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古诗句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一石激起千层浪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2、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燃放烟花C.高压锅炉爆炸D.玻璃破碎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量取9.5mL液体
C.取用粉末固体D.点燃酒精灯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
C.取固体药品D.量取液体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馒头发霉C.纸张粉碎D.石蜡熔化6、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衣服晾干C.酒精挥发D.粮食酿酒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
C.D.
10、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状态C.可燃性D.沸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从下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和名称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__
(2)配制溶液的容器___________;
(3)量取8mL液体用___________
(4)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
(5)若利用上述仪器进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添加的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___。
(6)若某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水的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下同)。
若开始仰视读数为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之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倒出的液体比18mL___________。
上图中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
2、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取液体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mL。
(2)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
(3)加热已量取好的50mL液体,除了D、F,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仪器的名称:A______;a______;
(2)按要求填写相应仪器字母序号:①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②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要量取50mL的蒸馏水,应选取______mL的量筒;
(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4、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取用时,瓶塞应________放在实验台上,目的是防止________,然后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________,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
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 mL量筒量取8 mL蒸馏水,若仰视读数,则量筒内蒸馏水的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mL。
(2)加热后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是用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人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3.6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欲探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增加?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相关问题(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假设每次操作二氧化碳都被完全吸收)。
(探究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时,对着装置中的“呼、吸口”呼气和吸气,并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现象。
(1)打开夹子______(填“1”或“2”),同时关闭另一个,人缓缓吸气。
(2)打开夹子______(填“1”或“2”),同时关闭另一个,人缓缓呼气。
(3)上述操作交替进行若干次,当锥形瓶______(选填“A”或“B”)中的澄清石灰水有明显实验现象时,停止操作。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
(拓展与交流)
(4)A、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不同,其中A瓶的作用为______。
(5)吸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______;呼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______。
2、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
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 (填"a"或“b”或“c")处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
3、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的温度______(填“低”或“高”),所以加热时要用__________加热。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看不到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写一点)_______________。
对焰心气体成分的(猜想):①是二氧化碳②是石蜡蒸气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吹灭蜡烛之后的白烟是______________,焰心的石蜡没有燃烧,而处在外焰的石蜡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在石蜡燃烧过程中即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请说出石蜡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不同,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
实验器材:饮料管、水槽、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火柴、玻璃片
实验步骤:(1)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各两瓶
(2)探究过程:
(3)结论:呼出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水份______。
5、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点燃蜡烛,用一根木条横穿火焰三部分(如图所示),约1-2s取出观察,火焰___________(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产生。
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3)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沉舟侧畔千帆过,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D.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燃烧过程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故选:D
2、B
【详解】
A、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燃放烟花时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高压锅炉爆炸后只是高压锅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3、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筒,不符合题意;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此选项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D、读取量筒数值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汽油挥发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馒头发霉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C、纸张粉碎是物质形状大小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7、D
【详解】
A、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体挥发到空气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是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8、A
【详解】
A、加热液体操作正确,A正确;
B、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C错误;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喷出伤人,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液体,胶头滴管位于试管的垂直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细口瓶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0、C
【详解】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可燃性、有毒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g药匙
(2)c烧杯
(3)a胶头滴管i 10mL量筒
(4)e广口瓶
(5)试管夹
(6)偏小偏大 32
【分析】
(1)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故填:g药匙;
(2)
通常用烧杯配制溶液,故填:c烧杯;
(3)
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8mL液体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i10mL 量筒、a胶头滴管;
(4)
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中,故填:e广口瓶;
(5)
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故需要添加的仪器是试管夹;
(6)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所量水的体积比读数偏小;
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若开始仰视读数为30mL,故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之后,俯视读数为12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
12mL,故倒出液体的体积比18mL偏大;
由图可知,上图中的液体体积为32mL。
2、
(1)1~2
(2)量筒胶头滴管
(3)酒精灯、石棉网
【分析】
(1)
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用最少量,液体1~2mL。
(2)
据图可知B为量筒,C为胶头滴管。
(3)
加热50mL液体需要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
3、
(1)坩埚钳长颈漏斗
(2) I B
(3)50
(4)B
【分析】
(1)
由图可知,仪器A为坩埚钳,a为长颈漏斗,故填:坩埚钳;长颈漏斗。
(2)
I集气瓶可收集气体,B试管可直接加热,故填:I;B。
(3)
量筒的选择要遵循大而近的原则,要量取50mL的蒸馏水,应选取50mL的量筒,故填:50。
(4)
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污染试剂,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故选:B。
4、细口瓶倒污染药品紧挨着
【详解】
用细口瓶盛放液体药品;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可以防止污染药品;倾倒时细口瓶瓶口紧挨试管口,以免液体洒出。
故填:细口瓶;倒;污染药品;紧挨着
5、
(1)大于
(2)用灯帽盖灭
【解析】
(1)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多取了液体,故填:大于;
(2)
加热后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是用灯帽盖灭。
三、实验探究
1、1 2 B 吸收(或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写与B形成对比,不给分;过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给分)人会吸入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意思表达对即可)
【详解】
(1)由图可知,人吸气时,应打开夹子1,关闭夹子2,故填1。
(2)由图可知,人呼气时,应该打来夹子2,关闭夹子1,故填2。
(3)人呼出的气体经过装置B,所以当锥形瓶B中的澄清石灰水有明显实验现象时,停止操作,故填B。
(4)吸入的空气经过锥形瓶A,A瓶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吸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A瓶中的石灰水被人吸入,故填人会吸入石灰水;
呼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B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故填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
2、较小小 a a 水珠浑浊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硬度较小;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取出可以看到细木条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外焰层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更充分,该层温度最高。
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OH)2→CaCO3+H2O。
结论: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低外焰可燃性或气体或无色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成立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小颗粒焰心未能与空气接触,而外焰的石蜡能与氧气充分接触石蜡熔化成液态
【详解】
(1)观察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黑,其他部分未变色,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2)物质能被由低到高导出,且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该物质为无色气体,能被点燃,说明该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验证:
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需要用澄清的石灰水,故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上口没有火焰,说明没有气态物质逸出,玻璃管内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气态物质遇冷凝结在管壁上了,故该气体是石蜡蒸气,假设②成立;
反思与评价:
白烟为白色固体,即石蜡蒸气遇冷凝结的石蜡小颗粒;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焰心的石蜡没有燃烧,而处在外焰的石蜡能燃烧的原因是:焰心未能与空气接触,而外焰的石蜡能与氧气充分接触;石蜡燃烧过程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是物理变化。
4、空气中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水雾低高高
【详解】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上述实验中,白色浮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水蒸气遇冷液化。
因此:
(2)探究过程:
(3)结论:呼出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水份高。
5、外焰水雾或水珠二氧化碳2 A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水蒸气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
【详解】
(1)温度越高,木条易被炭化,点燃蜡烛,两边变黑,中间未变色,说明火焰火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2)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产生。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水雾或水珠;二氧化碳或CO2;
收集证据:
①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的目的是检验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但蜡烛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会影响白烟成分的检验,故填:A;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②在白烟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不正确的,故填: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