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刘光世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刘光世传
刘光世(1089—1142),字平叔,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将门世家。
父刘延庆,北宋徽宗时领保信军节度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
宣和三年(1121),镇压方腊起义,童贯任宣抚使,时为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刘延庆任宣抚使司都统制诸路军马,为官军主帅,平方腊后,改领河阳三城节度使。
宣和四年七月,宋军应宋金“海上之盟”攻辽,童贯任宣抚使,刘延庆任宣抚司都统制,为宋军主帅,统兵10 万攻辽,后因战败被贬。
不久,即复领镇海军节度使。
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宋首都开封,刘延庆守御北城。
十一月,金军攻陷开封,刘延庆及长子刘光国率兵万人突围,两人皆死于乱兵。
刘延庆次子刘光世,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
宣和三年,从父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以功升领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
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
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元年(1126),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
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首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000 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
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令,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
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
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
十月,宋高宗南逃,任命刘光世为滁州、和州(今和县)、濠州(今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当涂)、无为军(今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
建炎三年二月,金军500 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长官。
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
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
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
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建炎四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建炎四年(1130)六月,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无所隶属,因其阶官为太尉,号称“太尉兵”,大臣们认为欠妥,遂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金将挞懒(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只派王德、郦琼率轻兵袭扰金军而已。
绍兴元年(1131)三月,刘光世改兼淮南、京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但刘光世不奉诏。
次年六月,刘光世升领宁武军、宁国军两镇节度使。
绍兴三年四月,改兼江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
九月,南宋调整江防部置,刘光世改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十月,伪齐军渡淮南犯,刘光世移驻建康设防。
绍兴四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五年正月,宋高宗亲征抵抗,并再次调整江防部署,刘光世升少保。
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
六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
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
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
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
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
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
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
绍兴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①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
绍兴七年二月,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②。
四月,刘光世罢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
张浚意在直接控制左护军,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
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000 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 万人之多。
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 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绍兴八年(1138)冬,宋金第一次议和。
宋高宗以宋金议和,刘光世赐和众辅国功臣号,张俊亦赐功臣号,与已赐功臣号的韩世忠,成为南宋初期仅有的三个赐功臣号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说明三人在当时地位的重要。
绍兴十年(1140),金朝违约南侵。
五月,刘锜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刘锜,显然是对罢免刘光世兵权不当的一种抚慰,也可能想利用刘光世对伪齐灭亡后又投金的旧部产生某种影响。
但刘光世在宋的旧部王德不原归属,宋朝廷只能调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属刘光世,战斗力不强,未起多大作用。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封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1142),刘光世死,终年54 岁,谥武僖。
乾道八年(1172),追封安城郡王。
开禧元年(1205),追封鄜王。
①以上引文具见《宋史》卷369《刘光世传》。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7,绍兴六年十二月戊戌;卷109,绍兴七年二月庚申。