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统计图表的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数据分析〔2〕
第二节统计图
例1 当今世界呈现出兴旺国家之间,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之间,富
国与穷国之间多元化差异。
根据有关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分布相对平均,而在日本却高度集
中,其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国内消费总值指数反映收入程度,以教育入学率指数反映社会开展程度。
根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上图中12个国家代码按四个一组成分三类:;;。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性。
②从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4〕根据以下材料与图,分析撒哈拉草原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材料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
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程度的1.75%, 国内消费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程度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与平安饮水人口分别为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图示意了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根本资源指标〔%〕,读图答复1~3题。
1. 该国西部地区的特点是〔〕
A. 面积大
B. 人口少
C. 科技力量强
D. 淡水资源丰富
2. 该国最有可能是〔〕
A. 美国
B. 俄罗斯
C. 澳大利亚
D. 中国
3. 该国东部河流多注入〔〕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以下图中P和Q点为欧洲某国某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其中,P点是冬季测定的数据,Q点是夏季测定的数据。
读后答复4~5题。
4. 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5. 据图可知,该土壤〔〕
A. 冬季时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 不同季节,组成物质的固体颗粒、水分和空气的体积分数变化都较大
C. 酸性强,可能为红壤
D. 在P点时,土壤的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以下图为“某兴旺国家经济开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答复6~8题。
6. 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农牧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第三产业
7. 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才能之内〔〕
A. A时间
B. B时间
C. C时间
D. 都不是
8. 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场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开展程度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开展程度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③产业构造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制健全,制止所有排污工业的消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9. 读下面两幅“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造〞图,答复以下问题。
〔1〕指出两幅图中示意为中国能源消费构造的是,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世界和中国哪种能源消费构造更合理,并分析主要原因。
10. 以下图表反映了地貌中最主要的要素——海拔高度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图甲是“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图乙是“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表答复以下问题。
〔1〕从“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消费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明它们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可
达,玉米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
图中几种农作物中,种植纬度范围最小的是。
同一种农作物生长的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
〔3〕比拟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哪一坡的自然带种类复杂,为什么?
〔4〕根据图甲解释为什么各种农作物有一定的分布上限和一定的分布地域。
[例1解析]此题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料综合考察“贫富差距〞这个热点知识。
第〔1〕题,详细考察德国和日本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要求考生答复全面、重点突出。
第〔2〕题,详细考察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分类,属于根本才能的考察。
第〔3〕题,详细考察考生对读图分析才能和灵敏运用知识的才能,也属于根底才能的考察。
第〔4〕题,详细考察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才能,从自然〔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灾害等方面〕和人文〔人口、战争、历史、社会等方面〕两方面分析才能全面。
[答案]〔1〕德国: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兴旺,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日本: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②山地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③岛国,港湾条件优良;④人口、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2〕6、7、9、10或〔日本、挪威、新西兰、加拿大〕5、2、11、12或〔中国、巴西、印度、叙利亚〕1、3、4、8或〔尼日尔、马里、塞拉利昂、布基纳法索〕〔3〕①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欧盟以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互补〔差异〕②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构造晋级调整
〔4〕自然因素:①气温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径流变化大,
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
人文因素: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根底落后,经济构造单一,经济增长缓慢;③战乱不断,社会动乱不安,阻碍经济开展;④债务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1~3. [解析] 该题采用柱状图显示了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根本资源指标的东西差异,通过数据比照可以发现,该国淡水资源、面积指标东部大于西部,科技力量、人口数量指标西部大于东部,对照四个国家的东西格局可以排除中国、澳大利亚〔人口数量东部大于西部〕,美国人口数量东部大于西部的特征有些考生容易模糊不清。
[答案] C、B、D
4~5.[解析]〔1〕因为欧洲没有热带沙漠气候,所以D答案错误;读
图可知,冬季时土壤水分较多,夏季时土壤水分较少,因此,可排除A、C
两答案,地中海气候的可能性最大,B答案正确。
〔2〕根据上题判断结果,
结合图中数据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 B、D
6~8. [解析] 此题坐标图是环境经济学中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开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环境质量又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开展而改善。
兴旺国家工业化开展过程都显现了这一著名的曲线。
[答案] B、B、C
9[解析]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地关系的重大主题,也是高考重要的考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此题设问看似简单,实际蕴含了丰富的热点信息。
[答案]〔1〕甲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高达67%〔或者2/3〕,而世界能源消费构造多元化,原油比例大。
〔2〕世界能源消费构造多元化可以防止因为单一能源消耗或者缺失对经济的冲击,防止污染比拟大的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10[答案]〔1〕变化规律:日照随高度升高增加;气温、积温随高度升高低降原因:随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且同一座山随高度升高,白昼变长,日照随高度升高增加;随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少,保温作用减弱,气温、积温随高度升高低降
〔2〕46° 50°双季稻纬度越高,农作物分布的上限越低
〔3〕南坡自然带种类复杂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差异大;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4〕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当海拔上升,气候、水等资源的数值低于某一极限时,某些农作物就不能生长。
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形成各自的农作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