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 铺垫作用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
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旧道德、旧文化: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 文化,其核心是“三纲五常”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 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 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 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 省成为全国离
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 件。在一些小
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 材妇料女二都:知“道我没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 有我爱没情有就爱离她婚,。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 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 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
西 材“洋料。的六新 :法他子们,对不于必现拿状什对么于国历粹史、,国所情谓的坏话的来就捣是乱
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陈
独秀
——毛泽
新东 文化运动存在什么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片面化看法,全盘肯定西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 文化?
维护专制的封建礼 “自强不息”的奋斗
次 伟 大
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 思 想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解
3.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放 运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 动
铺垫作用
课堂讨论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新文 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思想?
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打倒“孔家店”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
必废其一。
——陈独秀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打倒儒家传 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 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材料: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
毛泽东第一次北京之行近7个月, 阅读了许多在长沙读不到的书刊, 结识、交往了诸多顶尖级的名流学 者和思想家,大大增长了学识,开 阔了眼界,特别是与陈独秀、李大
毛泽东在北京大 学工作期间,与 邓中夏等人在陶
材料五:“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
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自觉的女子》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化 学实验室
2、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 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 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毛泽东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一本 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读以外,看书, 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 上所提出的问题。”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 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一些青年逐渐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就聚集在《新青年》周围,很快,他 们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 的生活向上”等问题。从1915年至1917年,他们在一起讨论不 下百次,通过讨论,最终的结论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 为共同的生活”。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顿觉静的生活与孤 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
糟粕,
课堂小 结
兴 起
新
文
化内
运 动
容
意 义
时间:1915年《青 年杂志》 主要阵地、代表 人抨物击旧道德和旧 文化 提倡民主和 科学 倡导文学 革动命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
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7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等开始酝酿组织一个团体, 立即得到同学们的响应。1918年4月14日,这个团体正式组建 为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萧三等13人 参加了成立大会。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 俗”为宗旨。从此,毛泽东等一批有志于国家的热血青年,聚 集在新民学会,开始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 放、男女平等。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
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民主
资产阶级的民 主思想和民主 制度
(德先生)
科学
科学常识、理 性分析社会的 科学观点
(赛先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
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 铺垫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时间:1915年;标志:《新青年》杂 志的创办;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 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 和《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推倒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专制,迷信
提倡新文学
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后, 来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 工作。他在此结识了陈独秀、李大 钊等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和谭平山、 邓演达等有志青年,阅读《新青年》 等进步书刊,参加了北大新闻学研 究会和哲学研究会,收益颇丰。
毛泽东还组织在京的十几个新 民学会会员在北大同蔡元培和胡适 座谈,“谈话形式为会友提出问题, 请其答复。所谈多学术及人生观问 题。”
教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摧残妇女的“三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
四德”
当意识
扼杀创造力的“八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股取士”
“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 奴才意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
值理念
识·····取·其精华“德尊、·老去·爱·幼其·”·的·伦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