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校 学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2019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试卷
( 90 分钟完成 ,满分 100 分) 命题人:王必成 审核人:王一妹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本试卷涉及的相关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块融化
B .黄瓜榨汁
C .菜刀生锈
D .玻璃破碎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 )
A .纯净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混合物
3.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世界关注,而“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谬说则引起中国的抢盐风波。

加碘食
盐中所含 KIO 3 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7
4.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 ”代表氧原子。

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
A .
B .
C .
D .
5.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

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的污染物的是 ( )
A .CO 2、N 2
B .NO 2、O 2
C .CO 、CO 2
D .SO 2、NO 2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 、金刚石用来划玻璃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酒精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
D 、 铝用于制造电线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加热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8.煮沸过的冷开水里不能养鱼, 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有 ( )
A .氧分子
B .氧元素
C .氧原子
D .二氧化碳
9.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模型是 ( )
1
H
O
O H H H H O
O
H
A
B
C
D
10.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

下列试管的朝向与
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
A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B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C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 .给液体加热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加碘盐
C 、洁净的空气
D 、雪碧汽水
12. 下列化学变化中,氧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


A .碳在空气中燃烧
B .氯酸钾受热分解
C .蒸发液氧
D .水通电
13.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 NH 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 .NH 3 的密度
B .NH 3 在水中的溶解性
C .空气的密度
D .NH 3 的质量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 .水银、空气
C .氢气、氧气
B .氧气、氧化镁
D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15.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

造成该同学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加热时与灯芯接触 ⑥一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A 、全部
B 、除④外
C 、除⑤⑥外
D 、①②③
16.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 .放置酒精灯
B .固定铁圈位置
C .点燃酒精灯
D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17.根据化学反应 3NO 2 + H 2O → 2HNO 3 + X ,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 )
A .NO
B .N 2
C .N 2O 3
D .N 2O 5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 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2 g
C .1mol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mol 碳原子和 2mol 氧原子
D .O 2 的摩尔质量是 32 g
19.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下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
2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
反应后质量(g )
A
4
待测
B
6
15
C
111
0 D
4
8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A 和 C
C .反应后,生成了 84g
D 物质
B .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后,待测 A 的质量为 26 g
二、填空题 (共 34 分)
1.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填微粒符号)
(1)2 个氢原子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3)正三价的铁元素 (4)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为防止甲状腺肿大,食盐中加入了_______元素。

2.判断下列化学式或名称的书写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对不正确的加以改正: (1)氢氧化钠 Na(OH)2 (2)硫酸铵 NH 4SO 4 (3)氧化碳 CO ________
3.研究微粒的组成、性质、数量和质量多少是化学中重要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水通电过程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
水蒸发过程中,变化的是微粒之间的
(2) 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3) 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 (填编号),图 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填编号),图③中的分子的化学式是 。

(4) 2010 年 10 月 1 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奔”月。

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 火箭使用的助推燃料之一是偏二甲肼。

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 C 2H 8N 2,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 C 和 N 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0.5 mol 的该物质中约含有 个氢原子。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⑴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⑵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 ,再点燃。

⑶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 目的是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也 放少量水,目的是 ;
5.在“宏观 微观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粉和氦气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2)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以下是生产水煤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
高温 +
(其中 “
”表示碳原子, “
”表示氧原子, “
”表示氢原子 )
3
2CO
22Mg+O
2
2MgO4P+5O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CO+O
2点燃点燃点燃2P
2
O
5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②
7.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将内壁涂有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

三、简答题(共26分)
1.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硫点燃后放入盛有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A(1)
取少量硫点燃后放入盛有
(2)
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取粗铁丝烧红后放入盛有
不发生燃烧
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B(3)
取细铁丝烧红后放入盛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通过比较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A B C D E
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⑶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B装置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

4

上述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

A .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 .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 .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 .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⑷若用右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 O 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⑸有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为多少比例时,产生氧气的速度最快。

实验时用秒表 记录时间,计时从加热到收集满一瓶氧气为准,实验所采用的装置是将 B 和( )【填字母】组合 起来。

下表为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不同质量比时,制取氧气的速度比较 实验序号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用时(秒)
1 6:6 4
2 2 2.5:5 25
3 2:5 3
4 4 3:10 6
5 5 2:10 41
从实验序号 2 和 3 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序号 (填 2 或 3)反应速度最快。

通过分析可知,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 越多越好。

⑹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 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 ①在烧杯中溶解
KCl 和 MnO
2
②经( )操作→ {
MnO 2固体
KCl 溶液→③经(
)操作 → KCl 固体
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化学实验小组讨论测定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和体积。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为 1.42 g/L ;碱石灰干燥剂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极易吸
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

A
B C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其中过
氧化氢的质量,从而可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

[过程方法]:
(1)组长首先设计(如图 A):向装有样品溶液的锥形瓶中投入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完全反应完毕后 测得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6.4g ,则制取氧气为 mol ,双氧水溶液含过氧化氢 mol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小林对组长的图 A 设计提出质疑,设计了如图 B 的方案,即在组长方案的锥形瓶上加一装有碱 石灰干燥管,然后再操作,请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

5
(3)若用C来制取氧气并测得氧气的体积,则氧气的体积约等于
6
6.(1)①反应的类型都是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合理即可)
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得越剧烈; 铁丝越细或铁丝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得越剧烈

实验西校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试卷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A 2
D
12
A 3
C
13
D 4
C
14
B 5
D
15
B 6
C
16
A
7
B
17
A
8
A
18
C 9
A
19
C 10
B
20
D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 34 分) 1.(1)2H (2) N 2 (3)Fe (4) H 2O (5)Al (6)I 2.NaOH (NH 4)2SO 4 一氧化碳
3. (1) 水分子 间隙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① ② H 2 (4)三 C:N=1:1 C:N=6:7 13.3℅ 2.408×1023
4.(1)外焰 (2)验纯 (3)留一层水(或铺一层细沙), 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的熔融物使集气瓶 破裂;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5.(1)Fe 、He(全对得一分) (2) H 2O+C → CO + H 2
高温
7. 1)水(2)澄清石灰水(3)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碳、氢(全对得一分); 氧 三、简答题(共 26 分)
1.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 S+O 2 → SO 2 (3)3Fe +2 O 2 → Fe 3O 4
点燃 点燃
2.(1)① 2KClO 3 2KCl+3O 2↑
(2)②分液漏斗 ②锥形瓶 ③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使试管破裂;C 或 D (一个一分,错一扣一,不 倒扣,共 2 分) ACD (对二个一分,对三个两分,错一扣一,不倒扣,共 2 分) ④(见右图,长
进短出) ⑤ C ;2;不是 ⑥ 过滤, 蒸发, 玻璃棒
3. (1)0.2mol 0.4 设 H 2O 2 的物质的量为 xmol (方程式,列式各 1 分)
2H 2O 2 2H 2O +O 2↑ 2 1 Xmol 0.2mol 2 1 X = 0.2 X=0.4(mol) 答(略)
(2) 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3) 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差或流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大小或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 或 4.5 升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