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巴中市中考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史——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
交
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织
第一课 鸦片战争(近代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清道光帝在位
1、爆发背景:
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表(了解)
项目 政治 经济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农业国)
英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工业国)
军事 外交
装备陈旧 闭关锁国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结论
清政府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国力强盛
2)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 3)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①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难点释疑】
1)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在近代又被称为治外法权,是西方列强侵夺半殖民地国家
②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 3、结果: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弃都逃跑。侵略者劫掠并火烧皇
家园林——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清政府战败签约。
1858 年签订了《天
津条约》, 1860 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
第 2 页 共 71 页
中考历史复习精要
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
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所谓半殖民地, 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 但是实际
上在政治、经济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2)威海卫战役: 1895 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3)结果: 1895 年 4 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3、《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记忆法:辽台澎两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内容
影响
2、参与国: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时间: 1900.6 —— 1901
★★ 3、过程: ○1 侵略者罪行: 1900 年 6 月,英法美俄、 德日意奥八个国家在西摩尔率领下,
从大沽向北京进犯。 7 月,天津陷落。 8 月中旬,攻陷北京,再次洗劫北京城,慈禧、光绪
弃都西逃西安。——侵略者的暴行是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 ○2 反侵略史实: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杨村、 天津的老龙头车站、 紫竹林租界 (张
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附: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禁烟运动的先驱,近代的民族英雄;
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 如果没有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也是历史的必然。
国的市场。
因为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
第 1 页 共 71 页
中考历史复习精要
2、经过:( 1840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割占我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
割占面积
1858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约 60 万平方千米 约 150
1860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库页岛在内 约 40 万平方千米 万平方
1864 《北京条约》 《堪分西北界约记》
所谓半封建,相对完全封建而言,是指既保留封建主义,
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
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
鸦片战争
英
1840.6 — 1842.8
《南京条约》
见上(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1856.10 — 1860
《 天津 条约 》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日
1894.9 — 1895.4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英法美俄
1900.6 — 1901.8
《辛丑条约》
德日意奥
2、列强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 19 世纪 40— 60 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1840 年 6 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
1842 年 8 月,英舰抵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3、结果: 1842 年 8 月,清政府战败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南京条约》 。
★★ 4、《南京条约》 【记忆法: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广西福宁上,五口全开放】
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加重人民负担。
开阜: 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外国侵略形式转
变;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4、影响:○1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激起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促使维新变 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多两;
严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
质的组织;
工具。
驻兵: 拆毁大沽炮台, 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 清政府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
严重损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权。
害了中
设界: 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 清政府内政外交完全被洋人
国的主
中考历史复习精要
中国近现代史
概论 :中国近代史起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 止于 1949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共 110
年的历史,其中 1840—1919 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19—1949 年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这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 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革 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 。
5)革命任务: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抗外来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6)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历史进入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1919 )。
【特别提醒】
鸦片战争实际上是农耕文明的中国和工业文明的英国之间,
两种不同文明的较量。 中国
战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进步的资本主义。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咸丰帝在位
1、原因: 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经过:①时间: 1856 年 10 月—— 1860 年 10 月
德成率领义和团、聂士成率领清军)打击侵略者。
4、结果: 1901 年 9 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比西】等
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5、《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记忆法:赔款、严禁、驻兵、设界】
内容
影响
赔款: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 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加重人民负担。
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控制。
权。
★★ 6、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极大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
权。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结】: 1、列强侵略一览:
战争
发动国
起止时间
不平等条约
内容及影响
危害:鸦片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清朝财政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②经过:清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到广东禁烟,
1839 年 6 月,他下令将收缴的 110 多万
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
第 3 页 共 71 页
中考历史复习精要
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光绪帝在位
1、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义和团运动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兴起地点:山东、直隶、河南
口号: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剿灭——招抚——剿灭
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在军事上, 列强趋向联合,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马关条约》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且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的司法主权,对其在这些国家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的特权制度。
2)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
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
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
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
总特征:列强侵华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主要国家:英法美俄
目的: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开拓中国市场;
侵掠形式:商品输出
第 4 页 共 71 页
中考历史复习精要
第二阶段( 19 世纪 70— 90 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总特征: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主要国家:美日德
侵掠形式: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形成共同
内容
影响
割 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香港成为英国侵
中国
略中国的基地。
开始
赔 款:给英国 2100 万银元。
清政府财政更吃紧;加重人民负担。
沦为
开 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到北) 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中国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 1)、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 (了解)
○1 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等 11 处为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深入到整个沿海地区和内地) 。○2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3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
传教。○4 赔款: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 800 万两白银。○5 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5、性质: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 6、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2)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矛盾: 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
巴尔克什湖以东以南
约 44 万平方千米
千米的 土地。
80 年 《改订条约》及以后五
中国西北部
约 7 万平方千米
代
个勘界议定书
5、影响: 1)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 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
深。
2 )旨在推动清王朝中兴的
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
此起步。 【特别提醒】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 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即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 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9 (“甲午”)—— 1895.4
★★ 2、 1)黄海战役: 1894 年 9 月 17 日,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遭
遇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黄海一战,双方互有损
伤,日舰率先退出战场。 【邓世昌:邓世昌壮烈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反
抗外来侵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半殖 民地 半封
协商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 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便利了英国 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的本质意图。
建社 会
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贸易主权) 、居住
及租地等特权(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借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