所以
保持自己对信息的责任意识是非常重
要的。

负面情绪的宣泄出口
这次事件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从事件爆发的点来看,在此之前,我
国已发生多起扶摔倒老人被敲诈的事
件,从2011年大巴司机被反指肇事
司机,到不久前四川发生的老人摔倒
事件以老人涉嫌敲诈勒索为由将老人
扣留的事件,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几
88公关世界 \ PRWORLD
PRWORLD \ 公关世界
89
乎都是负面的、不符合社会道义的。

这都为这次事件的迅速传播和引起热议埋下了伏笔。

事件发布者也许只是看到了有无限争议的事件片段,将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揣测公之于众,然而更多的人的态度是没有质疑图片的真实性,并与发布者的观点一致。

不可否认发布者对公众的意见有导向作用。

但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之前发生的诸多类似事件已对公众的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发布者将事件爆出,所用观点与人们心理预期吻合,自然人们更愿意接受并不断扩大与自我认知相同的事。

在意见表达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更多的人表达了对这类事件的不满,将长期积累的情绪宣泄,同时默认了发布者的信息,选择了认为合理的信息。

道德批判之前的理性思考
在这次事件中,网络上不少批评的言辞极具代表性的将许多人的愤慨表达出来,长期不满的感情得到宣泄。

在事情发生逆转之后,又令人更
深入地思考在进行批判之前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考量。

对于信息发布者需要更加谨慎地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再进行发布,而不是单纯凭借自己看到的片段和揣测,对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布者来说需要提高的是以信息真实性为基础的新闻素养。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在进行道德批判之前谨慎而客观地思考也是必须的。

在香港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今年11月23日,一位香港母亲报警称,她在前一天推着婴儿车带女儿外出散步时,遇上一男一女问路,其中一名40多岁,穿黑衣、蓝色牛仔裤、说广东话乡音的内地女子向她问路,而就在她热心的指完路后,却发现婴儿车里的凯情不见了。

一时间香港婴儿偷窃案迅速引发大家的关注,香港警方不但出动了大批警力开展调查,还根据凯情母亲的陈述,发布了针对内地中年妇女的通缉令,并且香港海关也在口岸加强了警惕防范,除此之外,就在事发当晚,还有热心港人在网上建立找回孩子的群组,至少有5.5万人参与其中。

由于母亲报警声称是内地妇女所为,一些香港的媒体
也将报道的方向指向了内地,称内地偷孩子的团伙已经杀到香港了。

一些香港网友也从对婴儿丢失的关注转移到对内地人的指责上。

虽然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曾表示,过去十年共有七宗涉嫌拐婴案,都不涉及内地人,此案涉及内地婴儿拐卖团伙的可能性极微,但他的说法仍无法消除一些父母的疑虑。

然而就在事件发酵了九天后,香港警方通过缜密侦查,终于发现了小凯情的下落,但她已经不在人世,而凶手正是她的母亲。

12月2日,小凯情的母亲承认,在上个月17日早上睡醒后就发现小凯情猝死,怀疑是被被子盖过头而窒息送命,随后她将女儿尸体藏于小提琴琴盒,并当垃圾丢弃。

由于难以向亲人交待,才虚构了孩子被内地人盗走的谎言。

真相大白,耸人听闻的香港婴儿被所谓内地拐子党拐卖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随着案件的告破,这位母亲已被警方拘捕,而香港新报在昨天却发出这样的报道,“内地人无辜被冤枉,港人多番含沙射影,在未查明真相前,就胡乱指责内地客,冷血恐怖的港人,应该给内地人道歉。


像这种利用公众刻板印象而制作虚假消息或者未调查清楚就发布带有偏见的不实信息都反应了公众对待信息的不理性。

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公众应该保持一定的判断力,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让一家之言牵着鼻子走,敢于用批判的精神对待信息,学会倾听各方声音,客观公正的看待事物,在充分了解事实过程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对于自己发布的信息应负起一定的责任,将社会风尚与个人素质联系起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保护自己的权利。

P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