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设计时期的设计多元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 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软高技设计、极少主义、解构主义、 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组合设计、曼菲斯(Memphis)风格等成为这一时 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我们把这些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统称 为“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以科技和信息革 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 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 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 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 对隐喻的共同理解。 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 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式的 杂交种。 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非艺术与反艺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 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偶发艺术、非艺术与反艺术。
随着文化设计的愈益强烈软高技设计风格除了形态和色彩以外更加注重产品设计中符号学问题强调产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一种自然的连续8新现代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
索特萨斯的代表作是1981年设计的 一个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 贴面材料,颜色鲜艳,很像一个抽 象的雕塑品,几乎不具备书架的功 能。他给予它一种图腾的形状,打 破了早已建立的形式价值和一般的 功能参数,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安置 一个拟人的充满远古回声和遗痕的 人工物品。表面布满了同样一种孢 子和细菌的花纹图案。其本质是一 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 犬儒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 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 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 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马内奥· 波特1982年 设计的第二椅子, 直线圆角的金属 结构减少到无以 复加,曲面的金 属网座面,配以 冷静的黑色,整 个椅子简洁、高 雅而功能突出, 极具现代风格和 金属美感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战后
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表现战 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威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
二、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
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环境成为工业设计 的两大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 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简直就是“群雄并 起”,精彩纷呈,归纳起来,荤荤大者,有如下几种: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的含意和概念含糊不清。 仅就字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今日的”或“未来的”。它涉及到 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 多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由国家 垄断向国际间跨国垄断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 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 映,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 说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这种反叛从20世纪 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 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 去了昔日的荣耀。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 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 义设计。
5、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別。理论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
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 (和谐、统一)。
例: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艺术家来华演出的一出哑剧, 用一把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
音乐之后,突然起身猛地将琴摔到地上,并狠狠地踩了一脚,然后又很快地用提琴碎片在一 块画布上粘贴出一幅抽象的绘画(一幅提琴解构重组的绘画)。原来完美、和谐的提琴造 型已不复存在,而它留下的碎片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重生。 解构主义是具有很大个性、随意性和表现特征的设计探索风格,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判。其理论的复杂性,设计方法及视角的多样性,带来表 现语言和形式特征的多样性。
2、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 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 美学,随着科学的进 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 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 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 的设计美学。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简洁、光亮与金属的 造型 (冷光效果)、喜 欢直接引用非传统的合 成材料或零件、工业化 产品或粗犷建材、建筑 物厂房化(或效率化)、 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 结构)。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大教堂(1970)
陆军总司令部(1968)
伍重(Jorn Utzon)[丹麦]
1959-1973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象是海上的 船帆,又像盛开的花朵,被视为悉尼市标。为研究 和设计这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施工也费时 3年多。工程预算700万美元,实际费用达12000万美 元。
后现代主义设计相关名词
1.隐喻:设计师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形态运用到设 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 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 凭借隐喻方法的运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 动式的表达模式。
4、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设计风格。其特征是一种美 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受米斯· 德· “少则多” 凡· 罗 的 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 的表面处理特点。1984年成立的意大利“宙斯”设计集团(the zeus group)是极少主义 风格 最有代表性的组织,而法国设计家菲力普· 斯塔克(Philip Starck)是极少主义风格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设计的折叠式桌子,简单的圆桌面加上简单的折叠脚架,再配以单纯而高 雅的黑色,简而精,极其耐看。 极少主义风格从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但又与现代主义设计有明显的区别。摒弃 粗放和奢华的修饰以及琐碎功能,强调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 洁、精细、现代的风格特征,也迎合了现代人高节奏生活所追求的求简、求精、求快捷的 心理特点。 人们在极少主义中体会到归返简致素朴的真正的纯和美。然而,“为简而简” 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
哲学的 历史的 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革命以 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 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理性或 逻辑性。 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 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 高技术。 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纯而又纯的形态。 非此即彼的肯定性与明确性。 对产品的实用、经济和简明性原则的 强调。 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纯粹主义、象 征主义、形而上学绘画和康定斯基的 抽象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导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 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被追求单一化的 国际主义设计取代。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 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 用品,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是简单的功能需求 也没有得到满足。其实,这种设计后果并不是设计家们的错误,而是 一种历史局限性造成的。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战后的二 十余年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设计者来说,其目的不是创造 个人表现,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个人性的、能够以工业方式大批量 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总之,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 是风格,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因此, 一个为个人表现,一个为社会总体服务,艺术上和设计上的现代主义 其实非常不同,真正相似地地方无非是它们对于传统的一致反对。 因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各种探索,到70年代后 期,终于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来自方法的设计语言
艺术风格
后代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通过60、70年代对现 代主义设计的反叛和新的设计风格的探索,工业设计领域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 并存的真正多姿多彩的局面。从那时至今,工业设计表现为两大主要特征:
一、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
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 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 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功能”已不再被视 为 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 第三,强调形态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注重产品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兼容并蓄。 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 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文脉联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 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 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看来,设计的人性化、幽默化和自由化的最终持续实现,是 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任何设计必须适应环境,而不 能改变环境,所以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设计师马丁· 伯顿 在1981年设计的 “超级”灯,以半 圆 形作为灯的外形轮 廓,配以6种颜色 的圆筒形灯插口, 使人联想到太阳发 出的多彩光芒
彼特· 歇尔于1981年设计的 巴西桌子,简直就像用彩色 三角积木板搭成的玩具,色 彩艳丽,而造型奇特,有一 种极端的临时感和不稳定 感,已失去了传统家具观念 的特征。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使用语言的此 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 文化的承启关系。
马都顿,其设 计作品滑稽幽 默,但做工严 谨、精致。 他设计的一系 列名为“裸鸟 (Rore birds) 的大壶,将动 物鸟的造型与 建筑结构造型 巧妙结合,生 动而有意趣, 给人想象而令 人愉快,形成 了所谓“微型 建 筑式样”的风 格
3、过渡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 嘲 讽、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设计荒诞不经,表现设计师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 恶。因为这种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此得不到广泛的欢迎,只能针对个人、少来生产。
朗•阿拉德的设计 象征意义:当人坐下时椅子的弯曲变形 仿佛要断裂,会令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 觉,如将物体丑化的感觉、重新传统设 计理念的感觉,其感觉源于材质及需要 激发的理念间的冲突。
一、曼菲斯设计运动与意大利的工业设计
曼菲斯设计风格(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曼菲斯设计特点: 1. 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 2. 功能不是绝对,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3. 材料:重在表面肌理的装饰应用 4. 色彩:不分主调、背景色,同时并置不同色块 5. 样式:既生硬粗糙,又柔和淡雅;既古典,又科幻
后现代主义设计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以科技和信息革 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 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 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 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 对隐喻的共同理解。 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 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式的 杂交种。 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非艺术与反艺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 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偶发艺术、非艺术与反艺术。
随着文化设计的愈益强烈软高技设计风格除了形态和色彩以外更加注重产品设计中符号学问题强调产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一种自然的连续8新现代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
索特萨斯的代表作是1981年设计的 一个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 贴面材料,颜色鲜艳,很像一个抽 象的雕塑品,几乎不具备书架的功 能。他给予它一种图腾的形状,打 破了早已建立的形式价值和一般的 功能参数,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安置 一个拟人的充满远古回声和遗痕的 人工物品。表面布满了同样一种孢 子和细菌的花纹图案。其本质是一 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 犬儒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 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 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 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马内奥· 波特1982年 设计的第二椅子, 直线圆角的金属 结构减少到无以 复加,曲面的金 属网座面,配以 冷静的黑色,整 个椅子简洁、高 雅而功能突出, 极具现代风格和 金属美感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战后
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表现战 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威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
二、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
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环境成为工业设计 的两大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 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简直就是“群雄并 起”,精彩纷呈,归纳起来,荤荤大者,有如下几种: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的含意和概念含糊不清。 仅就字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今日的”或“未来的”。它涉及到 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 多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由国家 垄断向国际间跨国垄断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 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 映,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 说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这种反叛从20世纪 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 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 去了昔日的荣耀。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 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 义设计。
5、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別。理论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
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 (和谐、统一)。
例: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艺术家来华演出的一出哑剧, 用一把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
音乐之后,突然起身猛地将琴摔到地上,并狠狠地踩了一脚,然后又很快地用提琴碎片在一 块画布上粘贴出一幅抽象的绘画(一幅提琴解构重组的绘画)。原来完美、和谐的提琴造 型已不复存在,而它留下的碎片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重生。 解构主义是具有很大个性、随意性和表现特征的设计探索风格,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判。其理论的复杂性,设计方法及视角的多样性,带来表 现语言和形式特征的多样性。
2、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 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 美学,随着科学的进 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 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 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 的设计美学。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简洁、光亮与金属的 造型 (冷光效果)、喜 欢直接引用非传统的合 成材料或零件、工业化 产品或粗犷建材、建筑 物厂房化(或效率化)、 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 结构)。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大教堂(1970)
陆军总司令部(1968)
伍重(Jorn Utzon)[丹麦]
1959-1973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象是海上的 船帆,又像盛开的花朵,被视为悉尼市标。为研究 和设计这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施工也费时 3年多。工程预算700万美元,实际费用达12000万美 元。
后现代主义设计相关名词
1.隐喻:设计师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形态运用到设 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 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 凭借隐喻方法的运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 动式的表达模式。
4、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设计风格。其特征是一种美 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受米斯· 德· “少则多” 凡· 罗 的 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 的表面处理特点。1984年成立的意大利“宙斯”设计集团(the zeus group)是极少主义 风格 最有代表性的组织,而法国设计家菲力普· 斯塔克(Philip Starck)是极少主义风格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设计的折叠式桌子,简单的圆桌面加上简单的折叠脚架,再配以单纯而高 雅的黑色,简而精,极其耐看。 极少主义风格从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但又与现代主义设计有明显的区别。摒弃 粗放和奢华的修饰以及琐碎功能,强调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 洁、精细、现代的风格特征,也迎合了现代人高节奏生活所追求的求简、求精、求快捷的 心理特点。 人们在极少主义中体会到归返简致素朴的真正的纯和美。然而,“为简而简” 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
哲学的 历史的 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革命以 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 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理性或 逻辑性。 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 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 高技术。 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纯而又纯的形态。 非此即彼的肯定性与明确性。 对产品的实用、经济和简明性原则的 强调。 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纯粹主义、象 征主义、形而上学绘画和康定斯基的 抽象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导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 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被追求单一化的 国际主义设计取代。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 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 用品,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是简单的功能需求 也没有得到满足。其实,这种设计后果并不是设计家们的错误,而是 一种历史局限性造成的。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战后的二 十余年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设计者来说,其目的不是创造 个人表现,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个人性的、能够以工业方式大批量 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总之,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 是风格,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因此, 一个为个人表现,一个为社会总体服务,艺术上和设计上的现代主义 其实非常不同,真正相似地地方无非是它们对于传统的一致反对。 因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各种探索,到70年代后 期,终于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来自方法的设计语言
艺术风格
后代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通过60、70年代对现 代主义设计的反叛和新的设计风格的探索,工业设计领域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 并存的真正多姿多彩的局面。从那时至今,工业设计表现为两大主要特征:
一、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
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 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 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功能”已不再被视 为 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 第三,强调形态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注重产品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兼容并蓄。 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 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文脉联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 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 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看来,设计的人性化、幽默化和自由化的最终持续实现,是 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任何设计必须适应环境,而不 能改变环境,所以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设计师马丁· 伯顿 在1981年设计的 “超级”灯,以半 圆 形作为灯的外形轮 廓,配以6种颜色 的圆筒形灯插口, 使人联想到太阳发 出的多彩光芒
彼特· 歇尔于1981年设计的 巴西桌子,简直就像用彩色 三角积木板搭成的玩具,色 彩艳丽,而造型奇特,有一 种极端的临时感和不稳定 感,已失去了传统家具观念 的特征。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使用语言的此 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 文化的承启关系。
马都顿,其设 计作品滑稽幽 默,但做工严 谨、精致。 他设计的一系 列名为“裸鸟 (Rore birds) 的大壶,将动 物鸟的造型与 建筑结构造型 巧妙结合,生 动而有意趣, 给人想象而令 人愉快,形成 了所谓“微型 建 筑式样”的风 格
3、过渡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 嘲 讽、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设计荒诞不经,表现设计师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 恶。因为这种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此得不到广泛的欢迎,只能针对个人、少来生产。
朗•阿拉德的设计 象征意义:当人坐下时椅子的弯曲变形 仿佛要断裂,会令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 觉,如将物体丑化的感觉、重新传统设 计理念的感觉,其感觉源于材质及需要 激发的理念间的冲突。
一、曼菲斯设计运动与意大利的工业设计
曼菲斯设计风格(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曼菲斯设计特点: 1. 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 2. 功能不是绝对,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3. 材料:重在表面肌理的装饰应用 4. 色彩:不分主调、背景色,同时并置不同色块 5. 样式:既生硬粗糙,又柔和淡雅;既古典,又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