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
魏云华,林清,林魁,潘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350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乡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起,福建山樱花的研究逐渐引起关注。

本文概述了我国福建山樱花在新品种选育、群落学特征、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园林开发前景。

关键词: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园林应用
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又名绯寒樱、钟花樱、山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花类落叶小乔木或中乔木,花呈钟状下垂性开展,是冬季和早春的优良花木。

花期2~3月,在冬季温暖、霜冻较少的地区,往往于冬季开放,花色绯红,因此又名绯寒樱。

先花后叶,繁花满树。

偶也可见花叶同放,嫩绿小叶与鲜花缀满枝头,万紫千红,观赏价值极高。

且性喜光照充足和温暖的环境,较耐高温和阴凉,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污染性能力,适宜在我国南方气候温热的地区种植观赏。

近年在福建、广东等地示范栽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福建山樱花的研究现状
每当谈到樱花,人们往往以为都是出自日本,因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
樱花闻名世界。

目前世界各地种植的樱花主要是日本本樱花、日本早樱和日本晚樱及其衍生后代,而原生于我国各地的许多野生樱花种类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其实,我国樱花的栽培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开始栽种,至唐朝已广泛栽培;樱花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我国产野生樱花有48种,比日本要丰富得多。

只是,我国古代樱花和樱桃不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与我国其他名花相比,新品种培育较少, 对其栽培、繁殖也少有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起,福建山樱花的研究逐渐引起关注,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资源和群落结构的调查,遗传多样性及繁殖技术等方面。

1.1新品种选育
樱属植物全世界有120种,我国产48种,从南到北都有分布,西南地区是分布中心,有30多种,日本原产约26种,其余种类多产于亚洲各地。

目前全世界栽
培的樱花品种有300多个,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和日本。

日本对樱花品种的整理记录非常详细,林弥容记载日本樱花有193个品种(1974年),上原敬二记载有126品种(1978年),胜木俊雄记载有129个品种(2004年)。

福建山樱花与东京樱花(C.yedoen-s s,又称日本樱花)、垂枝早樱(C.subhirtella var.pendula)、高盆樱合称樱花四大观赏种,虽广泛分布于闽、浙、粤、桂、台等省区。

但目前大陆地区的福建山樱花多处于野生状态,育成品种少,花色也比较单调,只有桃红色、绯红色或暗红色3种【1、2、3】。

唯有台湾省选育出深红花系的雾社种、粉红花系竹子湖种、重瓣花系的C.campanuta CV.Double-flowered等2O多个品种【1、2】。

其中以重瓣品种C.campanuta CV.Double-flowered最为著名,其叶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尖锐重锯齿缘;花重瓣,绯红色。

长期以来,日本学者在开发本国樱花资源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利用2O世纪初侵占台湾期间掠夺来的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并选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如C.campanulata CV.Kanzakura rubra、C.campanulataCV.Plena、C.campanulata CV.Okame等【1、2、4】。

同时,开展樱花与福建山樱花杂交育种研究,培育出许多带有福建山樱花优良特性樱花品种,弥补了日本樱花开花时间迟、花色淡、寿命短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福建山樱花,但目前国内新品种开发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相关的文献报道很少,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郑郁善等2010年筛选出色彩艳丽、株型优美的重瓣品种优树3株。

一些生产者希望开发出自有品牌,但总的来说,新品种如果没有观赏效果的综合评估,未必有潜力。

且国内园艺种类的命名过于随意,母本繁殖也不多,离国际品种登陆与广泛应用均有差距,国内福建山樱花新品种选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群落学特征及天然居群遗传变异研究
许克福等(2004)研究了江西省崇义县境内钟花樱(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的典型样地,发现钟花樱一般零散分布于次生林中或成熟林的边缘地带,在成熟林中很难更新,为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各样地的群落种类组成差异较明显,且年龄结构显示钟花樱为衰退种群【5]。

杨蕾等(2009)做了武夷山福建山樱花调查研究,认为福建山樱花群落是由多数在迹地上更新的植物种类组成,且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较多科属共同存在的杂木林【6]。

吕月良等(2006b)研究了福建山樱花自然分布较集中的福建、江西和广东3省10个样地的群落特征,发现不同样地
问福建山樱花群落高矮和立木密集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垂直结构均较简单。

以中小乔木和灌木占数量优势,以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层间植物较少,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但福建山樱花种群已处于衰退模式,有即将在群落中消失的可能,需加强对其保护研究【7】。

陈璋于2008年发表的福建山樱花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研究中提出福建山樱花表型变异丰富,居群内的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表型变异具梯度规律性,观赏性状表现尤为明显【8]。

1.3繁殖技术研究
福建山樱花可播种、扦插、嫁接繁殖和组培快繁。

但福建山樱花结实量少,采种期短,采种困难,种子成熟时易为鸟食或爆裂,种子来源匮乏,苗源短少,影响了我福建山樱花的引种推广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目前对福建山樱花的快速育苗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扦插嫁接技术领域的研究。

王光萍等于2002年提出,以春季萌发的福建山樱花嫩枝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

在I/4MS+BA1.0 mg/L+IBA0.01mg/L的培养基上.其丛生芽诱导率达87.5 %;在继代培养中选择MS+BA1.0 mg /L+IBA0.1 mg/L+GA
0.3 mg/L
3
0.3 mg/L 培养基,不定芽增殖较快。

或KT1.0 mg/L+NAA0.1 mg/L +GA
3
赤霉素时其不定芽的伸长有明显效果.当芽伸长至3~4 cm 时,切下置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L+IBA1.0mg/L+BA0.75mg/L中,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5%[10]。

黄宇翔等于2006年发表的《福建山樱花组培快繁研究》文章中提出,以福建山樱花(Prunes campanulata Maxim.)嫩枝作为外植体,接种到1/4MS+BA1.0m IBA0.01 mg/L,可诱导大量丛生芽。

增殖阶段,培养基MS+BA1.0mg/L+GA0.3 mg/L有利于苗的快速繁殖,提高繁殖系数。

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1.0 mg/L+IBA0.2 mg/L[11]。

吕月良等2006年提出,以2份素沙+1份粘性黄土为扦插基质。

插穗经IBA2500mg·L-1+钙镁磷沾根、IBA3750mg·L-1+钙镁磷沾根或IBA5000mg·L-1浸泡处理均有良好的促进生根效果。

平均插穗生根率和平均一级不定根数最高分别可达86.67%和4.68条[12]。

陈璋2007年在《影响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的若干因素》中指出,以食用樱桃为砧木嫁接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最高(84%),其次是福建山樱花本砧,成活率为59%,23%);袋栽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及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砧木;嫁接时间以冬至后20 d左右嫁接成活率最高[13]。

邹娜等2008年做了山樱花试管苗生根条件的
优化实验,表明IBA、基本培养基、活性炭及暗培养是影响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因素,福建山樱花试管苗较佳生根条件为1/2MS+IBA0.6mg/L十蔗糖15g/L,暗培养4d [14。

2、存在问题
福建山樱花相对于其他樱类植物来讲,虽然具有开花早,花期长,花型独特、花色鲜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但人们对其了解还很少,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物种开花性好,观赏价值高,但多数种类适应性较差,在山野中生长及观赏效果往往优于庭院绿地,因此必须系统地开展引种、驯化、繁育与栽培研究,全面地了解其生长习性,确定其最佳的引种区域,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其次,栽培的品种单一,缺乏适生品种的筛选和系统研究。

目前福建山樱花还处于引种驯化及繁育阶段,在适应性方面缺乏稳定性,现仅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驯化,还没有向花农和企业推广。

3、园林应用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城市,环境美化更显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起,福建山樱花逐渐引起关注。

它先花后叶,繁花满树,妩媚多姿,蔚为壮观,偶也可见花叶同放,嫩绿小叶与鲜花缀满枝头,万紫千红,满园春色,观赏价值可与东京樱花、垂枝早樱等相媲美。

地栽造景,孤植、丛植、群植均可,即适用于庭院绿化美化,又可充当行道树;也可植于公园草坪上或街头绿地一隅,花时艳丽无比,花后枝叶婆娑;山野片植还能丰富森林景观。

因此,福建山樱花开发应用潜力巨大,是城市森林景观和绿色通道建设的优良树种之一。

近几十年来,台湾各地遍植福建山樱花及其改良品种,大力推广“福建山樱花+八重樱”嫁接生产技术,以樱花花冠中的蜜汁吸引来成群的绿绣眼、冠羽画眉、山雀和访花昆虫等穿梭花间,形成了阳明山、阿里山、合欢山、乌来、雾社、玉山、南投等遍布全岛的福建山樱花旅游观赏名胜区。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应用品种的本土化,生态多样性,野生植物的驯化应用成为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尤其是我省在积极进行生态省建设,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目前我省城市绿化中苗木品种稀少(以福州
为例,苗木品种约为400-500个,而国内先进城市约1000-1500个,国际先进城市为2000个)、生态单一的状况急需改变,这也为福建山樱花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福建山樱花不仅可作盆栽观赏,还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和切枝来推广,发展潜力较大。

福建省已经计划把其作为一种新的园林树种、盆栽观赏植物及插花材料来推广。

4、结语
福建山樱花观赏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同时具有突出的抗逆性,开发应用潜力巨大,是城市森林景观和绿色通道建设的优良树种之一。

加大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新品种,以及深入研究其适应性、应用模式及快繁技术,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运造.台湾自然观察图鉴(20)[M].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
[2] 章锦瑜.景观植物(~)[M].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2卷[M].福州: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邬文祥,邬秉左.樱花类植物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J].花木盆景,2001,4A:48..49.
[5]许克福,王贤荣,阎道良,等.钟花樱野生群落的生态特征.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4,28(6):111-114
[6] 杨蕾,祝遵凌等.武夷山福建山樱花调查研究.南方农业[J],2009,12(9):92-94
[7] 吕月良,施季森,陈璋,等.福建山樱花群落学特征研究.福建林业科技[J],2006,33(2):29-33
[8] 陈璋. 福建山樱花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2008,16(1):61-68
[9]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福建山樱花调查资料[R].福州: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2003—2005.
[10] 王光萍,黄敏仁. 福建山樱花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南京林业太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2002,26(2):73-76
[11] 黄宇翔等. 福建山樱花组培快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J],2006,22(8):162-164
[12] 吕月良等. 福建山樱花扦插繁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 [J],2006,33(2):1-6
[13] 陈璋等. 影响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的若干因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7,36(6):581-584
[14] 邹娜等. 福建山樱花试管苗生根条件的优化. 江西农业学报[J],2008,2O(4):26~29
作者简介:魏云华(1979—),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引种栽培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潘宏(1970—),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引种栽培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