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慢性肺源性合并冠心病者临床表现多为不典型性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

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症状、体征相互掩盖,病情比较复杂,误诊和漏诊率极高,因此只有争取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诊断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临床表现较单发者复杂,症状和体征相互掩盖,造成误诊和漏诊率较高。

本文对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现将具体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的40例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45~82岁。

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观察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比较两组心脏病患者之间年龄、性别、血脂水平、高血压病等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比如心绞痛发病史,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等;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心电图表现。

同时,做好两组进行比较的记录工作。

1.3治疗方法
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之上加用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物,比如丹参、肝素等,同时还应给予酚妥拉明和硝酸甘油扩血管,减轻心脏的符合。

而对照组则给患者25mg复方氨基酸的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的计量和计数材料分别用t检验和x2进行检验,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结果
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对比,不难发现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呼吸比较困难、心界向左扩大、心绞痛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其中P<0.05,两者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

2.2两组之间的心电图比较结果
根据两组之间的心电图情况可以得知,其中觀察组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电轴左偏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发生率较高,其中P<0.05。

两组患者之间的心电图具体情况数据见表2。

2.3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现阶段,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从而极有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

在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当中,观察组中有4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20%,而在对照组中的误诊率则较低。

3.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会损坏毛血管床,从而增加右心负荷负担以及肺循环的阻力,导致右心室的增厚肥大,最终患者的心脏会发生病变,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并且相互影响、相互掩盖,因此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因此,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
根据本文的资料研究资料可以得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控制感染后,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而含服硝酸甘油则很很大的疗效,因而这种情况应当考虑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并发后期往往会累及左心,引起左心室壁增肥增厚,进行听诊诊断的时候,结果发现其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大于肺动脉瓣的第二心音,若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时,就应当考虑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合并冠心病。

在具体的体征方面,比如出现心浊音界向左、向右扩大以及乳头肌功能不全的表现时,除外贫血性、高血压性心脏病,这种体征往往会有利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工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往往会由于心肌缺氧等因素,而导致心电图出现ST-T改变,这种情况会在治疗之后得到恢复和有效改善。

但是,只有患者表现为左心劳损或者冠脉供血不足的时候才能够具有诊断意义。

并且根据本组心电图的资料显示,当心电图呈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时,而且能够排除肺心病的酷似心肌梗死图形,就能够考虑患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可能性。

同时,当X线胸片或者B超显示为左室扩大、右室同时扩大,并且伴有主动脉迂曲,能够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就应考虑患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状况。

3.2造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误诊原因
促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长期缺氧,从而就会加重冠状动脉的损伤。

当这两种疾病合并存在的时候,其临床症状不易鉴别就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首先,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的状态,同时伴发冠心病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状况,尤其是患者患有糖尿病时仅仅表现为胸闷、心前区不适,这样就让临床医生很难发现;其次,由于基层医生往往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导致医生在分析心电图的时候出现误区;再次,由于现阶段国内还没有一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统一的诊断标准,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在判断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误诊;最后,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的时候,就不会很容易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多发在老年人,由于其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因而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冠心病本身的易患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够及时识别肺心病掩盖的冠心病的表现,早期进行诊断工作,然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就能够帮助患者身体机能的有效恢复。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除了使用单纯的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应配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享受健康、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赵云泉,吕宏,王俊,叶娟,杨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西部医学,2011,09(3):90-91
[2]杨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6):58-59
[3]贾克敏,周慧君,邓丽.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规范治疗效果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09(5):122-123
[4]陆国臣.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8)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