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反思
作者:徐路单位: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本节课我们尝试以体验游戏、演示游戏、为主线完成了教学让学生动手尝试人工只能软件的使用,同学们很有兴趣。

这节课我没有讲太多的专业知识,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来看,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

学生的评价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把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和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

这种别出心裁的类比介绍,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人类本身的智能,也使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对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清楚地认识。

模式识别是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对该领域的介绍比较全面。

通过安排三个实践活动: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和语音识别,培养学生对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和学习网站-拓展资源中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模式识别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体验技术的实用价值。

在人机对战中,安排学生使用“中国象棋”软件体验人机博弈。

教师演示了战胜该软件中“高级”和“特级”选手的“必胜绝招”,揭示了机器博弈的弱点。

最后总结人和计算机下棋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人不是输给一台计算机,而是输给了人类的集体智慧,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本节课的不足:由于一般智能软件较大,不使用课堂教学所以采用了一些简单的软件,功能较少,没有很好的体现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软件的分发过程由于部分软件较大。

发放时间较长影响了下面的教学进程,以后应当事先发送以免影响教学活动效率。

参考文献:
[1] 大路论坛教案集(/bbs/index.asp?boardid=26)
[2]叶金霞主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it/)
[4] 靳玉乐著.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 吴维宁主编. 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6] 李艺,朱彩兰,董玉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J]中国电化教育, 200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