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病史脑梗死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A病史脑梗死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疗
效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爱通立静脉溶栓对有TIA病史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爱通立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499例,依据有无TIA病史,分
为TIA组和非TIA组,统计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

采用NIHSS评分及改良
的Rankin评分评价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

结果:①与非TIA组相比,TIA组爱通
立静脉溶栓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②与抗栓治疗相比,爱通立静脉
溶栓对有TIA病史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结论:爱通立静脉溶栓对有TIA病史
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建议有TIA病史脑梗死患者积极溶栓治疗。

关键词:TIA;急性脑梗死;爱通立;静脉溶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具有发病急骤、发
作时间短、反复发作等特点,部分可以进展为脑梗死[1]。

2009年6月美国卒中
协会(ASA)在Stroke上发布了TIA的新定义[2],即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
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本研究通过分析有TIA病史脑
梗死的患者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入我院卒中绿色通道并给与爱通立静脉溶
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9例,依据有无TIA病史,分为TIA组和非TIA组。

1.2研究方法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24小时的NIHSS 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
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来判定早期疗效。

采用 90 天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估远期预后,≤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

记录不良反应(颅内出血、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溶栓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
表3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
表4溶栓治疗患者预后及安全性评价
表5抗栓治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
3讨论
TIA患者早期有很高的风险发生急性脑梗死[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
家共识指出,TIA和脑梗死从本质上来说是缺血性脑损伤这一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对症状持续≥30 min者,在4.5 h内考虑溶栓治疗[4]。

本研究结果提示TIA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非TIA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降低幅度低于TIA脑梗死组。

TIA脑梗死组溶栓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非TIA脑梗死组的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集中在治愈和显效,表明有TIA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爱通立静脉溶栓疗效显著。

TIA脑梗死组
90dmRS评分为0.70±1.22,预后不良2例,颅内出血0例,死亡0例;非TIA
脑梗死组90dmRS评分为1.47±1.85,预后不良98例,颅内出血16例,死亡11例。

表明有TIA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爱通立静脉溶栓疗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但TIA脑梗死组病例数少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在与之相对比得抗栓治疗中,TIA
组总有效率为25.00%,非TIA组总有效率为1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
爱通立静脉溶栓对有TIA病史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建议积极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 Okada Y.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s a medical emergency [J].Front Neurol Neurosci,2014,33(4):19-29.
[2]EastonJD, SaverJL, AlbersGW, et al.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d Anesthesia;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uncil on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statemen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Stroke,2009,40:2276-2293.
[3]Giles MF, Rothwell PM. Risk of stroke early afte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Neurol, 2007,6:1063-1072.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 [J] .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 (6): 530-533.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1.06.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