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IP信令网组网及演进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cafdd7f680203d8cf2f243b.png)
Network World •网络天地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1【关键词】电路域 分组域 TDM 交换 软交换全IP 网 5G 核心网1 前言移动通信从1G 模拟系统到2G 数字、再到3G 、4G 以及正在建设的5G ,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业务从最初的简单通话到高清语音,再到高速数据和5G 时代业务的泛在化,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走向更广泛的应用。
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历史(1)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邮电局建成并投入商用。
(2)1995年,原邮电局正式开通GSM 网络,2000年中国移动剥离后由中国移动经营。
(3)1995年7月19日,中国联通GSM 数码移动电话网络正式开通。
(4)1998年,CDMA (IS95)网络由中国联通承建,2008年由中国电信经营。
(5)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 业务。
(6)2008年4月, 中国移动3G TD-SCDMA 试商用放号。
(7)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3G WCDMA 试商用放号。
(8)2009年3月,中国电信推出CDMA2000网络并投入商用。
(9)2013年7月,中国联通开放4G 网络,2015年12月8日,正式发布4G+网络。
(10)2013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开放4G 网络。
(11)2014年2月3日,电信4G 正式在全国开放运行。
3 2G核心网技术2G (含2.5G )核心网技术包括GSM 、GPRS 、CDMA (IS95)。
GSM 、CDMA (IS95)技术分别是由欧洲和北美的标准组织提出的,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文/马为贞 董雪娥 邓彩利仅提供语音和短信业务,GPRS 是基于GSM 体系下演进的分组数据承载技术,存在兼容性差、安全性不高、数据速率低等问题。
IP信令网的演进策略
![IP信令网的演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f076cf7c8d376eeaeaa3139.png)
实施. 信令 消 息承 载 的 化 也成 为关 注 的焦点 。本 文以T DM ( 分 多路 复 用 ) 令 网为 现 状 , 时 信 以对 I P 信 令 网的研究 和理 解 为基础 , 出向 I 信 令 网演化 提 I ) 的具 体 的、 合理 的 、 可行 的方案 。
a 分 组化要 求 : ) 分组 化是 网络发 展 的必然 趋 势 。
宽 , 以降低 传输 资源 管理 的复杂 程度 , 可 能打破 可 并 T DM 链路 组支 持链路 数量 的限制 。 近两年 来 ,中 国各 运 营商 已经开 始使用 软 交换 设 备 扩建 GS 网络 ,部 分 发达 地 区 的软交 换 交换 M 局 已经完 全替 代 了传统 的交换 局 。 同时 I P化是 核 心
发展 的必 然 。
高 带 宽带 来 的传输 利 用率 高 、 工程 简单 、 护方 便 、 维
成本 低 等优势 。
b 带 宽 要求 : 统 的 NO. 令 网带宽 有 限 。 ) 传 7信 两 个信 令点 之 间最大 带宽是 1 x 3 。目前 移 动 6 2M= 2M I 令 网与 T P信 DM 信令 网的本 质差 异在 于底 层 的承载 方式 不 同 , 仍采 用 分级 结 构 ,由 I P和 I Ps P
S P组 成 。I P是 提供 I T PS P信令 接 口的信 令 点 , 具 有独立 的信 令点 编码 . 通过 I P网络 端 E实 现 S 7信 I S
令 消 息 的发送 与 接 收 。I T P S P是 提供 I P信令 接 口
量 中继 资 源 ,现 有信令 网扩容相 对 困难 。而在 采用 技术 承 载 后 ,可 以方便 灵 活地 增 加 信 令 网络 带
2 1 年 第 9期 00
7号信令承载IP化组网方案探讨
![7号信令承载IP化组网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d68d2e8524de518964b7db9.png)
2. 2 SP 设备支持 IP 化情况 SP 设备主 要包括 MSC、H L R、SGSN 等核心网 网
元和 SCP、SMSC 等种类繁多的业务平台。 由于近 年来中国 移动对软 交换和 IP 技 术的大力应
用, 信令点可 IP 化的程 度较高。在所有信令 点中, 以 MSC Server 设 备数量为最多,且 MSC Server 已 有部 分信令(BICC、H . 248)完成了 IP 承载的改造 ;SGSN 为分组域设备,对其进行 信令承载 IP 化改造较电路 域 设备 更为 容易, 因此 建议 信令 点的 IP 化 可以 从 MSC Server 和 SGSN 入手,逐步过渡到其他信令点设备。
第 一阶 段 :引入 IP ST P 设备。初 期 IP ST P 设备 较 少,ST P 之 间 尚 不 能大 规 模 进 行 IP 化 组 网, 且 信 令 点尚 不能 提供 IP 方 式承 载信 令,IP ST P 仍只 配置 T DM 端口和链路。
第二 阶段 :信令点 IP 化。新建 网元应采 用支持 IP 承载信 令的设备,配置一定量的 IP 接口, 在本地的新 建网元 之间优先使用 IP 方式承载 信令 ;之 后陆续改造 现 有可支持 IP 承载信 令的网 元, 将 TDM 接口改 造为 IP 接 口, 将本地 网原 T DM 方式 下的直 联信令 改为 IP 方式承载,在本地网内首先实现信令承载 IP 化。
摘 要 本文基于IP STP平台已在中国移动信令网中使用的前提下,研究信令网I P化承载后的组网方案,分别对本地 信令网、省内长途信令网及省际长途信令网三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 信令I P化承载 IP“全 IP 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清 晰。从中国移动网络 演进情 况来看, 目前仍主 要处于 软 交换阶 段,近两 年正在 引入 IMS 域, 但由 于 CS 域 的消 亡、H LR 向 H SS 的演进都将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 7 号信令和 IP 信 令还将长期 处于共存 阶段。新引入 和 即 将 引入 的 IP 信 令均 在 IP 承 载网 上 直 接进 行 疏通, 采用扁平化方式组网。传统 的 7 号信令 仍在现 有的分 级组网的 信令网中疏通,其承载方式的 IP 化是本文的 研究重点。
中国移动CMNET省网与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CMNET省网与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28a07d5022aaea988f0f3c.png)
中国移动C M N E T省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版本号0.9.0X X X X-X X-X X发布X X X X-X X-X 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概述 (2)2.互联网接入业务 (3)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 (3)2.2.IPOE上网业务 (3)2.3.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4)3.虚拟专线/专网业务 (6)3.1.三层MPLS VPN业务 (6)3.2.二层VPN业务(VPLS) (7)4.WLAN接入业务 (8)4.1.AC集中化部署 (8)4.2.AC分布式部署 (9)5.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 (11)6.自有业务系统的互联网接入 (12)7.IPTV业务 (14)8.IDC业务 (16)1. 概述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定位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
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承载的业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类、虚拟专线/专网、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和多媒体类三大类,其典型业务如下所述。
主要涉及阿郎SR7750、华为ME60、爱立信SE800共3款SR/BRAS设备,以下为这三款设备的配置举例。
2. 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分为PPPOE接入业务、IPOE接入业务和专线接入业务三种种类型。
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PPPOE上网业务为城域网承载的默认业务。
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
二层宽带汇聚交换机透传外层标签。
SR/BRAS做为宽带接入网关,在下行GE端口终结SVLAN,并通过和后台的交互实现宽带用户的精确绑定。
PPPOE上网业务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修改图中文字图2-1 家庭宽带接入业务示意图2.2.IPOE上网业务IPOE接入业务采用DHCP动态IP 地址分配方式,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 的扩展,二层宽带汇聚网透传外层标签。
中国移动--LTE信令流程
![中国移动--LTE信令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c787b44028915f814dc276.png)
RLC层依然提供TM/UM /AM三种传输模式
E-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
基本概念
接口功能
LTE接口通用模型
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 控制面和用户面相分离,无线网络层与传输网络层相分离 无线网络层:实现E-UTRAN的通信功能 传输网络层:采用IP传输技术对用户面和控制面数据进行传输
LTE信令流程
研究院无线所 2010年12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网络架构 协议栈结构 接口功能 无线网系统消息 UE的工作模式与状态 无线承载的分类 UE标识
无线网基本信令流程
随机接入 寻呼 RRC连接建立、重配、重建 立、释放 测量
端到端业务建立/释放相 关流程
Attach流程 Detach流程 Service Request过程 专用承载建立流程 专用承载修改流程 专用承载释放流程
UDP/IP之上的GTP-U用来传输S-GW与 eNB之间的用户平面PDU
S1用户面主要功能为:
在S1接口目标节点中指示数据分组所属 的SAE接入承载; 移动性过程中尽量减少数据的丢失;
错误处理机制;
MBMS支持功能; 分组丢失检测机制;
X2接口协议栈
X2接口
基本概念
接口功能
LTE系统X2接口的定义采用了与S1接口 一致的原则
EPS Bearer
External Bearer
E-RAB
Radio Bearer
S1 Bearer
S5/S8 Bearer
Radio
S1
S5/S8
Gi
无线承载分类
中国移动信令网IP化演进探讨
![中国移动信令网IP化演进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eda58d9240c844769eaeecf.png)
的大部分 管理 消息都没 有指 出消息 需要 到达 的 目的信令
点 ,因 此无法 支持 下一 跳 的操 作 ,要 解决这 个 问题就必 须对 M3 A 议做 适当扩展 ,在管理消息 中增加 目的信令 U协 点域 。还有 ,传统N .信令 网MT 3 o7 P 在链路故障和路 由故 障过程 中 ,有一整套的倒换倒回机制 ,但M3 A U 协议基本
载 ,但在传送过程 中仍需要GT 翻译 和S CP C 层寻址功能 。 ( 与呼 叫控制相 关的信 令 ,例如 :BIC 2) C 与MAP 、CA 信令不 同 ,BCC信令不是 基于 S P I CCP 的 ,只 有DP 寻址 路 由 ,没有 GT C 翻译 和S CCP 由 。因 路 此BI 信令 的传 送可 以通 过直达 信令也 可 以通过 IS P CC PT 转接 ,但不需要S CP 由。 C 路
供参 考。
【 关键词 】 信令网 l化 N : M3 A IS P R 版本 P o7 U PT 4
1 刖 声
过 1条; 6
随着通 信技术 的发展 ,I化成 为核心 网发展 的大趋 P 势 。从2 0 年开始 ,中国移 动在部分经济发达 的省 市对 08
( 2)每条信令 链路的传输速率为6 k is 2 is 4 bt 或 Mbt / /
责 任 编 辑 :左 永 君 z o o gu @ mb o n u y n jn c mc
和 R 版 l 域采 用全 新 的基 于SI 的会 话 方式 ,信 令 寻 7 MS P
址采 用DNS NUM方 式 。现有 信令 网 的演进 主要 是针 +E 对R 版 本的演进 。R 阶段 l信令 网的主要功能 就是传送 4 4 P BC I C、MA P、C P A 信令 ,这几种信令可 以分 为两类 :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68d3348779563c1ec5da71f3.png)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摘要:本文介绍了全IP核心网的概念以及无线网、骨干网、信令网的演进。
关键词:全IP核心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第三代移动通信1、前言随着ITU-R TG8/1赫尔辛基会议落下帷幕,第三代通信的接口标准格局已基本形成,产生了五种无线接口技术,其中包括IMT-2000 CDMA DS、IMT-2000 CDMA MC、 IMT-2000 CDMA TDD三种宽带CDMA技术和IMT-2000 TDMA SC、IMT-2000 TDMA TDD两种T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庞大的基础网络与众多客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无疑它首先要考虑与第二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问题,以实现在最初阶段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目前GSM和CDMA运营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与第三代无线接口相比较,核心网的演进总趋势要明确的多,即“全IP的核心网络”。
2、全IP核心网络目前每一个从事电信行业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基于IP,IP基于一切”,而且国际国内各个电信标准化组织都在探讨“全IP”网络的概念,希望在未来能实现真正全球完全一致的“全IP核心网络”。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全IP核心网络的概念呢?因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网趋于一致,各式各样的服务器接入统一的核心网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是大势所趋。
而目前对IP核心网的认同基本上是“IP核心骨干网”上,也就是说,只是拿IP取代了传统网络的传输层(如MTP),而控制层(如SCCP)、应用层(如TCAP、MAP、IS-41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概念,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但应该看到是全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概念。
运营业也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将从现在大而全的方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将出现网络传输提供商(长途的、本地的)、网络运营商、接入提供商(有线、无线)、接入运营商等新的运营形式。
中国移动-皮基站回传组网简介
![中国移动-皮基站回传组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d5a6f5e33d4b14e8424685a.png)
目录1简介 (2)2smallcell回传组网拓扑图 (3)3回传组网及数据流走向 (4)3.1网关组网及数据流走向 (4)3.1.1Internet回传组网 (4)3.1.2PON回传组网 (4)3.1.3PTN+CMNET (5)3.2PTN直连EPC组网及数据流走向 (5)3.3网管组网及数据流走向 (6)3.3.1不接网关 (6)3.3.2接网关 (6)皮基站回传组网简介1简介目前现网传统室内外部署站点回传比较单一,主要以PTN这种方式为主,而smallcell设备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采取不同的回传方式,从而构成不同的网络拓扑,以下为大家介绍详细smallcell回传组网拓扑图构成。
常用相关名词:1InternetTD-LTE皮基站:是一种采用扁平化架构的小型化、低功率基站;回传网络包括:Internet、GPON、PTN三种;1)Internet:因特网(又名互联网)。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交互(采用TCP/IP协议)而成的一个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2)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俗称千兆无源光网络;网关:Smallcell网关,位于Small cell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用于两者之间的信令和数据的汇聚和转发;EPC:演进型分组核心网,简单理解运营商LTE核心网即可;皮基站网管系统:对Smallcell基站、网关进行鉴权(AAA)及管理(包括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基站鉴权管理);网管网:运营商用于整网基站管理、数据管控、鉴权计费、业务管理等功能的平台。
3回传组网及数据流走向3.1网关组网及数据流走向3.1.1Internet回传组网TD-LTE小基站系统网关安全网关信令网关CMNET L3 PTN(落地)SGW信令数据流业务数据流Ipsec之前业务路径Internet第三方回传基站通过第三方网络回传(如广电、长城等)接入Internet公网,通过公网把报文传输到CMNET的公网BRAS,BRAS按照安全网关地址进L3VPN转发,安全网关收到报文后,解装ipsec隧道,校验/解密报文,按照报文内层目的ip转发给信令网关或S/PGW。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组织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组织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cd0b6b20b4e767f5bcfce47.png)
[4] WL—CZ—1—005-MHYZ-2013 中国移动 IP 承载网 CE 码号与命名原则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承载层专业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韦芳、刘义、刘红亮、杜锋、陈永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 IP 承载网 CE 局数据设置原则,供网络规划与建设、设备制造、
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使用。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词语
解释
CMNet 中国移动互联网
AR
Access Router 接入路由器
AS
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统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路由协议
BR
Border Router 边界路由器
3 业务局数据设置原则
3.1 业务描述
全网性的 CS/PS/IMS 类业务主要包括如下:
业务
类别
范围 涉及网元
涉及的接口
软 交 换 信 CS 域
全网 MSS/MGW/BSC/RNC/MME/fem Mc 、 Nc 、 Iu-CS
令
to
信令、A 口信令
Iur、SGs
软 交 换 媒 CS 域
全网 MGW/BSC/RNC/femto
1 概述
中国移动 IP 承载网 CE 是各类业务系统与 IP 承载网之间的关键设备,用于屏蔽业务 系统内部个性化互联需求和汇聚流量,实现业务系统与 IP 承载网互联接口的统一化和标 准化。
2 总体要求
局数据设置分册分为业务、支撑局数据两部分内容,前者描述业务网元接入 CE 的相 关 配 置 原 则 , 后 者 描 述 NTP 、 网 管 接 入 的 配 置 原 则 。 本 规 范 着 重 描 述 全 网 性 的 、 CS/PS/IMS 业务接入 CE 的配置原则。其他业务如支撑部门使用的包括 OA/BOSS/网管业务, 由于业务类型较多,本规范不在逐一明确,参照本规范内容配置即可。中国移动 IP 承载 网 CE 的建设扩容、维护优化等相关工作须遵循本分册的相关原则。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和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和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92ff90af45b307e97197a9.png)
5c. Reloc /HO Req 6b. Reloc /HO Req
7b. Forward Reloc Resp
7a. Reloc /HO Req Ack
8a. Reloc /HO Req Ack 8b. Prep HO Resp
8c. Establish circuit
15. UE tunes to UTRAN/GERAN
16. HO Detection
11. Release of IMS access leg
17a. Reloc/HO Complete 17b. SES (HO Complete)
17c. ANSWER
17d. PS to CS Complete/Ack
To eUTRAN Coordinates SRVCC and PS HO response
PS HO response to MME (CS resources)
3GPP IMS
关键技术:CS业务连续性(CDMA)
1xCS SRVCC
UE
1xCS SRVC C UE
1xRTT CS
A1
Access
BSC
RNC
BTS BTS
BTS BTS Node_B
LTE/SAE核心网与传统核心网的共存
数据中 电子商务
游戏娱乐 个人生活
随着LTE的引入, NP数心据融库合的会话类 业务
移动
数字家庭 M2M 互联网
非会话类 业务
与LTE同覆盖的
PoC
业务
电路域网络升 数据 DSMP
IM VoIP Centrex
Target SGSN
Target RNS/BSS
中国移动信令网主要信令及流程介 绍
![中国移动信令网主要信令及流程介 绍](https://img.taocdn.com/s3/m/956568d1b14e852458fb57b9.png)
3. IAM-GRS/BLO/MGB/SGB由于电路维护闭塞而释放的呼 叫。
ZCTT
19
中创信测
电路复原信号RSC
如果仅涉及少数电路,则对每一条受影响的电路发生一个 RSC信号,未受影响的交换机收到RSC后将作如下反应:
(1)如果在接续中它是处于呼叫建立中或通话中的来话交换局,将收 到的RSC视为拆线信号,在该电路变为空闲后,回送RLG。 (2)如果接续中它是去话交换局,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收到的信号视为 挂机信号,并回送CLF。 (3)如果在发送IAM后,但在收到有关哪一呼叫的后向信号之前收到 RSC,应释放此电路,并在另一电路上进行二次接续。
ZCTT
5
中创信测
七号消息信息单元
LI=0
LI=1或2
LI>2
FISU:填充信息单元
LSSU:链路状态信息单元
MSU:消息信息单元
ZCTT
6
中创信测
LSSU链路状态单元
状态指示语为: 000 SIO 失去定位; 001 SIN 正常定位;
010 SIE 紧急定位;
011 SIOS 链路故障; 100 SIPO 处理机故障;
任选项
ZCTT
任选参数终了
28
中创信测
ISUP成功的接续过程
市话局 LS IAM ACM 长途局 TS
ANM
通话
主叫先挂机
REL RLC
REL RLC
ZCTT
被叫先挂机
29
中创信测
ISUP不成功的接续过程
市话局 LS IAM SAM SAM
REL(释放原因指示)
长途局 TS
被叫端释放
中国移动网络结构介绍
![中国移动网络结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109df83eff9aef8941e06c6.png)
骨干南昌节点2 北门
2×10G 省中心核心节点2
10G
BAS GE
2×10/10/2.5G 地市核心节点2
10G/2.5G
BAS GE
SR
GE GE
地市区域一
地市区域N
县级区域一
县级区域N
2020/4/6
网络部
34
⒋AAA认证系统
综合信息接入认证计费系统(AAA),主要实现 对固定宽带、WLAN等业务的认证、授权和计费 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中小网络可分为两级(汇接局、基本业务区)或无级
同步网
原子钟 时钟同步信号的传送
2020/4/6
网络部
5
⒈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sp
STP sp
信令层
sp
STP sp
TS
HLR
MSC/VLR
LS
BSS
BSS
网络层
LS
LS
MSC/VLR HLR
SP:信令点
STP:信令转接点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MSC/VL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
无线接入和用户的移动性决定了移动通信在网络 构架上比固定电话网络更复杂。
2020/4/6
网络部
7
⒉GSM系统的总体框架
MSC(移动交换中心) VLR(拜访用户位置寄存器) BSC(基站控制器) H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EIR(设备识别寄存器) AC(鉴权中心) BTS(基站收发信站) SC(短信中心) OMC(操作维护中心)
一. 课程介绍 二.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三. IP网络结构与现状
2020/4/6
网络部
28
中国移动有哪些IP网络?
基于IP承载的No.7信令网组网研究
![基于IP承载的No.7信令网组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241eba69dc5022aaea00ed.png)
I信令网需求来 自于3 P 个方面。首先.随着移动用户数量 日 益增加. 日 业务 新月异。 移动网的信令协议也由原来支持基本 语音通话 IU f SP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1 和移动管理 M P ̄ A(
动应用部分) , 协议 发展到移动智能网C PC M L A ( E 应用部分) A 、 移动分组域 G R A P SM P和软交换 BC f IC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
作为业务支撑网的七号(o) N . 信令网的传输承载技术也应与时 7 俱进。 再者 , 传统PT 、S SNGM信令网虽然运行稳定 。 但由于设备
使用年限长。 故障率逐年升高. 个别厂 甚至 商设备对设备已不 提
供支持. 这些设备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求。 面临 改造和淘汰的压力。但I P网承载信令也面临许多问题。 需要加
消息的 处理和信令网管理功能。 使用M P 2A的信令网 及协议堆
栈如图 1 所示
M U 是一种落地协议, 3A 主要是针对 S ( G信令网关) 应用设计 的, 只能进行一跳的信令转接, 适合作为 I信令点边缘接人协议。 P 基于 MP 2A的I信令链路. M P 提供基于链路的信令网管 P 通过 T3
信令在 I P网上传送 , 可以减少信令网组网复杂程度 , 提高 信令传送效率。
() 3 符合业务和平台发展趋势
N.信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为移动通信的重要协议。 o 7 目 前很多移动业务通过 N.信令接口查询用户或移动信息 o 7 业
等协议. 所产生的信令量也随之高速增长。其次, 整个通信网正
域以至未来的I S f 多媒体子系统1业务均采用 I M I P P为传输技 术。因此, 信令网从 T M过渡为 I, D P将进一步减少 T M传输资 D
中国移动IP城域网定位及业务发展华为
![中国移动IP城域网定位及业务发展华为](https://img.taocdn.com/s3/m/4dd4046d0b1c59eef9c7b40d.png)
Page 10
电信、联通城域网建设思路
IP互联网 IP承载网
骨干网
层次化 路由化
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
城域网核心层
汇聚路由器 汇聚路由器
端局化
城域网汇聚层
接入多样化
城域网接入层
BAS
SR/PE
BAS
SR/PE
DSLAM 双绞线
L2
以太网
RPR/MSTP
Page 15
农村信息站/NGN业务
“村通”工程建设时,可以考虑采用固定软交换的形式。一是,可以减少成 本,二是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网络业务发展需要,保护投资。
农村信息站:当前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宽带互联网业务,针对农村
消费能力不足的现状以网吧的形式部署在村级行政单位。后期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和农民宽带上网的依赖,宽带部署到每个农民家中,在农民中发展宽 带用户。 NGN话吧业务:由于农村的消费能力不足,在信息站除了提供互联网业务外, 还可以利用“村通”工程的NGN网络开展话吧业务。 战略意义:在农村中开展信息站/NGN等固定业务,可以积累固定业务运营
Page 19
城市网吧+话吧
在城市里,移动作为固定数据业务后起力量,如何开展自己的业务?
可以通过部署网吧+话吧提升城市数据业务。而且城市消费能力肯定要高
于农村,在城市开展网吧+话吧业务,盈利能力会高于农村信息站。 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城市中的网吧+话吧与电信、网通等固定运营商的 竞争。 网吧计费方式:农村信息站的预付费卡运营方式同样也适合移动的城市网 吧,可以降低CAPEX和OPEX,而且方便用户对网吧的使用。 话吧计费方式:1、采用IAD加反极性计费器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成本。
核心网的发展与演进
![核心网的发展与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9ee73e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4.png)
核心网的发展与演进刘莉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100876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通信核心网发展的背景和过程,阐述了各个发展阶段组网的特点和使用的技术,分析了移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演进方案,最后指出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核心网 TDM 软交换 IP ID-SCDMA IMS移动网络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系统支撑部分比如说安全管理等这些。
核心网部分就是位于网络子系统内,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把A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
主要是涉及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补充业务实现,智能触发等方面主体支撑在交换机,从协议上规定就是其到核心交换或者呼叫路由功能的网元。
一、传统GSM核心网当今的移动网络大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部署的,移动交换中心(MSC)是数字化的;时分复用(TDM)交换机也在过去通过升级和扩容来适应用户增长的需要。
在传统的GSM网络的核心网中,所有的信令控制与话务交换均由MSC交换机完成,而且所有的链路必须使用TDM链路。
伴随着网络与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交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移动软交换的引入成为核心网络演进的必然。
二、基于软交换的GSM核心网软交换技术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历了实验、商用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比较成熟。
软交换和3G技术日趋成熟,而3G运营牌照迟迟未发,为此移动运营商开始寻求在传统2G核心网中的软交换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2G网络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移动运营商今后部署3G网络积累经验。
软交换技术为通信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和战略发展的机遇,是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软交换技术率先在长途网和汇接网获得了应用,并逐步向接入网和移动本地网渗透。
对于现有移动运营商来说,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移动本地网,为其解决2G交换网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机遇。
目前2G移动运营商,其交换网络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设备容量小、处理能力低。
中国移动信令网主要信令及流程介 绍
![中国移动信令网主要信令及流程介 绍](https://img.taocdn.com/s3/m/956568d1b14e852458fb57b9.png)
BSS AP
链路层MTP2
物理层
ZCTT
4
中创信测
一、故障告警重点
1、链路物理级告警(LOS无信号,LOF帧失 步,AIS全0全1,NOFISU); 2、LSSU链路级告警; 3、网管级倒换倒回告警; 4、链路负荷一级告警;高于门限0.2Erl; 5、接通率一级告警;小于门限40%。 6、无SNT告警。
中创信测
中国移动 信令网主要协议及流程介绍
2010年11月
ZCTT
0
0
中创信测
中创信测监测系统架构
分布式采集处理、集中式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ZCTT
1
中创信测
培训提纲
一、七号信令网及ISUP/BICC协议 二、MAP/CAP协议及流程
三、BSSAP协议及流程
ZCTT
2
中创信测
信令网组网结构
任选项
ZCTT
任选参数终了
28
中创信测
ISUP成功的接续过程
市话局 LS IAM ACM 长途局 TS
ANM
通话
主叫先挂机
REL RLC
REL RLC
ZCTT
被叫先挂机
29
中创信测
ISUP不成功的接续过程
市话局 LS IAM SAM SAM
REL(释放原因指示)
长途局 TS
被叫端释放
RLC
主叫端 释放
接收消息负荷ERL=(单位时间内接收SIF和SIO字节数+单位时间内接收的
MSU数*6)/(以字节为单位的链路速率*单位时间)
ZCTT
9
中创信测
TUP电话信号消息的格式
ZCTT
10
中创信测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组织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组织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da1cd66137ee06eff918e0.png)
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I P承载网局数据设置原则分册WL-CZ-1-005-SJYZ-2013版本号:V1.0.22013-11-22发布2013-11-22实施目录前言 (4)范围 (5)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1概述 (7)2总体要求 (7)3业务局数据设置原则 (7)3.1 业务描述 (7)3.2 VPN的设置及参数 (8)3.3 路由协议、路由策略参数 (9)3.4 链路配置 (11)3.5 CE与业务网元互联 (12)3.5.1 软交换信令业务 (12)3.5.2 软交换媒体业务 (14)3.5.3 信令网业务 (15)3.5.4 分布式HLR业务 (17)3.5.5 PCC业务 (17)3.5.6 Gb业务 (18)3.5.7 IUPS信令业务 (19)3.5.8 IUPS媒体业务 (19)3.5.9 IMS信令业务 (20)3.5.10 IMS媒体业务 (21)3.6 数据配置模板 (22)3.6.1 创建VPN实例 (22)3.6.2 创建OSPF进程 (23)3.6.3 配置路由策略 (27)3.6.4 配置并发布汇聚路由 (29)3.6.5 配置二层接口 (30)3.6.6 配置三层物理接口 (34)3.6.7 配置三层子接口 (37)3.6.8 配置静态明细路由 (39)3.6.9 配置VRRP (40)3.6.10 配置Trunk链路透传vlan (42)3.6.11 配置BFD并绑定静态路由 (45)3.6.12 配置发布明细路由 (46)3.6.13 CE-网元间开启OSPF (47)3.6.14 配置三层Trunk子接口 (48)3.6.15 配置BGP协议 (49)3.7 特例设备数据配置模板 (51)3.7.1 华为MGW媒体面特殊配置 (51)3.7.2 中兴软交换SS/MGW信令面特殊配置 (54)3.7.3 诺西软交换MGW信令面特殊配置 (56)3.7.4 华为BSC媒体面特殊配置 (57)4支撑局数据设置原则 (59)4.1 NTP对接数据设置原则 (59)4.2 网管平台对接数据设置原则 (59)4.3 数据配置模板 (59)5编制历史 (61)前言随着IP化的推进,公司CS域、PS域、IMS域、网管、支撑等大量业务均已通过IP承载网专用VPN进行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