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青华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青华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
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O(g)+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1 D.2∶3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叙述正确的
是() A.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B.合成氨生成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都是为了提高N2.H2转化率
C.往铁钉镀铜时,用铜做阴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NaOH在阳极区域产生
参考答案:
A
略
3.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
H分别与O、S形成化合物可以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
氧元素与其他三种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B正确。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正确。
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H2S 溶液呈弱酸性,D正确。
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4. 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观察表格中各烃的分子式的排布规律会发现:相邻两烃的分子式相差C或CH4原子团(或分成1和2、3和4、5和6、7和8小组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第5个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高考考点:同系物的分子通式求算,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等知识。
易错提醒:对表格中的分子式不能正确的地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的规律,而将第5个烃的分子式找错。
备考提示:通过分析已知物质的分子式找出同系物的分子通式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找法则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强化训练。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42-
B.c(OH-)=10-13mol·L-1的溶液中:SO32-、CO32-、Na+、K+
C.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Cu2+、Cl-、NO3-、S2-
D.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K+、NH4+、Cl-、SO42-
参考答案:
D
略
6.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
→Mn2+;Cl2→2Cl-;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 Fe3+
B. MnO4-
C. Cl2
D. HNO2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由上述变化可知,当Fe3+、MnO4-、Cl2、HNO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时,他们分别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5mol、2mol、1mol,所以,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则得到I2最多的是MnO4-,
B正确,本题选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根据电子转移情况可以很简便地解决相关的计算。
7.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 NO2含有N A个氧原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
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 A 个CCl4分子
D.1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
参考答案:
A
8.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O水溶液中:Fe2+、Cl—、Ca2+、H+
B.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a+、I—、S2—
C.无色酸性溶液中:K+、CH3COO—、HCO3—、MnO4—
D.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
参考答案:
D
9. 如右图,电解用粗盐(含Mg2+、Ca2+、SO42ˉ等杂质)配制的食盐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电解池的阳极
B.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a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出现
D.b电极上有无色气体产生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CO3-+2OH-NH3↑+CO32-+2H2O
B.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3Fe2++4H++NO3-=3Fe3++NO↑+2H2O
D.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
Ca2++HCO3-+OH-=CaCO3↓+H2O
参考答案:
C
略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X、Y、Z、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和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 原子半径:r(Z) > r(W) > r(Y)...
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强
D. 元素Z、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参考答案:
B
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倍,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W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W是S元素;X、Y、Z、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Z是Al元素。
C和O能形成CO、CO2等化合物,故A错误;原子半径:r(Al) >
r(S) > r(O),故B正确;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故C错误;铝离子有2个电子层、硫离子有3个电子层,故D错误。
12. 已知:pOH=﹣lgc(OH﹣),298K时,向20.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和pOH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PJN表示溶液中pH的变化
B.M点水的电离程度比Q点大
C.M、P两点的数值之和a+b=14
D.pH与pOH交叉点J对应的V(盐酸)=20.00 mL
参考答案:
C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pH越大,说明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说明溶液酸性越强;
A.根据图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氨水溶液中pH减小、pOH增大;
B.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
C.根据图知,PJN曲线表示pOH变化、MJQ曲线表示pH变化,M、P点为酸碱中和同一点,M点pH=a、P点pOH=b,则M点c(H+)=10﹣a mol/L、P点c(OH﹣)=10﹣b mol/L,相同温度下c(H+).c(OH﹣)=Kw;
D.pH与pOH交叉点JpH=pOH,则c(H+)=c(OH﹣),为中性溶液.
【解答】解:pH越大,说明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说明溶液酸性越强;
A.根据图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氨水溶液中pH减小、pOH增大,所以PJN为溶液中的pOH变化曲线,曲线MJQ表示溶液中pH变化曲线,故A错误;
B.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J点为中性溶液,则M点中pH>pOH,溶液呈碱性,Q点溶液呈酸性,M点到J点加入的稀盐酸小于J点到Q点加入的稀盐酸,所以M点溶液中c(OH﹣)小于Q点溶液中c(H+),故B错误;
C.根据图知,PJN曲线表示pOH变化、MJQ曲线表示pH变化,M、P点为酸碱中和同一点,M点pH=a、P点pOH=b,则M点c(H+)=10﹣a mol/L、P点c(OH﹣)=10﹣
b mol/L,相同温度下c(H+).c(OH﹣)=Kw,所以M、P两点的数值之和a+b=14,故C 正确;
D.pH与pOH交叉点JpH=pOH,则c(H+)=c(OH﹣),为中性溶液,一水合氨是弱碱,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mL,故D错误;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及判断能力,明确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水电离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M和P、N和Q点分别是酸碱中和的同一点,为易错点.
13. 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参考答案:
C
略
14.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1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考答案:
C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性质相同;
B.氮氧化物为导致“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C.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
D.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解:A.131I和127I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称同位素,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A正确;
B.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B正确;C.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D.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为高考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5.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NH4++HCO3-+2OH-═CO32-+NH3?H2O+H2O 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Cl2↑+H2↑+2OH-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故A正确;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物中不会生成碳酸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NH4++HCO3-+2OH-═BaCO3↓+NH3?H2O+H2O,故B错误;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碘化氢过量,硝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完全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10I-+3NO3-+Fe3++12H+═5I2+3NO↑+Fe2++6H2O,故C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反应生成钠和氯气,2NaCl(熔融) 2Na+Cl2↑,故D错误;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本题共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
方法一:按照图1进行实验,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C,容器A中的反应仍在进行。
最终在_______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
方法二:按图2进行实验,最终在两极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
请从所提供的试剂或电极材料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纯水②NaCl溶液③NaOH溶液④四氯化碳⑤CuCl2溶液⑥乙醇⑦Fe棒⑧植物油⑨碳棒
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探究思考】实验表明上述实验中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或绿色,那么如何解释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呢?
(1)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得到Fe(OH)2如下信息:
资料名称物理性质描述化学性质描述
《化学辞典》,顾翼东编,1989年版P637 白色无定形粉末或白色至淡
绿色六方晶体
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将细粉
喷于空气中,则立即燃烧出火
花
《大学普通化学(下册)》傅鹰著P637 白色沉淀此沉淀易被氧化成微绿色
Fe3(OH)8
《普通化学教程》(下册)P788 白色能强烈吸收O2,迅速变成棕
色Fe(OH)3。
这时作为氧化
的中间产物为土绿色,其中含
有Fe2+、Fe3+。
阅读该资料后,你对上述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的解释是:
__________ ;资料中提及的微绿色Fe3(OH)8,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
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依据配色原理:白色和棕色不可能调配成绿色或灰绿色的常识,认为绿色可能是形成Fe(OH)2·n H2O所致。
用热水浴的方式加热“方法一”中生成的绿色沉淀,观察到沉淀由绿变白的趋势。
加热时,“方法一”中弹簧夹C应处于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状态,容器A中的反应须处于___________(填“停止”或“发生”)状态。
写出该实验中支持乙同学观点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欢迎你参加该研究小组的讨论,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
路。
参考答案:
(16分)【实验设计】方法一:B;Fe+H2SO4=FeSO4+H2↑、
FeSO4+2NaOH=Fe(OH)2↓+Na2SO4、
H2SO4+2NaOH=Na2SO4+2H2O 中和反应方程式不写不扣分
方法二:⑦、⑨或⑦、⑧、②。
(每空1分,共6分)
【探究思考】(1)(共4分)由于Fe(OH)2部分被氧化,混入少量的Fe(OH)3(2分)。
△
FeO·Fe2O3·4H2O(2分)。
(2)(共3分,各1分)打开,发生,Fe(OH)2·n H2O= Fe(OH)2+ n H2O。
(3)(共3分)向Fe2+和Fe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生成的沉淀的颜色是否为灰绿色(或者可以将Fe(OH)3和Fe(OH)2混合后观察其颜色。
)(合理答案均给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甲、乙、丙、丁、戊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与丁、丙与戊分别同主族,戊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
甲与乙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3:1形成化合物A,且每个A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请回答:
(1)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乙单质分子的电子式是。
(2)A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甲与丁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能与H2O反应得到强碱溶液和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X、Y、Z为三种强电解质,分别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
X、Y、Z的稀溶液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Y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②金属Cu与X、Y的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1)
(2)NH3·H2O NH4+ + OH-
(3)NaH + H2O = NaOH + H2↑ 1:1
(4)① NH4+ + H2O NH3·H2O + H+
② 3Cu + 8H+ + 2NO3- = 3Cu2+ +4H2O + 2NO↑
18. .(13分)【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苹果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苹果酸,可用乙酸和X为原料按如下线路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A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中有 _______________种官能团。
(4)有关E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1 mol E能与2 molH2反应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5)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苹果酸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形成的环状酯有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取代反应(2分)
(2)CH3CHO(2分)
(3)2(2分)
(4)B、D(2分)
19. (16分)已知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2)过量的化合物Ⅰ与HOOC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化合物Ⅲ可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化合物Ⅰ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生成化合物Ⅳ(分子式为C9H10O),化合物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2:2:1,Ⅴ的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
(1)C9H12O(2分)取代反应(2分)
(2)(3分)
(3)CH3CH2CH2Br (2分)
(2分)
(4)(2分)(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